采用抗IL-11抗体的肿瘤组合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04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组合,所述药物组合包含抗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抗IL

11抗体的肿瘤组合疗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22年1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2210112529.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在此将其全部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抗白介素11(Interleukin

11,IL

11)的抗体的肿瘤组合疗法。

技术介绍

[0004]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男性中新发癌症约1007万例,最常见的是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女性中新发癌症约923万例,最常见的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和甲状腺癌。癌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问题。
[0005]目前免疫疗法在诸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或癌症中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程序性死亡

1(PD

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

L1)的抗体被认为是癌症免疫治疗的最新突破。早期的临床前证据表明,PD

1和PD

L1的激活抑制了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并促进了肿瘤发生,负向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阻断这种相互作用则会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0006]迄今为止,各个制药公司已经对不同类型的抗体进行了大约500项临床研究,涉及多达20种实体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针对PD

1的抗体药物为例,目前FDA已经批准了多种用于阻断PD

1信号的抗体来治疗各类癌症;此外还有其他用于阻断PD

1信号的抗体正在临床试验中。但是,这类免疫肿瘤学(IO)类抗体药物的单药治疗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例如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对PD

1/PD

L1抑制剂治疗有反应,而且有些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耐药的情况。
[0007]鉴于IO类药物的单药治疗的临床局限性,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联合治疗。大多数联合疗法的指导原则是通过改善肿瘤抗原呈递或拯救功能失调的免疫效应细胞来提高靶点阻断的功效。不同癌症疗法的组合使用可以提高反应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抗白介素

11(IL

11)的抗体能有效增强抗肿瘤药物的药效,所述抗肿瘤药物例如免疫检查点激动剂或抑制剂。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靶向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肿瘤的组合疗法。
[0010]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术语“治疗”或“治疗肿瘤”是指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情况:延缓或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细胞负载或肿瘤负荷,促进肿瘤消退,使得肿瘤收缩、坏死和/或消失,预防肿瘤复发,延长个体的存活持续时间等。
[001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术语“抗体”涵盖能够特异性结合或靶向某个抗原或靶点的任意已知抗体形式,包括天然存在的、可人工获得的或人工构建的功能性抗体蛋白。
[001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术语“抗体片段”涵盖抗体的各种功能性片段或活性片段,例如其抗原结合片段。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
[0015](1)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和
[0016](2)抗肿瘤药物。
[0017]不受限于任何理论,所述抗肿瘤药物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引起局部的IL

11表达上调和/或信号传导通路激活。
[001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组合中,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能够通过与IL

11结合而阻断或抑制IL

11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特别地,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能够以高亲和力结合抗原IL

11,特别是人IL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抗体:采用人IL

11或鼠IL

11作为免疫原而得到的鼠抗体,基于对所述鼠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而得到的人源化抗体,以及利用酵母展示技术对所述人源化抗体进行序列优化而得到的抗体。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能够通过与IL

11结合而阻断或抑制IL

11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
[0019]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包括:
[0020]重链可变区(VH),所述重链可变区包括互补决定区(CDRs)1(H

CDR1)、2(H

CDR2)和3(H

CDR3);和,轻链可变区(VL),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CDRs 1(L

CDR1)、2(L

CDR2)和3(L

CDR3)。
[002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中:
[0022](1)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源自以下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重链可变区的重链CDR1(H

CDR1)、重链CDR2(H

CDR2)和重链CDR3(H

CDR3):
[0023]示于SEQ ID NO.7、SEQ ID NO.11、SEQ ID NO.15或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和
[0024]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源自以下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轻链可变区的轻链CDR1(L

CDR1)、轻链CDR2(L

CDR2)和轻链CDR3(L

CDR3):
[0025]示于SEQ ID NO.8、SEQ ID NO.12、SEQ ID NO.17或SEQ ID NO.18的氨基酸序列;
[0026]或者,
[0027](2)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源自以下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重链可变区的重链CDR1(H

CDR1)、重链CDR2(H

CDR2)和重链CDR3(H

CDR3):
[0028]示于SEQ ID NO.5、SEQ ID NO.9或SEQ ID NO.19的氨基酸序列;和
[0029]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源自以下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轻链可变区的轻链CDR1(L

CDR1)、轻链CDR2(L

CDR2)和轻链CDR3(L

CDR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1)抗白介素

11(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和(2)抗肿瘤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药物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引起局部的IL

11表达上调和/或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和/或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能够通过与IL

11结合而阻断或抑制IL

11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优选地,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包括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所述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包含选自以下的重链CDRs和轻链CDRs的组合(H

CDR1、H

CDR2、H

CDR3;和,L

CDR1、L

CDR2、L

CDR3):(1)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29、SEQ ID NO.30、SEQ ID NO.31的氨基酸序列的H

CDR1、H

CDR2、H

CDR3;和,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32、SEQ ID NO.33、SEQ ID NO.34的氨基酸序列的L

CDR1、L

CDR2、L

CDR3;(2)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29、SEQ ID NO.35、SEQ ID NO.31的氨基酸序列的H

CDR1、H

CDR2、H

CDR3;和,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36、SEQ ID NO.33、SEQ ID NO.34的氨基酸序列的L

CDR1、L

CDR2、L

CDR3;(3)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23、SEQ ID NO.24、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的H

CDR1、H

CDR2、H

CDR3;和,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26、SEQ ID NO.27、SEQ ID NO.28的氨基酸序列的L

CDR1、L

CDR2、L

CDR3;或(4)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37、SEQ ID NO.38、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的H

CDR1、H

CDR2、H

CDR3;和,包含依次示于SEQ ID NO.39、SEQ ID NO.27、SEQ ID NO.28的氨基酸序列的L

CDR1、L

CDR2、L

CDR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为抗人白介素

11(h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优选地,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至少包含所述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二者各自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CDRs的组合以及所述CDRs间的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FR),各个区的排列方式为FR1

CDR1

FR2

CDR2

FR3

CDR3

FR4。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IL

11的抗体或其片段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包含选自以下氨基酸序列的组合:(1)示于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示于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2)示于SEQ ID NO.11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示于SEQ ID NO.12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3)示于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一性的氨基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曾大地张畅王荣娟焦莎莎张锦超
申请(专利权)人: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