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90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缸一侧设置有控制阀,液压缸和控制阀之间通过油管连通,控制阀一侧设置有电机,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阀套,阀套内设置有阀芯,阀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阀芯在与阀套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头,安装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部,阀套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圆环槽,阀套内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槽,阀体外壁上间隔设置有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阀套、阀芯以及活塞杆之间的反馈配合相结合,取缔磁感传导,实现高精度控制;同时通过安装槽、活动槽、安装头、凸起部之间的转动限位配合,简化对孔定位和调试的步骤,操作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装置
,具体为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是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传动技术,在直线运动领域,因其具有重载、平顺、耐冲击、可靠等性能更是深受欢迎。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数字化成为一股主流,液压缸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也越来越多的和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
[0003]目前市面上直接或间接控制液压缸精度的方法主要包含步进/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和控制液压阀的阀芯运动,配以滚珠丝杠与阀芯直接连接的机械反馈结构,或靠磁致伸缩传感器。但是,通过控制液压阀的阀芯运动,在全工作周期内不易实现推动力和反馈力的动态匹配,影响了阀芯及液压缸的动态响应,也存在着失效隐患,而磁致伸缩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差、对环境要求高,难以做到推进装置的高精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一侧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液压缸和控制阀之间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控制阀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液压缸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内设置有丝杆,所述活塞杆一侧设置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内设置有与丝杆适配的丝杆螺母,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套,所述阀套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套一侧伸出控制阀与丝杆连接,所述阀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阀芯的外壁上设置有4个分别呈90r/>°
布置的分隔平面,所述分隔平面上设置有将相互平行的分隔平面贯穿的通孔,所述阀芯在与阀套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阀套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圆环槽,所述圆环槽内分别错开设置有阀套孔,所述阀套内设置有与安装头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起部适配的活动槽,所述阀体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分别与圆环槽位置对应的油口。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丝杆、阀套、阀芯等结构的配合作用,使本装置能够将阀套、阀芯以及活塞杆之间的反馈配合相结合,取缔磁感传导,实现高精度控制,避免运动控制过程中的失效隐患;同时通过安装槽、活动槽、安装头、凸起部之间的转动限位配合,简化对孔定位和调试的步骤,操作更加方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进一步提高液压缸的稳定性。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一侧设置有缸头,所述缸体内设置有缸底,所述缸底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丝杆一侧伸出缸底穿过轴承座且与轴承座转动连接。
[0009]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缸头、缸体、缸底等结构的设置,使活塞杆在液压缸内的运行设置限位,保证了丝杆在液压缸内旋转的可靠性,使液压缸的运行更加平稳。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控制阀的结构稳定性。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阀体一侧通过第一阀盖与液压缸固定连接,阀体另一侧通过第二阀盖与电机固定连接。
[0012]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阀盖、阀体、第二阀盖等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的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能够限制阀套和阀芯的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控制阀的稳定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进一步提高控制阀对于液压缸内活塞杆的精准控制效果。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阀套的一端设置有伸出第一阀盖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伸入运动缸内且与丝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0015]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轴、联轴器等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的阀套与丝杆通过联轴器直接固定连接,将丝杆的转动情况直接作用到阀套上,反馈配合更加精准,运行更加稳定。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实时监测感应到液压缸内活塞杆的运行状态,以方便控制阀对其进行持续的控制。
[00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缸体内壁上设置有与联轴器适配的编码器。
[0018]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编码器的设置,使本装置能够实时监测感应到丝杆的转动状态,从而计算出行程以及速度等,以方便控制阀对其进行持续的控制。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通过阀套和阀芯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及同步或异步所带来的开闭合等控制需要定向准确。
[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圆环槽内的阀套孔沿第一阀盖至第二阀盖的方向上其错开的角度为:第一个孔与第二个孔之间呈135
°
,第二个孔与第三个孔之间呈90
°
,第三个孔与第四个孔之间呈45
°

[0021]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错开角度的设置,使阀套和阀芯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及同步或异步转动所带来的开闭合等控制能够定向准确,进一步方便控制阀的控制。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本装置的控制以及驱动的液压流道能够与液压缸和控制阀相配合。
[002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油口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以及第四油口平行布置于第一个阀套孔所在的圆环槽、第四个阀套孔所在的圆环槽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呈180
°
错开,分别与第二个阀套孔所在的圆环槽、第三个阀套孔所在的圆环槽的位置相对应。
[0024]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等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的液压流道能够与液压缸和控制阀的控制逻辑相配合,流道布置更加合理。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本装置能够进一步的简化阀套和阀芯之间的对孔定位和调试协同的操作步骤。
[002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头为圆台形,活动槽为扇形槽,该槽的行程与阀套和阀芯之间的转动控制行程相适配。
[0027]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头圆台形以及活动槽长度行程的设置,使本装置能够进一步的方便阀套和阀芯之间的对孔定位和调试协同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压缸的三维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控制阀部分的三维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阀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阀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包括液压缸(1),所述液压缸(1)一侧设置有控制阀(2),所述液压缸(1)和控制阀(2)之间通过油管(4)连通,所述控制阀(2)一侧设置有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内设置有丝杆(52),所述活塞杆(5)一侧设置有活塞套(51),所述活塞套(51)内设置有与丝杆(52)适配的丝杆螺母(53),所述控制阀(2)包括阀体(22),所述阀体(22)内设置有阀套(24),所述阀套(24)内设置有阀芯(25),所述阀套(24)一侧伸出控制阀(2)与丝杆(52)连接,所述阀芯(25)与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阀芯(25)的外壁上设置有4个分别呈90
°
布置的分隔平面(251),所述分隔平面(251)上设置有将相互平行的分隔平面(251)贯穿的通孔(252),所述阀芯(25)在与阀套(24)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头(254),所述安装头(254)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部(255),所述阀套(24)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圆环槽(242),所述圆环槽(242)内分别错开设置有阀套孔(243),所述阀套(24)内设置有与安装头(254)适配的安装槽(244),所述安装槽(24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起部(255)适配的活动槽(245),所述阀体(22)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分别与圆环槽(242)位置对应的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包括缸体(12),所述缸体(12)一侧设置有缸头(11),所述缸体(12)内设置有缸底(13),所述缸底(13)一侧设置有轴承座(6),所述丝杆(52)一侧伸出缸底(13)穿过轴承座(6)且与轴承座(6)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往复直线运动推进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宇书刘银辉刘泽民郭海平唐培贤王志刚肖邓坤唐小琦刘欣荣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