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6624 阅读:32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方法,它涉及一种微繁方法。它解决了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繁殖周期长、增殖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方法:1.外植体的消毒;2.将外植体切割成茎段,然后诱导培养;3.将外植体同连增生的无菌芽一起转接于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为微枝;4.将每个微枝从茎段上单独切离,然后进行增壮培养;5.将增壮后的微枝切割成茎段,然后进行增殖培养,再扦插于生根基质中进行生根培养后即完成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繁殖周期短,效率高,遗传稳定性好,其增殖效率可达30倍,成本低,且生根率和移苗成活率均可达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繁方法。
技术介绍
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尸Zwc/zo/em7 xp ;^ra柳Vfo/^ ROZ)原产俄罗斯,是经过 俄罗斯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培育而成的、极耐高寒、高温的优质速生树种, 而且具有优良的观赏性和较强的耐盐碱和耐旱能力,一般十几年内即可成材利 用,是制造纸桨和胶合板的良好原料,同时也是用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重要树种之一。新西伯利亚银白杨于2004年由俄罗斯西伯利亚引进我国,引进时为数量 有限的嫩枝茎端,经过扦插繁殖得到的苗木在黑河地区可以安全越冬,无任何 冻害发生,结束了我国北方城市没有高纬寒地耐寒速生杨树品种的历史,具有 很大的发展空间。黑河地区已经计划在短期内(2010年前)培育出优质速生杨树 苗木100万株,用于高产高效人工林基地建设,但是由于引进的嫩茎数量有限, 且扦插繁殖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周期长,至少需要6个月,增殖效率低,成本 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使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在我国境内的推广栽培 和资源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目前,有利用杨树叶片诱导产生不定芽的繁殖 技术,但是存在产生的后代变异大,遗传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繁殖周期长、增殖效率低、成 本高和遗传稳定性差的问题,而提供的。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清洗后的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60s后再用 另一份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6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再 用质量浓度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12 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 二、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带有1个顶芽或1 2个腋芽、且长度为1 2cm 的茎段,然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 28"C、湿度为70% 80%、光照强度为40 6(Vmol'cm《s—、每天光照16 18h的条件下培养至无菌芽生 长长度为0.5 lcm;三、将外植体连同增生的无菌芽一起转接于继代培养基 中,在温度为25 28°C、湿度为70% 80%、光照强度为40 60^imobcm—2's"、 每天光照16 18h的条件下培养至无菌芽生长长度为2 5cm,即为微枝(无根 试管苗);四、将每个微枝从茎段上单独切离,然后接种于增壮培养基中,在 温度为25 28。C、湿度为70% 80%、光照强度为^-GO^imoHm^'s^每天 光照16 18h的条件下培养至微枝生长长度为4 6cm;五、将增壮后的微枝 切割成带有1个顶芽或1 2个腋芽、且长度为1 2cm的茎段,然后逐段接 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微枝生长长度为4 6cm,再扦插于生根基质中进行 生根培养后即完成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其中步骤二中诱导培养基是以改 良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0.5 1.0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 (6-BA)、 0.05 0.1mg/L的奈乙酸(NAA)和质量浓度为2.5 3.0%的蔗糖,pH 值为5.6 6.0;步骤三中继代培养基是以改良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 还包含0.1 0.3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6-BA)、0.05 0.1mg/L的奈乙酸(NAA) 和质量浓度为2.0 2.5%的蔗糖,pH值为5.6 6.0;步骤四中增壮培养基是以 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质量浓度为2.0 2.5%的蔗糖,pH值为 5.6 6.0;步骤五中增殖培养基是以改良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 含0.1 0.3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6-BA)、 0.05 0.1mg/L的奈乙酸(NAA)和 质量浓度为2.0 2.5%的蔗糖,pH值为5.6 6.0;步骤五中生根基质按体积比 由25%的草炭土、 30%的蛭石和45%的珍珠岩组成,生根基质含水量为50% 60%。本专利技术中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繁殖周期短,效率高,其增殖效率可 达30倍,而且利用母株上原有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进行芽的增殖,所产生的后 代遗传稳定性好;增殖培养后的微枝在试管外不需要任何化学试剂和植物激素 可直接生根成完整的再生植株,生根和驯化同时进行,省工省时,成本低,且 生根率和移苗成活率均可达100%,实现了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快速、高效繁 殖及大规模推广种植的目标。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清洗后的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60s后再用另一份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60s,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再用质量浓度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12 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二、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带有1个顶 芽或1 2个腋芽、且长度为1 2cm的茎段,然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 温度为25 28。