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及测量仪技术

技术编号:383835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方法由正交布置于后横梁管两端内径、外径的测点确定内孔、外圆的圆心坐标,由圆心确定直线,再求取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计算求得后横梁管平行度,并据此方法提供一种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仪;该测量方法和测量仪能够实现对轿车后横梁管的高精度、快速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同时涉及应用该测量方法的检具,属于检测

技术介绍
后横梁管是轿车后桥的重要部件,它起着连接轮毂和支撑车身的作用,后横梁管 两端的平行度的好坏对轿车后桥部分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该工件进行检测以控 制其质量。现场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后横梁管平行度进行检测,每检测一件 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耗时长,测量过程复杂,而该产品一般要求每件都测量,三坐标测 量机的效率不能满足生产检测要求。目前仍没有更好的检测方法和检具实现对后横梁管平 行度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 测量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设计测量仪,解决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耗时、费力的问题,实现对后 横梁管平行度高精度、快速测量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种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由正交布置于左端截面内的测点Pp^、P3、 PJ角定的中心坐标,由正交布置于左端截面02内的测点P5、Pe、^、P8确定02的中心坐标, 由0丄和02确定点X丄;由正交布置于右端截面05内的测点P17、 P18、 P19、 P2。确定05的中心坐 标,由正交布置于右端截面06内的测点P21、P22、P23、P24确定06的中心坐标,由05和06确定 点X2 ;由正交布置于左端截面l内的测点P9、P1Q、Pn、P12确定l的中心坐标;由正交布置于 右端截面内Z丄的测点P13、 P14、 P15、 P16确定Z丄的中心坐标;再分别求取点V Z丄到直线 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计算求得后横梁管平行度。 —种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仪,检具台体安放在工作台台面上,左第1导轨、左 第2导轨与右第1导轨、右第2导轨分别对应地固装在检具台体左右侧部,左滑板、右滑板 分别可滑动地配装在左第1导轨、左第2导轨与右第1导轨、右第2导轨上,左V型体、左第 1手柄、左第2手柄固装在左滑板上,右V型体、右第1手柄、右第2手柄固装在右滑板上,左 止动手柄、右止动手柄分别可滑动地装在左滑板、右滑板上;左测量头芯、左外护罩、左保护 筒构成的左测量头固装在左V型体上,右测量头芯、右外护罩、右保护筒构成的右测量头固 装在右V型体上,待测工件安放在左V型定位块、右V型定位块上;立柱固装在工作台侧面 中部,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安装在立柱上;左中间套与左测量头芯、左骨架紧密配合固装, 第1号传感器、第2号传感器、第3号传感器、第4号传感器正交布局地安装在左骨架左端 部,并位于左外护罩内,第5号传感器、第6号传感器、第7号传感器、第8号传感器正交布 局地安装在左骨架右端部,并位于左外护罩内,第9号传感器、第10号传感器、第11号传 感器、第12号传感器正交布局地安装在左测量头芯上,并位于左保护筒内;左护罩盖固装在左外护罩端部,左筒盖固装在左保护筒端部;右中间套与右测量头芯、右骨架紧密配合固 装,第13号传感器、第14号传感器、第15号传感器、第16号传感器正交布局地安装在右测 量头芯上,并位于右保护筒内;第21号传感器、第22号传感器、第23号传感器、第24号传 感器正交布局地安装在右骨架右端部,并位于右外护罩内,第17号传感器、第18号传感器、 第19号传感器、第20号传感器正交布局地安装在右骨架左端部,并位于右外护罩内;右护 罩盖固装在右外护罩端部,右筒盖固装在右保护筒端部。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可实现对后横梁 管平行度的高精度、快速的测量,操作方便,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高精度快速测量的需 要。