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98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及汽车,换挡操纵机构中可用于降低换挡噪声的换挡结构的设计,其包括:壳体;挡位槽组件;换挡杆;顶针;弹簧;盖子;自攻螺钉,挡位槽组件安装在壳体中;区别于常规挡位槽布置在换挡机构下侧,挡位槽组件布置换挡机构上侧,以提供换挡手感,换挡杆上布置有橡胶圈及限位柱,操作换挡杆沿一侧旋转,挡位槽组件与换挡杆橡胶圈先撞击,吸收冲击,降低噪声,继续施力,橡胶圈产生形变,换挡杆限位柱碰撞壳体达到极限位置。换挡杆限位柱碰撞壳体达到极限位置。换挡杆限位柱碰撞壳体达到极限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换挡器
,涉及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换挡操纵机构中降低噪声的新型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都需要换挡操纵结构,进行挡位的切换,目前的换挡器往往在换挡杆下端布置单一的限位块与壳体或挡位槽撞击来达到限位,这种没有缓冲的直接撞击往往带来较大噪声,影响了用户体验,为此,提出一种在换挡操纵机构中降低噪声的新型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换挡操纵机构中降低噪声的新型限位结构方案,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换挡操作过程中噪声过大的问题。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方案如下:
[0005]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包括盖子1、换挡杆2、壳体4、顶针5、弹簧6;还包括挡位槽组件3;所述挡位槽组件布置在换挡操纵机构上侧;所述挡位槽组件3通过轴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壳体4上;
[0006]弹簧6和顶针5依次放入换挡杆2中,将换挡杆2放置于壳体4中;顶针5压缩弹簧6与挡位槽组件3中齿形槽配合;换挡杆2回转中心处布置有回转轴,换挡杆回转中心处的回转轴与壳体4的轴孔间隙配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杆2中为连接杆预留卡接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配长度的连接杆与换挡杆2进行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杆2上设置有橡胶圈,换挡杆2上橡胶圈与挡位槽组件3提供第一次限位。
[0009]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杆2上设置有限位柱,换挡杆2上限位柱与壳体4提供第二次限位。
[0010]其中限位柱与橡胶圈布置在换挡杆前后不同侧面上。
[0011]二次限位是换挡杆旋转到极限位置时候,换挡杆上布置的两个结构,橡胶圈和限位块先后撞击齿形槽组件和壳体V型结构,来达到缓冲和限位。
[0012]二阶是指换挡杆可以前后各拨动两次,即换挡杆向前拨动至极限位置时,齿形槽为用户提供两次顿挫感。二阶是区别于一阶换挡的。
[0013]二次限位可用于一阶、二阶换挡器中。
[0014]参考图2、图3,换挡杆2上布置有橡胶圈8,限位柱9,二者与换挡杆2为一整体。当换挡杆旋转到极限位置时,换挡杆上橡胶圈与挡位槽组件撞击,较软的橡胶圈可以吸收冲击,降低噪声.此时若继续施力,换挡杆继续回转,当换挡杆上的限位柱和壳体中的V型塑料结构相撞时,完成二次限位,此限位为最终限位。
[0015]进一步地,所述换档杆2上设置有磁铁,磁铁压入换挡杆结构,通过卡爪固定,换挡时换挡杆带动磁铁绕着回转中心转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杆2放入壳体后,扣上盖子1,拧入自攻螺钉7,通过自攻螺钉7与盖子1固定在壳体4上。
[0017]进一步地,换挡杆回转中心处的回转轴与壳体实现轴孔间隙配合,同时在配合处涂抹润滑脂,避免旋转过程中出现卡滞。
[0018]进一步地,换挡阶次由整车定义输入,通过调整挡位槽组件中的齿形槽齿形实现不同阶次换挡器的设计。
[0019]进一步地,通过调整换挡杆上橡胶圈的硬度来实现对换挡噪声的控制。
[002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换挡操纵机构。
[0021]与现有换挡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
[0022]此专利技术齿形槽组件布置在换挡机构上侧,为换挡杆结构提供空间,换挡杆上布置有橡胶圈及限位柱,换挡时挡位槽组件结构对橡胶圈起到一次限位,继续旋转,壳体对限位柱起到二次限位。
