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07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0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针对指定统计周期内的每个时间段,若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则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阈值;若所述不均衡系数不小于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最优车道转向配置;若所述指定统计周期内存在左转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则将所述候选路口确定为需要设置可变车道的目标路口。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设置可变车道及时间段(左转车道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的时间段),有效弥补左转车道或直行车道利用率不足的缺点,使得左转车道或直行车道的利用率更高。利用率更高。利用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可变车道(也可以称为可变导向车道)主要设置于交叉路口处,可以依据各转向车道的车流量的不稳定情况,实现车道转向功能的动态调整,弥补交叉路口固定转向车道导致左转车道或者直行车道利用率不足的缺点。
[0003]比如说,假设交叉路口包括车道a1、车道a2和车道a3,则将车道a1设置为左转车道,将车道a3设置为直行车道,将车道a2设置为可变车道,在时间段b1,可以控制车道a2作为左转车道,在时间段b2,可以控制车道a2作为直行车道,在时间段b3,可以控制车道a2作为左转车道,以此类推。
[0004]在上述方式中,是由用户根据经验将车道a2设置为可变车道,并根据经验确定左转车道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的时间段,可变车道及时间段的设置可能并不准确,无法有效弥补左转车道或者直行车道利用率不足的缺点,甚至会导致左转车道或者直行车道的利用率更低,用户使用体验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候选路口包括K个候选车道,K为大于2的正整数,K个候选车道包括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所述方法包括:
[0006]针对指定统计周期内的每个时间段,若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则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阈值;其中,若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大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则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用于使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不小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
[0007]若所述不均衡系数不小于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最优车道转向配置;其中,若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所述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左转车道转向配置,若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所述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直行车道转向配置;
[0008]若所述指定统计周期内存在左转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则将所述候选路口确定为需要设置可变车道的目标路口。
[0009]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车道管理装置,候选路口包括K个候选车道,K为大于2的正整数,K个候选车道包括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所述装置包括:
[0010]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指定统计周期内每个时间段,若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阈值;若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大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不均衡系数阈值用于使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
不小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
[0011]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不均衡系数不小于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最优车道转向配置;其中,若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左转车道转向配置,若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直行车道转向配置;
[0012]处理模块,用于若指定统计周期内存在左转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将所述候选路口确定为需要设置可变车道的目标路口。
[001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的可变车道管理方法。
[001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大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不均衡系数阈值用于使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仍然不小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这样,通过比较不均衡系数与不均衡系数阈值,就能够准确得出最优车道转向配置,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左转车道转向配置或者直行车道转向配置,继而基于最优车道转向配置决策是否将候选路口作为需要设置可变车道的目标路口,从而能够准确设置可变车道及时间段(左转车道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的时间段),能够有效弥补左转车道或直行车道利用率不足的缺点,使得左转车道或直行车道的利用率更高,用户使用体验很好,能够实现车道在时间资源上的合理分配,改善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将车流量较小方向上的车道功能转变为车流量溢出方向上的车道,均衡两方向车流,平衡道路空间资源。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变车道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变车道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变车道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1]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
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2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候选路口可以包括K个候选车道,K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K个候选车道可以包括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参见图1所示,为该可变车道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0023]步骤101、针对指定统计周期内的每个时间段,若确定该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则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并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阈值。示例性的,若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大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则不均衡系数阈值用于使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之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仍然不小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其中,第一类车道可以为左转车道,第二类车道可以为直行车道,或者,第一类车道可以为直行车道,第二类车道可以为左转车道。
[0024]步骤102、若不均衡系数不小于不均衡系数阈值,则确定该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车道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候选路口包括K个候选车道,K为大于2的正整数,K个候选车道包括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所述方法包括:针对指定统计周期内的每个时间段,若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则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阈值;其中,若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大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则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用于使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不小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若所述不均衡系数不小于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最优车道转向配置;其中,若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所述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左转车道转向配置,若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所述最优车道转向配置为直行车道转向配置;若所述指定统计周期内存在左转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和直行车道转向配置的时间段,则将所述候选路口确定为需要设置可变车道的目标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包括:若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第一饱和度大于预设饱和度阈值,且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第二饱和度小于预设饱和度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或者,若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第一饱和度小于预设饱和度阈值,且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第二饱和度大于预设饱和度阈值,则确定所述时间段满足车道属性改变约束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饱和度的确定方式,包括:基于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对应的车流量、左转车道对应的单个车辆通行时长、左转车道的总数量、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的通行时长比例,确定所述第一饱和度;所述第二饱和度的确定方式,包括:基于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对应的车流量、直行车道对应的单个车辆通行时长、直行车道的总数量、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的通行时长比例,确定所述第二饱和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包括:基于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对应的车流量和左转车道的总数量,确定左转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基于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对应的车流量和直行车道的总数量,确定直行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基于所述左转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与所述直行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之和,确定目标车道流量;若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基于所述直行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和所述目标车道流量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若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基于所述左转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和所述目标车道流量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所述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
述不均衡系数k
d
:若所述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所述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k
d
:其中,V
S
表示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对应的车流量,n
S
表示直行车道的总数量,V
S
/n
S
表示所述直行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V
L
表示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对应的车流量,n
L
表示左转车道的总数量,V
L
/n
L
表示所述左转方向平均每车道流量,V
L
/n
L
+V
S
/n
S
表示所述目标车道流量。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大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包括:第一类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饱和度小于第二类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饱和度;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用于使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后,第一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不小于第二类车道的道路服务质量,包括:在将n个第一类车道转换为第二类车道后,n小于第一类车道的总数量,第一类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饱和度小于或等于第二类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对应的饱和度。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左转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的不均衡系数阈值,包括:基于左转车道的总数量、直行车道的总数量、转换车道数量n、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的通行时长比例、左转车道对应的单个车辆通行时长确定左转方向参考值;基于直行车道的总数量、左转车道的总数量、转换车道数量n、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的通行时长比例、直行车道对应的单个车辆通行时长确定直行方向参考值,并基于左转方向参考值和直行方向参考值确定目标系数值;若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基于所述左转方向参考值和所述目标系数值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若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基于所述直行方向参考值和所述目标系数值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类车道为左转车道,所述第二类车道为直行车道,则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若所述第一类车道为直行车道,所述第二类车道为左转车道,则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不均衡系数阈值其中,n
L
表示左转车道的总数量,n
s
表示直行车道的总数量,n表示转换车道数量,R
S
表示直行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的通行时长比例,H
L
表示左转车道对应的单个车辆通行时长,n
L
(n
S

n)R
S
H
L
表示所述左转方向参考值,R
L
表示左转车道在所述时间段内的通行时长比例,H
S
表示直行车道对应的单个车辆通行时长,n
S
(n
L
+n)R
L
H
S
表示所述直行方向参考值,n
S
(n
L
+n)R
L
H
S
+n
L
(n
S
n)R
S
H
L
表示所述目标系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候选路口确定为需要设置可变车道的目标路口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对应左转车道转向配置的第一时间段,将所有左转车道中的n个左转车道设置为可变车道,且控制所述可变车道作为直行车道;针对对应直行车道转向配置的第二时间段,将所有直行车道中的n个直行车道设置为可变车道,且控制所述可变车道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树斌叶赛敏燕丽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