附图说明 图1为轿车后横梁管的技术要求和结构图 图2为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的测点坐标系示意图 图3为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仪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 图7为图5的D-D剖视图 图8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8的E-E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F-F剖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工作台,2、左V型定位块,3、检具台体,4、左第1导轨,5、左滑板,6、左V型体,7、 左第1手柄,8、左测量头芯,9、左外护罩,10、左第2手柄,11、左保护筒,12、待测工件,13、计 算机辅助测量系统,14、立柱,15、右保护筒,16、右第1手柄,17、右外护罩,18、右测量头芯, 19、右第2手柄,20、右V型体,21、右滑板,22、右第1导轨,23、右V型定位块; 24、左第2导轨,25、右第2导轨,26、右止动手柄,27、左止动手柄; 28、第3号传感器,29、第7号传感器,30、第11号传感器,31、左筒盖,32、第10号 传感器,33、第12号传感器,34、左护罩盖,35、第8号传感器,36、第4号传感器,37、左骨架, 38、左中间套,39、第5号传感器,40、第1号传感器,41、第6号传感器,42、第2号传感器,43、 第9号传感器; 44、第15号传感器,45、第19号传感器,46、第23号传感器,47、右中间套,48、右骨 架,49、第24号传感器,50、第20号传感器,51、右护罩盖,52、第16号传感器,53、第14号传 感器,54、右筒盖,55、第22号传感器,56、第18号传感器,57、第21号传感器,58、第17号传 感器,59、第13号传感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测量原理4 附图1要求的平行度可理解为过点YpY2的直线与过点&、X2的直线的平行度,过 点ZpZ2的直线与过点&、X2的直线的平行度。其中,&是位于过点0^02的直线上并距横 梁管左端面13mm处的点,A是位于过点05、06的直线上并距横梁管右端面13mm处的点。因 此,要测量后横梁管的平行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用布置于截面内的4个正交的测点确定〇的圆心的坐标,用布置于02 截面内的4个正交的测点确定〇02的圆心02的坐标;建立通过圆心和圆心02的直线方 程,进一步可确定点&的坐标A与Y2重合,可确定Y2的坐标; ②用布置于05截面内的4个正交的测点确定〇05的圆心05的坐标,用布置于06 截面内的4个正交的测点确定〇06的圆心06的坐标;建立通过圆心05和圆心06的直线方程,进一步可确定点X2的坐标;X2与Z2重合,可确定Z2的坐标; ③用布置于03截面内的4个正交的测点确定〇03的圆心03(Y》的坐标; 用布置于04截面内的4个正交的测点确定〇04的圆心04(Z》的坐标; ⑤建立过X2的直线的方程; ⑥计算点l到直线XJ2的垂直距离S"若、二0,则直线Y^平行于直线X^; 否则不平行; ⑦计算点Z丄到直线的垂直距离S 2,若S 2 = 0,则直线平行于直线; 否则不平行。 根据上述内容建立的坐标系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设^为坐标原点。图2中测点 Pi对应于传感器1\。 对于后横梁管左侧,在cp57段距端面5mm深的截面0 内正交布置4个测点,用于 测量截面〇的直径和确定圆心的坐标;在cp57段距端面48mm深的截面0 02内正交布 置4个测点,用于测量截面〇02的直径和确定圆心02的坐标;则过圆心和02的直线即 左侧cp57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车后横梁管平行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正交布置于左端截面O↓[1]内的测点P↓[1]、P↓[2]、P↓[3]、P↓[4]确定O↓[1]的中心坐标,由正交布置于左端截面O↓[2]内的测点P↓[5]、P↓[6]、P↓[7]、P↓[8]确定O↓[2]的中心坐标,由O↓[1]和O↓[2]确定点X↓[1];由正交布置于右端截面O↓[5]内的测点P↓[17]、P↓[18]、P↓[19]、P↓[20]确定O↓[5]的中心坐标,由正交布置于右端截面O↓[6]内的测点P↓[21]、P↓[22]、P↓[23]、P↓[24]确定O↓[6]的中心坐标,由O↓[5]和O↓[6]确定点X↓[2];由正交布置于左端截面Y↓[1]内的测点P↓[9]、P↓[10]、P↓[11]、P↓[12]确定Y↓[1]的中心坐标;由正交布置于右端截面内Z↓[1]的测点P↓[13]、P↓[14]、P↓[15]、P↓[16]确定Z↓[1]的中心坐标;再分别求取点Y↓[1]、Z↓[1]到直线X↓[1]X↓[2]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计算求得后横梁管平行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怡宝于汶许连虎龚光国朴伟英张浩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海太精密量仪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