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68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包括后纵梁、中地板以及后轮罩;所述后纵梁同时连接在中地板和后轮罩上;后副车架总成还包括轮罩支撑板,所述轮罩支撑板周边与所述后纵梁、中地板以及后轮罩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后副车架总成设置有轮罩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轮罩支撑板的设置,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显著降低后副车架总成钣金振动,大大降低由于刚度不足所导致的车内的噪声,有效提升顾客对整车的噪声性能和振动性能的满意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部件连接时采用搭接设计,在各个方向均能较好的保证力的传递,可以降低焊点发生撕裂的风险,提升车辆的耐久性能。耐久性能。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副车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车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后副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今天的社会中,伴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竞争及消费者的消费诉求的提升,汽车的舒适性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消费者的诉求中,驾驶员和乘客,其在驾驶汽车或乘坐汽车时,如果听到枯燥无味又强烈的噪声,往往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头昏脑胀,使人疲劳困倦、打盹而引发事故。
[0003]所以在消费者考虑购车的时候,在不同路面上感受到的不同的汽车的振动和噪声,这些性能会是消费者购车的非常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0004]这就要求汽车生产商必须在车辆的NVH性能方面做足够的性能提升。
[0005]汽车的后副车架作为重要的底盘件,用于连接悬挂系统和车身,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的冲击振动通过轮胎传递给悬挂系统,经过悬架系统的衰减后,通过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处传递到车身地板上,车身地板受到这些橡胶衬套连接点传递来的激励后,地板产生振动,这些地板振动又会导致座椅,方向盘产生振动,这样乘客就会感受到。因此后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点附近地板的振动是噪声控制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0006]如果此区域结构刚度不足,会导致副车架安装点到车内的传递函数过高,使得敏感度增加,影响车辆的NVH性能,也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驾驶感受和评价。
[0007]因此,后副车架安装点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的局部动刚度,进而影响着经由后副车架安装点向车身的振动噪声传递性能,最终影响着整车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车辆刚度性能的后副车架安装纵梁结构。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包括后纵梁、中地板以及后轮罩;所述后纵梁同时连接在中地板和后轮罩上;后副车架总成还包括轮罩支撑板,所述轮罩支撑板周边与所述后纵梁、中地板以及后轮罩相连接。
[0011]所述轮罩支撑板包括轮罩前支撑板和轮罩后支撑板;所述轮罩前支撑板与轮罩后支撑板相搭接。
[0012]所述轮罩前支撑板包括前纵板,所述前纵板上设有前搭接横板,所述轮罩后支撑板包括后纵板,所述后纵板上设有后搭接横板,所述前搭接横板与后搭接横板搭接连接。
[0013]所述轮罩前支撑板边缘处设有前板翻边;所述轮罩后支撑板边缘处设有后板翻边;所述前板翻边与后板翻边重叠处搭接。
[0014]所述前板翻边或者后板翻边与相邻部件相连接时采用三层焊接或者两层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0015]所述后副车架总成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端部的中地板边盖板;所述中地板边盖板周边设有盖板翻边。
[0016]所述后纵梁侧面设有安装搭接板;所述安装搭接板与后纵梁连接处设有副车架安装板;所述安装搭接板搭接在中地板上。
[0017]所述后纵梁内部设有安装加强板;所述安装加强板上设有螺栓安装孔。
[0018]所述后轮罩1包括轮罩本体,在轮罩本体边缘处设有轮罩翻边。
[0019]所述盖板翻边、安装搭接板、副车架安装板、轮罩翻边以及安装加强板与相邻部件通过三层焊接或者两层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002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本技术公开的后副车架总成设置有轮罩支撑板,本技术通过轮罩支撑板的设置,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显著降低后副车架总成钣金振动,大大降低由于刚度不足所导致的车内的噪声,有效提升顾客对整车的噪声性能和振动性能的满意度;另外,本技术各部件连接时采用搭接设计,在各个方向均能较好的保证力的传递,可以降低焊点发生撕裂的风险,提升车辆的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后纵梁与安装加强板连接后的俯视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后纵梁的主视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后纵梁的立体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后纵梁与安装加强板连接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后纵梁与安装加强板连接后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后纵梁与安装搭接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后纵梁与安装搭接板连接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技术中安装加强板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技术中安装加强板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6为本技术中安装加强板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7为本技术中安装加强板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8为本技术中安装加强板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9为本技术中安装加强板第六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2]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0043]1、后轮罩,2、后纵梁,3、轮罩后支撑板,4、中地板,5、中地板边盖板,6、轮罩前支撑板,7、副车架安装板,8、安装搭接板,9、安装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5]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包括后纵梁2、中地板4以及后轮罩1;所述后纵梁2同时连接在中地板4和后轮罩1上;后副车架总成还包括轮罩支撑板,所述轮罩支撑板周边与所述后纵梁2、中地板4以及后轮罩1相连接;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本技术公开的后副车架总成设置有轮罩支撑板,本技术通过轮罩支撑板的设置,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显著降低后副车架总成钣金振动,大大降低由于刚度不足所导致的车内的噪声,有效提升顾客对整车的噪声性能和振动性能的满意度;另外,本技术各部件连接时采用搭接设计,在各个方向均能较好的保证力的传递,可以降低焊点发生撕裂的风险,提升车辆的耐久性能。
[004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主要包括后纵梁2、中地板4以及后轮罩1,后纵梁2上端连接有中地板4,后轮罩1与后纵梁2外侧面相连接,后轮罩1在后续连接时,后轮罩1下端与中地板4外侧边缘处相连接,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形成了后副车架的主体结构,另外,在本技术中为了保证后轮罩1、中地板4以及后纵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后轮罩1与中地板4之间设有轮罩支撑板,轮罩支撑板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中地板以及后轮罩;所述后纵梁同时连接在中地板和后轮罩上;后副车架总成还包括轮罩支撑板,所述轮罩支撑板周边与所述后纵梁、中地板以及后轮罩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支撑板包括轮罩前支撑板和轮罩后支撑板;所述轮罩前支撑板与轮罩后支撑板相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前支撑板包括前纵板,所述前纵板上设有前搭接横板,所述轮罩后支撑板包括后纵板,所述后纵板上设有后搭接横板,所述前搭接横板与后搭接横板搭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前支撑板边缘处设有前板翻边;所述轮罩后支撑板边缘处设有后板翻边;所述前板翻边与后板翻边重叠处搭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翻边或者后板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李畅徐爽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