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80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包括承重单元、两第一拱单元、若干第一张拉单元、若干第二张拉单元和桥单元。承重单元的顶部位于地面,底部位于地面下方;第一拱单元与地面呈钝角相对设置于承重单元的两侧,两端分别与承重单元连接;若干第一张拉单元在第一拱单元上间隔设置,两端分别与承重单元、第一拱单元连接;第二张拉单元在第一拱单元上间隔设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拱单元、地面连接;桥单元固定于承重单元的顶部。其优点在于,通过在承重单元的两侧呈钝角对称设置两拱结构,通过若干第一张拉单元连接承重单元和两第一拱单元,使第一拱单元分担承重单元的受力,承重单元中部不需额外设置立柱、也不需要更厚的尺寸即可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计强度要求。计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及城市的开发建设,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愈加紧张,加之国内城市逐步开始布局地下轨道交通,现在许多商场、办公楼建筑都尽可能地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设计,以有更多的建筑使用面积。
[0003]现在多数商场、办公楼都设置有露天下沉广场,且跨度较大。为了方便地面行人通行,其中一些露天下沉广场设置有连通桥,但由于跨度较大,连通桥下需设置较粗的立柱,影响露天下沉广场的使用;在不设置立柱的情况下,桥身需要至少1米厚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强度以满足承重需求,较厚的桥身建造成本较高。
[000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大跨度的露天下沉广场上架设连通桥需要设置较粗的支撑立柱从而影响露天下沉广场使用、连通桥不设立柱支撑则需要较厚桥身从而增加建造成本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大跨度的露天下沉广场上架设连通桥需要设置较粗的支撑立柱从而影响露天下沉广场使用、连通桥不设立柱支撑则需要较厚桥身从而增加建造成本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包括:
[0008]承重单元,所述承重单元的顶部与地面处同一水平面,所述承重单元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
[0009]两第一拱单元,两所述第一拱单元与地面呈钝角相对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拱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连接;
[0010]若干第一张拉单元,若干所述第一张拉单元沿所述第一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与所述第一拱单元之间,每一所述第一张拉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所述第一拱单元连接;
[0011]若干第二张拉单元,若干所述第二张拉单元沿所述第一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拱单元与地面之间,每一所述第二张拉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单元、地面连接;
[0012]桥单元,所述桥单元位于地面之上,固定于所述承重单元的顶部。
[00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单元包括:
[0014]竖向承重元件,所述竖向承重元件的顶部与地面处同一水平面,所述竖向承重元件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
[0015]横向承重元件,所述横向承重元件设置于所述竖向承重元件的顶部,并与所述竖
向承重元件固定连接;
[0016]若干第一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间隔固定于所述横向承重元件的两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张拉单元连接;
[0017]两第一固定元件,两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横向承重元件的两端的下方,并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拱单元的两端连接。
[00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单元包括:
[0019]第一拱元件,所述第一拱元件与地面呈钝角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侧面,所述第一拱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连接;
[0020]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拱元件上,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张拉单元连接;
[0021]若干第三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三连接元件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拱元件上,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相邻,所述第三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张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张拉单元连接。
[00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拉单元包括:
[0023]第一拉索元件,所述第一拉索元件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与所述第一拱单元之间;
[0024]两第四连接元件,两所述第四连接元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拉索元件的两端,每一所述第四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所述第一拱单元连接。
[00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张拉单元包括:
[0026]第二拉索元件,所述第二拉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拱单元与地面之间;
[0027]两第五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五连接元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拉索元件的两端,每一所述第五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单元、地面连接。
[0028]进一步地,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张拉单元还包括:
[0029]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设置于地面,并与所述第五连接元件连接。
[003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桥单元包括:
[0031]桥面元件,所述桥面元件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上部,并与所述承重单元固定连接。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33]两第二拱单元,两所述第二拱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拱单元远离所述承重单元的一侧,每一所述第二拱单元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拱单元、所述承重单元连接。
[003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单元还包括:
[0035]两第二固定元件,两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两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端部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每一所述第二固定元件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拱单元的两端连接。
[003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拱单元包括:
[0037]第二拱元件,所述第二拱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拱单元远离所述承重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拱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连接;
[0038]第六连接元件,所述第六连接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拱单元与所述第二拱元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单元、所述第二拱元件连接。
[003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40]围护单元,所述围护单元垂直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承重单元固定连接。
[0041]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承重单元的两侧呈钝角对称设置两第一拱单元,并通过若干第一张拉单元连接承重单元和两第一拱单元,使第一拱单元分担一部分承重单元和桥面单元的受力,不需额外在承重单元中部设置立柱,从而解决了跨度较大的露天下沉广场设置的连通桥需要较粗立柱支撑,影响露天下沉广场使用的问题;同时,在承重单元的中部不设置额外立柱的情况下,承重单元无需更厚的尺寸便可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解决了不设立柱支撑则需要较厚桥身,增加建造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种蝴蝶形悬索吊桥的示意图;
[004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承重单元的示意图;
[004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拱单元的示意图;
[0045]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张拉单元的示意图;
[004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张拉单元的示意图;
[0047]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桥单元的示意图;
[0048]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拱单元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蝴蝶形悬索吊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单元,所述承重单元的顶部与地面处同一水平面,所述承重单元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两第一拱单元,两所述第一拱单元与地面呈钝角相对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拱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连接;若干第一张拉单元,若干所述第一张拉单元沿所述第一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与所述第一拱单元之间,每一所述第一张拉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所述第一拱单元连接;若干第二张拉单元,若干所述第二张拉单元沿所述第一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拱单元与地面之间,每一所述第二张拉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单元、地面连接;桥单元,所述桥单元位于地面之上,固定于所述承重单元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形悬索吊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单元包括:竖向承重元件,所述竖向承重元件的顶部与地面处同一水平面,所述竖向承重元件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横向承重元件,所述横向承重元件设置于所述竖向承重元件的顶部,并与所述竖向承重元件固定连接;若干第一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元件间隔固定于所述横向承重元件的两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张拉单元连接;两第一固定元件,两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横向承重元件的两端的下方,并固定在地面下方的建筑承重结构上,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拱单元的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形悬索吊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单元包括:第一拱元件,所述第一拱元件与地面呈钝角设置于所述承重单元的侧面,所述第一拱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重单元连接;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拱元件上,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张拉单元连接;若干第三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三连接元件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拱元件上,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相邻,所述第三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张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张拉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形悬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朝严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安一合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