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21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缆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以及屏蔽片。多个端子包括多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每一个端子具有对接端以沿对接轴向与另一电连接器相接。屏蔽片的片状本体、两个第一片状弯折与一个第二片状弯折环接而形成镂空部。镂空部涵盖这些端子的对接端。这些第一片状弯折及第二片状弯折分别沿对接轴向对应这些高速讯号传输端子及其余这些端子。每一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的对接端相对于第一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处存在距离一。其余这些端子的对接端相对于第二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处存在距离二。距离一大于距离二。接缘处存在距离二。距离一大于距离二。接缘处存在距离二。距离一大于距离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线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缆线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应运而生,其中应用于缆线的连接器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目前,应用于缆线的TYPE

C连接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正反插的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TYPE

C连接器的屏蔽片结构较靠近高速传输端子,容易影响TYPE

C连接器的高频特性,并且,目前TYPE

C连接器在与另一连接器对接下压后,屏蔽片容易受到挤压变形而具有溃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缆线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缆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以及屏蔽片。多个端子配置于绝缘本体且包括多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每一个端子具有对接端以沿对接轴向与另一电连接器相接。屏蔽片局部叠置于绝缘本体。屏蔽片包括片状本体、镂空部、两个第一片状弯折与一个第二片状弯折。其中一第一片状弯折、片状本体、另一第一片状弯折与第二片状弯折依序环接而形成镂空部。镂空部涵盖这些端子的这些对接端。这些第一片状弯折沿对接轴向对应这些高速讯号传输端子。每一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的对接端相对于第一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处存在距离一。第二片状弯折沿对接轴向对应其余这些端子。其余这些端子的每一个对接端相对于第二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处存在距离二。距离一大于距离二。
[0005]优选地,上述的每一个第一片状弯折具有第一弹片部与第一连接部。第一弹片部沿对接轴向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二片状弯折与片状本体之间。
[0006]优选地,上述的第二片状弯折具有第二弹片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二弹片部沿对接轴向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两个第一片状弯折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
[0007]优选地,上述的第二弹片部在靠近第二连接部处具有颈缩轮廓。
[0008]优选地,上述的第二片状弯折还具有两个突出部。两个突出部分别从第二连接部背对于镂空部延伸且逐渐远离第二弹片部。
[0009]优选地,上述的每一个第一片状弯折的第一连接部具有朝向镂空部的缺口。
[0010]优选地,在对接轴向上,片状本体与镂空部的接缘相对于第一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存在距离三,片状本体与镂空部的接缘相对于第二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存在距离四。距离三大于距离四。
[0011]优选地,上述的镂空部区分为区域一与区域二。区域一沿对接轴向邻接于第一片状弯折与片状本体之间。区域二沿对接轴向邻接在第二片状弯折与片状本体之间。区域一沿对接轴向的尺寸大于区域二沿对接轴向的尺寸。
[0012]优选地,还包括具有定位槽及容置空间的壳体。屏蔽片具有垂直连接于片状本体的定位部。定位部嵌合于壳体的定位槽。壳体的容置空间容纳绝缘本体、这些端子及屏蔽
片。
[0013]优选地,上述的片状本体位于平面。正投影于平面的每一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的对接端与正投影于平面的第一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处之间的距离大于正投影于平面的其余这些端子的每一个对接端与正投影于平面的第二片状弯折与镂空部的接缘处之间的距离。
[0014]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缆线电连接器中,可藉由屏蔽片的结构设计,调整屏蔽片与高速讯号传输端子之间的距离,使高速讯号传输端子相对于其余端子较远离屏蔽片,避免高速讯号传输端子与屏蔽片太靠近而影响缆线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据此,相较于习知缆线电连接器中屏蔽片与高速讯号传输端子的结构关系,本专利技术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屏蔽片较远离高速讯号传输端子而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缆线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局部爆炸图。
[0017]图3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局部构件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0018]图4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屏蔽片的俯视图。
[0019]符号说明100:缆线电连接器110:绝缘本体111:第一部件112:第二部件120:端子122:高速讯号传输端子124:其余端子130:屏蔽片131:片状本体131

1:凹陷132:镂空部132

1:区域一132

2:区域二133:第一片状弯折133

1:第一弹片部133

2:第一连接部133

3:缺口134:第二片状弯折134

1:第二弹片部134

2:第二连接部134

3:颈缩轮廓134

4:突出部
135:定位部140:壳体142:内壳142

1:定位槽144:外壳144

1:容置空间T1、T2:对接端E1、E2、E3:接缘处D1:距离一D2:距离二D3:距离三D4:距离四X

Y

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缆线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座标X

Y

Z以利于后续构件的相关描述与参考。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缆线电连接器100例如是应用于缆线的TYPE

C连接器,且适于沿对接轴向(即沿X轴向)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相接。
[0021]图2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局部爆炸图。请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缆线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多个端子120、屏蔽片130及壳体140。这些端子120沿Z轴配置于绝缘本体110,且屏蔽片130沿Z轴局部叠置于绝缘本体110。壳体140包括内壳142及外壳144。绝缘本体110、多个端子120及屏蔽片130沿Z轴配置于内壳142,且外壳144的容置空间144

1容纳绝缘本体110、多个端子120、屏蔽片130及内壳142。
[0022]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0包括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在缆线电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中,第一部件111与这些端子120结合,且第二部件112夹置于这些端子120与屏蔽片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1与这些端子120例如是藉由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技术完成所述结合,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0023]图3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局部构件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屏蔽片的俯视图。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说明缆线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关系,图3仅绘示多个端子120、屏蔽片130及壳体140的内壳142。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端子120包括多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122,也就是SuperSpeed差分讯号#1(TX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多个端子,配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包括多个高速讯号传输端子,各所述端子具有一对接端以沿对接轴向与另一电连接器相接;以及屏蔽片,局部叠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屏蔽片包括片状本体、镂空部、两个第一片状弯折与一个第二片状弯折,其中一所述第一片状弯折、所述片状本体、另一所述第一片状弯折与所述第二片状弯折依序环接而形成所述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涵盖各所述端子的各所述对接端,其中各所述第一片状弯折沿所述对接轴向对应各所述高速讯号传输端子,且各所述高速讯号传输端子的所述对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片状弯折与所述镂空部的接缘处存在距离一,其中所述第二片状弯折沿所述对接轴向对应其余各所述端子,且其余各所述端子的各所述对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片状弯折与所述镂空部的接缘处存在距离二,所述距离一大于所述距离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片状弯折具有第一弹片部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弹片部沿所述对接轴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片状弯折与所述片状本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状弯折具有第二弹片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弹片部沿所述对接轴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片状弯折的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部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处具有颈缩轮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状弯折还具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勇罗建波廖赐尧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