C、湿度为70% 80%、光照强度为^-GO^imol'cm-^s^每天 光照16 18h的条件下培养至无菌芽生长长度为0.5 lcm;三、将外植体连 同增生的无菌芽一起转接于继代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 28"C、湿度为70% 80%、光照强度为40 60^imolxn^'s'1、每天光照16 18h的条件下培养至无 菌芽生长长度为2 5cm,即为微枝(无根试管苗);四、将每个微枝从茎段上 单独切离,然后接种于增壮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 28°C、湿度为70% 80%、 光照强度为40 60^imoLcm、'1、每天光照16 18h的条件下培养至微枝生长 长度为4 6cm;五、将增壮后的微枝切割成带有1个顶芽或1 2个腋芽、且 长度为1 2cm的茎段,然后逐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微枝生长长度为 4 6cm,再扦插于生根基质中进行生根培养后即完成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 繁;其中步骤二中诱导培养基是以改良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 含0.5 1.0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6-BA)、 0.05 0.1mg/L的奈乙酸(NAA)和 质量浓度为2.5 3.0%的蔗糖,pH值为5.6 6.0;步骤三中继代培养基是以改 良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0.1 0.3mg/L的6-节基氨基嘌呤 (6-BA)、 0.05 0.1mg/L的奈乙酸(NAA)和质量浓度为2.0 2.5%的蔗糖,pH 值为5.6 6.0;步骤四中增壮培养基是以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 含质量浓度为2.0 2.5%的蔗糖,pH值为5.6 6.0;步骤五中增殖培养基是以 改良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0.1 0.3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 (6-BA)、 0.05 0.1mg/L的奈乙酸(NAA)和质量浓度为2.0 2.5%的蔗糖,pH 值为5.6 6.0;步骤五中生根基质按体积比由25%的草炭土、30%的蛭石和45% 的珍珠岩组成,生根基质含水量为50% 60%。本实施方式从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幼树中选定速生、耐寒、抗逆性、观赏性 表现好的健康单株作为采集外植体的母株。本实施方式采集休眠芽饱满的幼嫩的枝条作为外植体。6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清洗是用清水洗净外植体(水中可加入一滴洗涤剂), 清洗时用细毛刷轻轻刷洗枝条表面的灰尘和杂菌,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将清洗后的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60s后再用另一份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6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质量浓度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12~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二、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带有1个顶芽或1~2个腋芽、且长度为1~2cm的茎段,然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28℃、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40~60μmol.cm↑[-2].s↑[-1]、每天光照16~18h的条件下培养至无菌芽生长长度为0.5~1cm;三、将外植体连同增生的无菌芽一起转接于继代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28℃、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40~60μmol.cm↑[-2].s↑[-1]、每天光照16~18h的条件下培养至无菌芽生长长度为2~5cm,即为微枝;四、将每个微枝从茎段上单独切离,然后接种于增壮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28℃、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40~60μmol.cm↑[-2].s↑[-1]、每天光照16~18h的条件下培养至微枝生长长度为4~6cm;五、将增壮后的微枝切割成带有1个顶芽或1~2个腋芽、且长度为1~2cm的茎段,然后逐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微枝生长长度为4~6cm,再扦插于生根基质中进行生根培养后即完成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微繁;其中步骤二中诱导培养基是以改良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0.5~1.0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0.05~0.1mg/L的奈乙酸和质量浓度为2.5~3.0%的蔗糖,pH值为5.6~6.0;步骤三中继代培养基是以改良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0.1~0.3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0.05~0.1mg/L的奈乙酸和质量浓度为2.0~2.5%的蔗糖,pH值为5.6~6.0;步骤四中增壮培养基是以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质量浓度为2.0~2.5%的蔗糖,pH值为5.6~6.0;步骤五中增殖培养基是以改良MS固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还包含0.1~0.3mg/L的6-苄基氨基嘌呤、0.05~0.1mg/L的奈乙酸和质量浓度为2.0~2.5%的蔗糖,pH值为5.6~6.0;步骤五中生根基质按体积比由25%的草炭土、30%的蛭石和45%的珍珠岩组成,生根基质含水量为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沈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杨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09日 07:10
    苏格兰籍足球运动员右后卫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