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53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属于节能燃气类燃烧器领域。它包括:设置在整个燃烧器上方,并封装有主火燃烧火孔盘的燃烧器炉膛架;由位于下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位于上部的主火燃烧火孔盘,以及位于侧部且能够置放二次混合分配器和主火燃烧火孔盘所共同围成的二次混合室;由位于下部的一次空气分配器、位于上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以及位于侧部的器壁所共同围成的一次混合室;对应着上述的一次空气分配器设置的进风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节能燃气燃烧器,其结构合理,燃气与空气的预混程度高,能有效地提升热效率,节能效果好,同时,使用方便、噪音低,是一种兼具引射型大气型燃烧器与多级预混鼓风燃烧器优点的新型燃气燃烧器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节能燃气类燃烧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燃气燃烧器,一般分为中压和低压两种燃气输出压力下燃烧的 燃烧器,分别称为中压燃气燃烧器和低压燃气燃烧器。其中,中压燃气燃烧器多为大气型 燃气燃烧器,结构较为简单,燃烧时噪音较小,但燃烧效率低,靠中压将燃气输出带动燃气 混合来燃烧,所以燃气来不及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就扩散了。在大小火燃烧情况下的热效 率,经常连20%热也达不到。低压燃烧器则多为鼓风式燃烧器,虽然热效率较高,但燃烧时噪音较大,通常在80 分贝左右。此外,鼓风式燃烧器的起火和小火燃烧不够稳定,燃烧工况也比较差。另外,利 用传统的点火棒来点燃燃烧器的大小火,操作烦索,安全性能也比较差。从热效率而言,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及混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燃气的 利用效率。目前的节能燃气灶,从燃气与空气之间的结合情况而言,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混 式,二是预混式。所谓的直混式,就是将燃气与空气直接混合进行燃烧。前述的大气型燃气 燃烧器及低压燃烧器等,多为直混式的燃烧器结构。而预混式,指的是先将空气与燃气进行预混,然后再进行燃烧。这种结构的燃烧器 或燃气灶,是目前常用的结构。但如何更为充分地提供预混结构的燃烧效率,仍是目前很难 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能够对燃气与空气两者实现 更加充分的预混目的,从而大幅度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炉膛架,它是设置在整个燃烧器上方,并封装有主火燃烧火孔盘的框架结 构;二次混合室,它由位于下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位于上部的主火燃烧火孔盘,以及 位于侧部且能够置放二次混合分配器和主火燃烧火孔盘所共同围成;一次混合室,它由位于下部的一次空气分配器、位于上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以及 位于侧部的器壁所共同围成;进风室,它是对应着上述的一次空气分配器设置的腔体,并包括有与风机相对应 的开口。进一步,所述的二次混合分配器,是上部表面与下部表面均为弧面的放射型二次 混合分配器。所述的放射型二次混合分配器,是中间部分间距小、两侧部分间距大的圆盘结构。所述的二次混合分配器,是复合迴路型二次混合分配器,它由2级及2级以上相互套叠的混合分配器组件上下套叠组成,每个套叠的混合分配器组件之间,其出气孔间位置 相对应且能够导通。所述的复合迴路型二次混合分配器,它由相互套叠的2 4级混合分配器组件所 共同组成。每个套叠的混合分配器组件之间,其出气孔为直型出气孔,且相邻的混合分配器 组件的直型出气孔之间构成90 150度的倾角。在所述燃烧器炉膛架的表面,以及主火燃烧火孔盘的表面,设置有通过稀土材料 来实现的催化剂层。在所述燃烧器炉膛架的表面,以及主火燃烧火孔盘的表面,设置有通过无机陶瓷 材料实现的远红外涂层。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经过上述设计后的节能燃气燃烧器,其结构合理,燃气与 空气的预混程度高,能有效地提升热效率,节能效果好,同时,使用方便、噪音低,是一种兼 具引射型大气型燃烧器与多级预混鼓风燃烧器优点的新型燃气燃烧器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分别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苗火分配器的主 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主火燃烧火孔盘的结构示意 图。图4a、图4b分别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二次空气分配器 的主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二次空气分配器为放射型二次混合分配器。