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32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1
提供能够在高频带中使用的连接器。树脂构件包括:突起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框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具有从四周包围突起部的环形状;以及连结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位于突起部与框部之间,并且连结突起部与框部。多个信号端子在突起部的前方或者后方的区域沿左右方向排列而被框部支承。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浮动端子覆盖突起部的左端部的至少局部,并且与包含多个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连接器的这些端子都没有连接。接地端子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与浮动端子面对面并被框部支承。框部支承。框部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与现有的连接器相关的专利技术,例如公知有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具备插座壳体、多个插座触点和插座构件。插座壳体为树脂构件。插座壳体包含插座嵌合部和插座外壁部。插座嵌合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插座外壁部包围插座嵌合部。多个插座触点为信号端子。多个插座触点被插座壳体支承。插座构件是接地端子。插座构件包括:被插座嵌合部的左端部支承的第1被支承部和被插座外壁部的左端部支承的第2被支承部。第1被支承部与第2被支承部相互连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331679号公报
[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插座连接器中,存在想要在高频带中使用这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高频带中使用的连接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形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树脂主体构件;多个信号端子,其被上述树脂主体构件支承;接地端子,其被上述树脂主体构件支承;以及浮动端子,其被上述树脂主体构件支承,上述树脂主体构件包括:突起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框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具有从四周包围上述突起部的环形状;以及连结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位于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框部之间,并且连结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框部,上述多个信号端子被上述框部支承并在上述突起部的前方或者后方的区域沿左右方向排列,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述浮动端子覆盖上述突起部的左端部的至少局部,并且与包含上述多个信号端子和上述接地端子的连接器的这些端子都没有连接,上述接地端子被上述框部支承并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与上述浮动端子面对面。
[0007]以下,对本说明书的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第1构件至第3构件是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示出以下的状态。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观察第1构件和第2构件时,成为第1构件和第2构件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示出以下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第1构件和第2构件时,第1构件和第2构件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从与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观察第1构件和第2构件时,第1构件和第2构件中任一者没有配置于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另外,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也可以接触。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也可以分离。也可以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存在第3构件。该定义也在除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应用。
[0008]在本说明书中,第1构件配置在第2构件上是指以下的状态。第1构件的至少局部位于第2构件的正上方。因此,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1构件与第2构件重叠。该定义也在除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应用。
[0009]在本说明书中,第1构件配置在比第2构件靠上方这点包括:第1构件的至少局部位于第2构件的正上方这种情况和第1构件没有位于第2构件的正上方而第1构件位于第2构件的斜上方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1构件也可以不与第2构件重叠。斜上方例如为左上方、右上方。该定义也在除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应用。
[0010]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针对第1构件的各部分如以下那样进行定义。第1构件的前部是指第1构件的前半部分。第1构件的后部是指第1构件的后半部分。第1构件的左部是指第1构件的左半部分。第1构件的右部是指第1构件的右半部分。第1构件的上部是指第1构件的上半部分。第1构件的下部是指第1构件的下半部分。第1构件的前端是指第1构件的前方的端部。第1构件的后端是指第1构件的后方的端部。第1构件的左端是指第1构件的左方的端部。第1构件的右端是指第1构件的右方的端部。第1构件的上端是指第1构件的上方的端部。第1构件的下端是指第1构件的下方的端部。第1构件的前端部是指第1构件的前端及其附近。第1构件的后端部是指第1构件的后端及其附近。第1构件的左端部是指第1构件的左端及其附近。第1构件的右端部是指第1构件的右端及其附近。第1构件的上端部是指第1构件的上端及其附近。第1构件的下端部是指第1构件的下端及其附近。
[0011]在将本说明书中的任意两个构件定义为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情况下,任意两个构件的关系是指以下那样的意思。在本说明书中,第1构件被第2构件支承这点包括:第1构件相对于第2构件无法移动地安装(即,固定)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和第1构件相对于第2构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此外,第1构件被第2构件支承包括:第1构件直接安装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和第1构件经由第3构件安装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双方。
[0012]在本说明书中,第1构件被第2构件保持这点包括第1构件相对于第2构件无法移动地安装(即,固定)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不包括第1构件相对于第2构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此外,第1构件被第2构件保持这点包括:第1构件直接安装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和第1构件经由第3构件安装于第2构件这种情况双方。
[0013]在本说明书中,“第1构件与第2构件电连接”是指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电导通。因此,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也可以接触,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也可以不接触。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不接触的情况下,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配置有具有导电性的第3构件。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获得能够在高频带中使用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连接器组件1的立体图。
[0016]图2是第1连接器10的立体图。
[0017]图3是第1连接器10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浮动端子15l的立体图。
[0019]图5是接地端子14l的立体图。
[0020]图6是接地端子16b的立体图。
[0021]图7是第2连接器110的立体图。
[0022]图8是图1的A

A处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连接器组件;10...第1连接器;12...树脂主体构件;12a...突起部;12b...框
部;12c...连结部;13a~13v...信号端子;14l、14r...接地端子;14lf...接地突起;15l、15r...浮动端子;15ld...浮动突起;Hl、Hr...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对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连接器10的连接器组件1进行说明。图1是连接器组件1的立体图。
[0026]以下,如图1所示,将第2连接器110与第1连接器10排列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U;D)。此外,将在第1连接器10中信号端子13a~13v(参照图2)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L;R)。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此外,将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F;B)。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主体构件;多个信号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构件支承;接地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构件支承;以及浮动端子,其被所述树脂主体构件支承,所述树脂主体构件包括:突起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框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具有从四周包围所述突起部的环形状;以及连结部,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位于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框部之间,并且连结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框部,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在所述突起部的前方或者后方的区域沿左右方向排列并被所述框部支承,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浮动端子覆盖所述突起部的左端部的至少局部,并且与包含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器的这些端子都没有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与所述浮动端子面对面并被所述框部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含第1部分,所述第1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浮动端子面对面,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浮动端子之间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连结部的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本秀树雨森祐真森田优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