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式柱塞点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54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式柱塞点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部安装有柱塞及阀杆,阀体内部开设有进胶通道及出胶通道,柱塞与阀体之间形成有储液腔,阀杆安装槽与储液腔之间连接有中间通道,且阀杆外周壁与阀体之间形成有阀腔,当阀腔旋转至与进胶通道及中间通道连通时,柱塞向外运动将胶液吸进储液腔,此时阀体处于进胶状态,当阀腔旋转至与出胶通道及中间通道连通时,柱塞向内运动将胶液压入出胶通道,此时阀体处于出胶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旋转的阀腔实现了进胶及出胶,实现了脉冲式点胶,且进胶过程及出胶过程均在阀杆的匀速旋转中完成,节省了信号反馈时间、进胶等待时间及出胶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点胶效率。从而提高了点胶效率。从而提高了点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冲式柱塞点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体
,具体涉及一种脉冲式柱塞点胶阀。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181135659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灌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旋转阀、注射器及推杆,旋转阀包括阀体及阀芯,阀芯内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当注射器通过旋转阀进行吸入胶液时,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阀芯沿阀体旋转,使得第三通孔与注射通道连通,而第四通孔与第一通道连通,或者使得第四通孔与注射通道连通,而第三通孔与第一通道连通,此时注射液通过旋转阀第一通道吸入注射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推杆竖直向下移动,推杆带动注射器的活塞端向下移动,注射器通过旋转阀进行吸入胶液。过程中,首先第二驱动机构收到信号带动阀芯旋转,使第三通孔与注射通道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一通道连通进行进胶时,相邻两者之间需要完全对齐时才可开始进胶工作,且在进胶过程中阀芯需停留在该位置等待胶液逐渐进入注射器直至单次进胶完毕,然后第二驱动机构收到信号带动阀芯继续旋转进行出胶。该申请中第二驱动机构收到信号做出动作,以及胶液逐渐进入注射器中,均需耗费一定时间,导致降低了点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柱塞点胶阀中驱动机构收到信号做出动作,以及胶液逐渐进入注射器中,均需耗费一定时间,导致降低了点胶效率的问题,现提供一种脉冲式柱塞点胶阀。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脉冲式柱塞点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安装有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柱塞及作旋转运动的阀杆,阀体内部开设有进胶通道、出胶通道、供柱塞安装的柱塞安装槽及阀杆安装的阀杆安装槽,所述柱塞与阀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存储胶液的储液腔,所述阀杆安装槽与储液腔之间连接有中间通道,且所述阀杆外周壁与阀体之间形成有阀腔,进胶通道、出胶通道及中间通道靠近阀腔的一端均位于阀腔的转动轨迹上。
[0005]旋转驱动机构带动阀杆转动,当阀腔旋转至与进胶通道及中间通道连通时,直线往复驱动机构带动柱塞向外运动将胶液吸进储液腔,此时阀体处于进胶状态,且当阀腔位于第一位置时,为进胶开始位置,当阀腔位于第二位置时,为进胶结束位置,阀腔自第一位置转向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储液腔持续进胶直至阀腔转动至第二位置后,停止进胶,此时单次进胶完毕,阀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单次进胶,而无需停留在特定位置等待进胶完毕,节省了期间等待的时间,提高了进胶效率;当阀腔旋转至与出胶通道及中间通道连通时,柱塞向内运动将胶液压入出胶通道,此时阀体处于出胶状态,且当阀腔位于第三位置时,为出胶开始位置,当阀腔位于第四位置时,为出胶结束位置;阀腔自第三位置转向第四位置的过程中,储液腔持续出胶直至阀腔转动至第四位置后,停止出胶,此时单次出胶完毕,阀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单次出
胶,而无需停留在特定位置等待出胶完毕,节省了期间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出胶效率。
[0006]旋转驱动机构带动阀杆匀速转动,当阀杆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开始进胶,自第一位置转向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持续进胶,当阀杆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停止进胶,然后阀杆自第二位置转向第三位置,该过程既不进胶也不出胶,到达第三位置后开始出胶,自第三位置转向第四位置的过程中持续出胶,当到达第四位置后停止出胶,而后阀杆自第四位置转向第一位置,该过程既不进胶也不出胶,如此形成一个循环,该循环中进胶及出胶间断进行,实现了脉冲式点胶,且进胶过程及出胶过程在阀杆的持续旋转中完成,节省了进胶等待时间及出胶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点胶效率。
