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700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制备步骤长、收率低、原料成本高、安全性差、总体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如下步骤:将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盐酸吡西卡尼,商品名Sunrythm,由日本Suntory公司研发,于1991年3月作为抗心律失常Ⅰc类药在日本上市;1993年1月,本品新增加了“抗心动过速”适应证。吡西卡尼具有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减慢心房内传导速度和隔断左心房与肺静脉的电传导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紧急治疗。盐酸吡西卡尼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0003][0004]盐酸吡西卡尼主要通过2,6

二甲基苯胺与吡西卡尼关键中间体(7A

双稠吡咯啶

乙酸盐酸盐,式Ⅰ化合物,CAS:124655

63

6)缩合后成盐的方法制备。据文献J.Med.Chem.1985,28,714

717及KR2021082689A报道,式(Ⅰ)化合物及盐酸吡西卡尼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5][0006]吡西卡尼关键中间体,即式(Ⅰ)的制备方法对盐酸吡西卡尼的成本、生产周期起决定作用。
[0007]目前文献报道的该吡西卡尼中间体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0008]方法一,稠环盐法,文献如JP05286975 A及CN101914101 A。该方法将原料于浓氨水中合环为稠环盐,后与氰基乙酸钠发生加成反应同时脱羧生成式(Ⅱ)化合物(7A

双稠吡咯啶

乙腈,CAS:78449

75

9),后在盐酸中水解得到式(Ⅰ)化合物;其反应过程可概述如下:
[0009][0010]该方法中以1,7

二氯
‑4‑
庚酮为原料时,需0

5℃搅拌72h,反应时间太长。另外后处理时为了得到本身具水溶性的氟硼酸稠环盐中间体,需将约20倍体积的氨水蒸干,能耗较高且生产放大不易实现,易造成产物损失。
[0011]该方法中以1,7

二对硝基苯磺酸酯
‑4‑
庚酮为原料时,存在原料制备繁琐及价格昂贵的问题,不适合放大生产。
[0012]方法二,合环加成一锅法,文献如Heterocycles(1997),45(12),2317

2320及EP703233A2。该法以为1,7

二氯
‑4‑
庚酮为原料,将氰基乙酸直接加入至反应体系,二者在饱和氨水和少量正己烷存在下合环并加成得到羧酸中间态,即式(Ⅲ)化合物,然后升温脱羧得到式(Ⅱ)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0013][0014]该方法文献报道前两步收率54%,减少一步加成步骤,但由于式(Ⅱ)化合物本身有一定水溶性需多次萃取,同时70℃脱羧反应不能进行彻底,造成收率进一步降低。
[0015]方法三,丁内酰胺法,文献如Heterocycles(1981),16(5),755

758及CN109867679B。该法以丁内酰胺和γ

丁内酯为原料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生成式(Ⅳ)化合物,然后经两种途径制备式(Ⅰ)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0016][0017]该方法的原料需用到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易燃易爆,安全性差,不适合放大生产。另外高氯酸稠环盐的路线步骤长收率低,丙二酸单乙酯钾盐路线需用丙二酸单乙酯做溶剂,物料成本较高。
[0018]综上所述,现有制备方法主要存在制备步骤长、收率低、原料成本高、安全性差、总体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9]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中制备步骤长、收率低、原料成本高、安全性差、总
体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原料易得、步骤短、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20]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
[0021][0022]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1,7

二氯
‑4‑
庚酮与氰基乙酸反应得到羧酸中间态式(Ⅲ)(本步骤可参考Heterocycles(1997),45(12),2317

2320及公开号为EP703233A2欧洲专利申请中的记载);(2)将步骤(1)得到的羧酸中间态式(Ⅲ)在无机酸存在下,水解并脱羧;(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经碱化及成盐后得到式(I)的化合物。
[0023]总体过程如下:
[0024][0025]所述步骤(2)中,无机酸选自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硫酸、硝酸、磷酸或其任意组合。
[0026]所述步骤(2)中,水解前升温,升温后的水解反应温度范围为50~120℃;优选水解反应温度范围为80~110℃。
[0027]所述步骤(2)中,当1,7

二氯
‑4‑
庚酮的摩尔当量为1.0当量时,无机酸用量折合为H+摩尔当量范围为2.0~20.0当量;优选H+摩尔当量范围为4.0~10.0当量。
[0028]所述步骤(3)中,所述碱化步骤中使用无机碱,所述无机碱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或其任意组合。
[0029]所述步骤(3)中,碱化后,调节pH的范围为6~10,优选pH的范围为7~8。中和后过滤除盐,减压浓缩,加入醇类溶剂蒸馏,过滤除盐,滤液加HCl成盐。
[0030]所述步骤(3)中,成盐步骤中使用HCl,所述HCl选自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乙醇溶液、盐酸或其任意组合。
[003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是在文献Heterocycles(1997),45(12),2317

2320基础上,结合后续反应特点,省去升温脱羧步骤,在无机酸作用下同时水解和脱羧直接得到式(I)即7A

双稠吡咯啶

乙酸盐酸盐。通过运用叠缩工艺,减少了式(Ⅲ)即7A

双稠吡咯啶

乙腈的分离纯化,水解条件下的脱羧更彻底,总收率提高约15%,生产周期节省约20%。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反应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5]实施例1
[0036]将292ml的25%氨水加入到500ml三口瓶中,机械搅拌下降温至0
±
3℃,通入约112g氨气至饱和。依次加入40.0g的1,7

二氯
‑4‑
庚酮(1.0eq,0.218mol)、40ml正己烷及92.0g氰基乙酸(4.96eq,1.082mol),后升温至15

20℃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1,7

二氯
‑4‑
庚酮与氰基乙酸反应,得到羧酸中间态;(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羧酸中间态在无机酸存在下,水解并脱羧;(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经碱化及成盐后得到式(I)的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无机酸选自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硫酸、硝酸、磷酸或其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解前升温,升温后的水解反应温度范围为50~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升温后的水解反应温度范围为80~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西卡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当1,7

二氯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艳玲师果果崔大鹏李锡才许荣磊张丽敏柳鹏
申请(专利权)人:诚弘制药威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