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682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S2:脚手架的搭建;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S5:混凝土的浇筑;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S7:预埋设施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准性,针对结构复杂,载荷要求较高桥梁墩柱,较好的完成预应力拉张和压浆施工的过程,为后续危大桥梁墩柱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实现我国桥梁多元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献。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
²
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本段墩柱模板均超过8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针对桥梁方面的危大工程,在桥梁墩柱方面的施工一直是工程施工的难点,尤其是预应力张拉和压浆施工方面,是其中危险性尤为大的部分,如何安全完成桥梁墩柱危大工程的施工,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S2:脚手架的搭建;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S5:混凝土的浇筑;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S7:预埋设施的安装。
[000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脚手架的搭建过程分成三次,具体包括;S31:第一次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第一阶段砼浇筑完成后拆除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m;S32:第二次曲线段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搭设最终高度为墩高。左右悬挑两端采用满堂架,前后立面采用双排架;S33:第三次墩顶系梁支架主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引桥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架。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中,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盘扣节点包括立杆和以立杆轴线为圆心的四根呈环阵列分布的水平杆,所述立杆中部固定焊接有连接盘,所述水平杆端部均设置有水平端扣接头,所述水平端扣接头上设置有插销,水平端扣接头能够嵌装在连接盘上,并通过插销与连接盘固定,相邻水平端扣接头之间还设置有与之契合匹配的斜杆端扣接头,所述斜杆端口接头上还固定有斜杆,斜杆端口接头
同样通过插销与连接盘固定,所述斜杆位于相邻水平杆之间,两端分别与相邻水平杆相抵接。
[000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模板为定型钢模板,模板之间用M18*50螺栓连接,模板随砼浇筑分阶段安装,安装时按照先外侧后里侧的顺序对称安装。每一节模板安装完成需重点检查复核组装外形线性,只有在下层模板满足设计外形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才允许拼装上一层模板;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为Ф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杆分内拉杆、外拉杆和斜拉杆三种。内外拉杆用于相对的两块模板对拉。内外拉杆之间通过爬锥连接。斜拉杆用于相邻模板同一高度的背带之间,防止胀模。模板背带为双拼20槽钢,沿横向布置,最底层背带距模板下口距离为30cm,每两组背带间距不大于110cm,Ф25精轧螺纹钢拉螺杆在墩柱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同一模板上间距为1.1米。
[000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墩柱总体分3

4次浇筑完成,直线段一次性浇筑,曲线段两边对称浇筑,墩顶系梁一次性水平分层浇筑,两次浇筑间施工缝留置在模板水平接缝位置,并做好接缝处理,保证外观一致。
[000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智能张拉施工的具体过程如下:S611:准备工作;S612: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完成钢绞线的张拉,并在在10%应力张拉和100%应力张拉,持续载荷5min后分别进行记录;S613:进行锚固。
[00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是611主备工作包括:S6111:张拉机具、锚具、钢绞线校验;S6112:清点检查设备、核对千斤顶;S6113:布置张拉控制站。
[00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张拉系统包括两台能够与PC机无线连接的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通过油管和电线与智能千斤顶连接,所述智能千斤顶两端分别有固定钢绞线的工具锚和与梁体接触的限位板,安装智能张拉系统包括电线与油管连接、钢绞线、锚具、智能千斤顶的安装。
[00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真空辅助压浆施工的具体过程为:S621:压浆前的准备工作;S622:压浆料的拌制;S623:通过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进行压浆;S624:进行封锚。
[00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包括安装在梁体内的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的进浆管依次连通进浆测控仪和灰浆泵;所述出浆管依次连接翻浆测控仪与低速储浆桶,所述低速储浆桶通过吸浆管与灰浆泵连接,所述进浆测控仪通过溢流管与低速储浆桶连接,低速储浆桶一侧还设置有为灰浆泵提供浆料的高速制浆机,低速储浆桶外壁上还设置有测试低速储浆桶内浆料水胶比的水胶比测试仪。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准性,针对结构复杂,载荷要求较高桥梁墩柱,较好的完成预应力拉张和压浆施工的过程,为后续危大桥梁墩柱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实现我国桥梁多元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盘扣节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盘扣节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智能张拉工艺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检孔器大样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智能张拉系统工艺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地检测端子的安装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地检测端子的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墩顶接地示意图。
[0016]其中:1—连接盘,2—插销,3—水平端扣接头,4—水平杆,5—斜杆,6

斜杆端扣接头,7—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测量放线;S2:脚手架的搭建;S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S4:模板的制作与安装;S5:混凝土的浇筑;S6:墩顶系梁预应力的施工:包括智能张拉施工和真空辅助压浆施工;S7:预埋设施的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脚手架的搭建过程分成三次,具体包括;S31:第一次先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第一阶段砼浇筑完成后拆除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m;S32:第二次曲线段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搭设最终高度为墩高,左右悬挑两端采用满堂架,前后立面采用双排架;S33:第三次墩顶系梁支架主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引桥采用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盘扣节点包括立杆(7)和以立杆(7)轴线为圆心的四根呈环阵列分布的水平杆(4),所述立杆(7)中部固定焊接有连接盘(1),所述水平杆(4)端部均设置有水平端扣接头(3),所述水平端扣接头(3)上设置有插销(2),水平端扣接头(3)能够嵌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插销(2)与连接盘(1)固定,相邻水平端扣接头(3)之间还设置有与之契合匹配的斜杆端扣接头(6),所述斜杆端口接头(3)上还固定有斜杆(5),斜杆端口接头(3)同样通过插销(2)与连接盘(1)固定,所述斜杆(5)位于相邻水平杆(4)之间,两端分别与相邻水平杆(4)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桥梁墩柱的预应力张拉及压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模板为定型钢模板,模板之间用M18*50螺栓连接,模板随砼浇筑分阶段安装,安装时按照先外侧后里侧的顺序对称安装,每一节模板安装完成需重点检查复核组装外形线性,只有在下层模板满足设计外形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才允许拼装上一层模板;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为Ф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杆分内拉杆、外拉杆和斜拉杆三种,内外拉杆用于相对的两块模板对拉,内外拉杆之间通过爬锥连接,斜拉杆用于相邻模板同一高度的背带之间,防止胀模,模板背带为双拼槽钢,沿横向布置,最底层背带距模板下口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汪明朱永盛姜信贺饶胜斌方梦杰李标李建泽梁爽郑江刘宇龙陈佳强杨浪常雪峰赵小博王宁吉张银峰李润松敖登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