[0007]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转的阀腔实现了进胶及出胶,实现了脉冲式点胶,且进胶过程及出胶过程均在阀杆的匀速旋转中完成,节省了信号反馈时间、进胶等待时间及出胶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点胶效率。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的中间部位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与与阀体内周壁形成上述阀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包括相互连通的侧槽及环槽,所述侧槽位于阀杆一侧且沿阀杆轴向延伸,所述环槽沿阀杆周向延伸且环槽与中间通道正对,阀杆旋转时环槽始终与中间通道连通,所述进胶通道与出胶通道均不在环槽的转动轨迹上,即当阀杆旋转时,进胶通道与出胶通道始终不与环槽连通;当阀杆转动至第一位置,即进胶通道与侧槽刚连通时,柱塞向外运动,胶液自进胶通道进入侧槽,然后自侧槽进入环槽,继而通过环槽进入中间通道,最后进入储液腔,在阀杆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实现持续进胶且进胶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直至阀杆转动至第二位置,即进胶通道封堵,结束进胶;当阀杆转动至第三位置,即出胶通道与侧槽刚连通时,柱塞向内运动,胶液自储液腔进入中间通道,然后自中间通道进入环槽,继而通过环槽进入侧槽,最后进入出胶通道,在阀杆转动至第四位置的过程中实现持续出胶且出胶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直至阀杆转动至第四位置,即出胶通道封堵,结束出胶;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包括位于阀杆一侧的侧槽,所述侧槽沿阀杆轴向延伸,且中间通道与进胶通道之间的夹角α1小于侧槽的圆心角α2,由此可具备进胶状态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且α
2 –
α1即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夹角,中间通道与出胶通道之间的夹角α3也小于侧槽的圆心角α2,由此可具备出胶状态的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且α
2 –
α3即为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的夹角。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开设有供柱塞安装的柱塞安装槽,且所述柱塞包括与柱塞安装槽贴合的大径段及横截面积小于柱塞安装槽横截面积的小径段,小径段的外周壁、大径段及柱塞安装槽之间形成环形储液腔,相较于传统活塞与阀体之间形成的柱形腔,本专利技术可采用直径较大的大径段及小径段,从而提高柱塞的结构强度,并且所形成的环形储液腔具有更高精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连接有变径段,变径段所形成的锥面可减小对柱塞安装槽内的密封件的冲击,从而提高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旋转的阀腔实现了进胶及出胶,实现了脉冲式点胶,且进胶过程及出胶过程均在阀杆的匀速旋转中完成,节省了信号反馈时间、进胶等待时
间及出胶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点胶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当阀杆位于第一位置(进胶开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当阀杆位于第二位置(进胶结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当阀杆位于第三位置(出胶开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当阀杆位于第四位置(出胶结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阀体的主视图;图7为实施例一中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101、进胶通道;102、出胶通道;103、储液腔;104、中间通道;105、阀腔;106、工艺孔;2、柱塞;201、大径段;202、小径段;203、变径段;3、阀杆;301、侧槽;302、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式柱塞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部开设有进胶通道(101)及出胶通道(102),且阀体(1)内部安装有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柱塞(2)及作旋转运动的阀杆(3),所述柱塞(2)与阀体(1)之间形成有用于存储胶液的储液腔(103),阀杆(3)的安装槽与储液腔(103)之间连接有中间通道(104),且所述阀杆(3)外周壁与阀体(1)之间形成有阀腔(105);当阀腔(105)旋转至与进胶通道(101)及中间通道(104)连通时,柱塞(2)向外运动将胶液吸进储液腔(103),此时阀体(1)处于进胶状态,且当阀腔(105)位于第一位置时,为进胶开始位置,当阀腔(105)位于第二位置时,为进胶结束位置;当阀腔(105)旋转至与出胶通道(102)及中间通道(104)通连通时,柱塞(2)向内运动将胶液压入出胶通道(102),此时阀体(1)处于出胶状态,且当阀腔(105)位于第三位置时,为出胶开始位置,当阀腔(105)位于第四位置时,为出胶结束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式柱塞点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与阀体(1)内周壁形成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庆庆王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凯精密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