[0023]区别于常规目换挡器齿形槽布置在换挡杆下侧,且依靠单一的限位块与壳体或挡位槽撞击来达到限位的方式,采用橡胶圈进行缓冲的双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换挡噪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换挡机构结构爆炸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次限位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次限位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盖子;
[0029]2、换挡杆;
[0030]3、挡位槽组件;
[0031]4、壳体;
[0032]5、顶针;
[0033]6、弹簧;
[0034]7、自攻螺钉;
[0035]8、换挡杆上的橡胶圈;
[0036]9、换挡杆上的限位柱;
[0037]10、壳体上V型塑料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中的图片,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方案进行清晰、详尽的阐述。显然,所阐述的范例仅仅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情况,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新型换挡操纵机构中降低噪声的新型限位结构,包括盖子;挡位槽组件;顶针;壳
体;弹簧;换挡杆;自攻螺钉。
[0040]区别于常规挡位槽布置在换挡机构下侧,该结构中挡位槽组件布置在机构上侧,拨动换挡杆时,换挡杆带动顶针,顶针在齿形槽中移动时压缩弹簧,提供换挡手感,同时保证换挡杆的回弹。所述挡位槽组件通过轴孔过盈配合压入壳体,并最终通过自攻螺钉与盖子一同固定在壳体。
[0041]弹簧与顶针先后放置于换挡杆中,然后将三者放置在壳体中,顶针压缩弹簧与挡位槽组件中齿形槽形成配合,换挡杆回转中心处布置有回转轴,涂抹润滑脂后与壳体对应位置孔径配合,形成定位以便于安装。
[0042]换挡杆上预留出卡接结构,可根据整车设计需求,为不同长度的连接杆提供卡接固定连接,以实现适配不同类型换挡手柄的需求。
[0043]该换挡机构中存在两处限位结构,换挡杆上布置有橡胶圈及限位柱,换挡时拨动换挡杆沿回转中心旋转,达到极限位置时,换挡杆上橡胶圈与挡位槽组件撞击,较软的橡胶圈可以吸收冲击,降低噪声,此时若继续施力,换挡杆继续沿一侧移动,换挡杆限位柱与壳体内结构相撞达极限位置,实现最终限位。
[0044]换挡阶次由整车定义输入,通过调整挡位槽组件中的齿形槽齿形可实现不同阶次换挡器的设计,此专利技术适对于一阶换挡器及二阶换挡器均适用。
[0045]可通过调整换挡杆上橡胶圈的硬度来实现对换挡噪声的控制。
[0046]壳体下方布置有固定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副仪表板骨架上,可根据副仪表板骨架安装需要进行固定点布置。
[0047]本专利技术通过驾驶人员操纵换挡手柄,手柄经由连接杆带动换挡杆旋转,换档杆上布置有磁铁,换挡杆带动磁铁绕着回转中心转动,电路板上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磁场变化至指定范围,输出挡位切换信号用来指示挡位切换。
[0048]参考图1,给出了一种降低换挡噪声换挡结构,包括盖子;换挡杆;挡位槽组件;壳体;顶针;弹簧;自攻螺钉。其中挡位槽组件通过轴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壳体上,弹簧和顶针依次放入换挡杆中后,将换挡杆放入壳体中,使换挡杆回转中心处的回转轴与壳体实现轴孔间隙配合,同时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包括盖子(1)、换挡杆(2)、壳体(4)、顶针(5)、弹簧(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位槽组件(3);所述挡位槽组件布置在换挡操纵机构上侧;所述挡位槽组件(3)通过轴孔过盈配合固定在壳体(4)上;弹簧(6)和顶针(5)依次放入换挡杆(2)中,将换挡杆(2)放置于壳体(4)中;顶针(5)压缩弹簧(6)与挡位槽组件(3)中齿形槽配合;换挡杆(2)回转中心处布置有回转轴,换挡杆回转中心处的回转轴与壳体(4)的轴孔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2)中为连接杆预留卡接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配长度的连接杆与换挡杆(2)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2)上设置有橡胶圈,换挡杆(2)上橡胶圈与挡位槽组件(3)提供第一次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2)上设置有限位柱,换挡杆(2)上限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德真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