图5a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二次混合分配器的结构示意 图,该实施例中的二次空气分配器为复合迴路型二次混合分配器。图5b为上述图5a的分解图。图6a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二次混合分配器的结构示意 图,该实施例中的二次空气分配器为复合迴路型二次混合分配器,为另一实施例。图6b为上述图6a的分解图。图7a、图7b分别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燃烧混合底座的 主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a、图8b分别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主火分配器的主 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a、图9b分别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中的一次风气混合器 与一次空气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利用本技术,能够使空气和燃气更加充分的混合,在具体实现结构方面,本实 用新型和现有的技术比较起来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对本技术所描述的电子打火燃烧器100作一个总体的技术说明。结合包括图1在内的各附图,该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100,它主要包括有如下组成 部分(1)燃烧器炉膛架1,它是设置在整个燃烧器上方,并封装有主火燃烧火孔盘2的 框架结构。该燃烧器炉膛架1,在使用时可以用来直接支撑锅等炊具。另外,二次混合室200 等结构也可以封装在该炉膛架内。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的主火燃烧火孔盘2上,设 置有燃气出口。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燃气出口导出之后,就可以在炉膛内燃烧了。(2) 二次混合室200,它由位于下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7、位于上部的主火燃烧火 孔盘2,以及位于侧部且能够置放二次混合分配器7和主火燃烧火孔盘2所共同围成。二次混合室200,它是进行空气和燃气预混的关键区域。预混后的气体,可通过主 火燃烧火孔盘2的燃气出口导出。(3) 一次混合室300,它由位于下部的一次空气分配器10、位于上部的二次混合分 配器7,以及位于侧部的器壁所共同围成。一次混合室300,它是进行燃气和空气初次混合的腔室,其中的燃气通过燃气输气 管道17导入,并设置有用于导气的主火喷嘴8,而在主火喷嘴上设置有主火分配器9。结合 图8所示,可看到主火喷嘴8上均勻分布有用于导出燃气的导孔结构。在一次空气分配器10上,设置有导气孔,通过该导气孔可以直接导入空气。经过一次混合室300混合后的气体,导入到二次混合室200中进行再次混合。(4)进风室400,它是对应着上述的一次空气分配器10设置的腔体,并包括有与风 机19相对应的开口。利用风机19,可以直接进行鼓风,并将风通过一次空气分配器10导入到一次混合 室300中。进一步,所述的二次混合分配器7,是上部表面与下部表面均为弧面的放射型二次 混合分配器7-1,具体可参图4所示。这种实施例中,二次混合分配器7的上部表面呈放射状扩展,向外导出混合气体 时,更易于扩展气体;下部表面呈凹陷状,在汇集混合气体时,更加高效。为了加强前述的效果,还可以将所述的放射型二次混合分配器7-1,做成中间部分 间距小、两侧部分间距大的圆盘结构,附图4中展示的就是这种实施例。因为二次混合分配器7,在燃气和空气预混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其结 构对燃气的预混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技术中,还提供具有更优效果的二次混合分配器7的其它实现结构。参图5a、图5b,以及图6a、图6b所示,所述的二次混合分配器7,是复合迴路型二 次混合分配器7-2。具体说来,它由2级及2级以上相互套叠的混合分配器组件7-2-1上下 套叠组成,每个套叠的混合分配器组件7-2-1之间,其出气孔间位置相对应且能够导通。这种方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燃气和空气在复合迴路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包括:  燃烧器炉膛架,它是设置在整个燃烧器上方,并封装有主火燃烧火孔盘的框架结构;  二次混合室,它由位于下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位于上部的主火燃烧火孔盘,以及位于侧部且能够置放二次混合分配器和主火燃烧火孔盘所共同围成;  一次混合室,它由位于下部的一次空气分配器、位于上部的二次混合分配器,以及位于侧部的器壁所共同围成;  进风室,它是对应着上述的一次空气分配器设置的腔体,并包括有与风机相对应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碳节能减排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