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式电池及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38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扣式电池及产品。电池包括:一体化成型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呈柱形,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部为所述柱形的开口,在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部为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的壳顶,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的外沿与所述柱形的开口处的金属熔融结合而密封连接;第二端板,全面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底面与所述壳顶的顶面相贴,在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壳顶之间间隔有绝缘胶层,所述绝缘胶层与其两表面的所述第二端板、所述壳顶热熔结合而密封连接在一起;电池本体,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腔体内,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金属壳体或第一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板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式电池及电子产品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及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穿戴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小体积的锂离子扣式二次可充电电池(简称扣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扣式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智能穿戴产品,比如用于无线蓝牙耳机等,随着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比如耳机等,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扣式电池及电子产品,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式电池,包括:
[0005]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部为开口,在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部为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的壳顶,
[0006]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的外沿与底部的开口的金属熔融结合而密封连接;
[0007]第二端板,底面与所述壳顶的顶面相贴,全面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壳顶之间间隔有绝缘胶层,所述绝缘胶层的两表面的胶体与其相贴的所述第二端板、壳顶热熔结合而密封连接;
[0008]电池本体,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腔体内,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间隔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层;
[0009]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金属壳体或第一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板电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负极,第二电极为正极。
[0011]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还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第二通孔。
[0012]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端板的顶面相贴,在所述密封件的顶面形成一封闭环形的焊接轨迹,在所述焊接轨迹位置,所述密封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端板的顶面的金属熔融密封结合,所述第二通孔被所述焊接轨迹完全包围。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焊接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内壁。
[0014]可选地,所述电池本体为锂离子电芯体。
[0015]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芯体为叠片电芯体。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的底面的金属与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向壳壁位于底部的开口的端面的金属熔融结合。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所述电子产品的电源接口连接有上述之任一所述的扣式电池。
[0018]由上可见,在本实施例的扣式电池的组合盖的盖外板上设置有通孔或减薄部作为防爆部,使在不不影响扣式锂离子电池的气密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避免爆炸。且本实施例在盖外板上,采用冲孔形成通孔或者采用激光减薄,防爆部的设计制备成本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式电池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1:电池本体;
ꢀꢀꢀꢀꢀꢀꢀ
11:第一电极;
ꢀꢀꢀꢀꢀꢀ
12:第二电极;
[0023]21:第一端板;
ꢀꢀꢀꢀꢀ
22:第二端板;
[0024]3:金属壳体;
ꢀꢀꢀꢀꢀꢀꢀ
31:侧向壳壁;
ꢀꢀꢀꢀꢀꢀ
32:壳顶;
[0025]33:第一通孔;
ꢀꢀꢀꢀꢀ
34:第二通孔;
ꢀꢀꢀꢀꢀꢀ
4:密封件。
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实施例
[0027]参见图1

2。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其主要包括:电池本体1以及装配电池本体1的密封壳体。其中密封壳体包括:一体化金属片制成的金属壳体3、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
[0029]其中金属壳体3可以但不限于采用金属片冲压形成,其中,金属壳体3的外形呈柱形,比如圆柱形或横截面为方形、椭圆形的其他柱形。金属壳体3的一端(记为底部)呈全开放式,即该端部为与金属壳体3的柱形同宽的底部开口。
[0030]金属壳体3的另一端(记为顶端)为半开放式,设有与金属壳体3的环形壁为一体化的壳顶32,在壳顶32上设置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记为第一通孔33),其中第一通孔33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他任意设定的形状。
[0031]第一端板21为金属薄板,其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与金属壳体3的壁厚相同,第一端板21的形状与金属壳体3的底部开口的形状一致,第一端板21密封在底部开口处,第一端板21的外沿与金属壳体3的柱形的壳壁的外壁相平,第一端板21与金属壳体3的柱形的壳壁的底部壳顶32密封结合在一起,在高温作用下,相贴的金属熔融而充分结合在一起,即实现该底部开口的密封。
[0032]第二端板22为金属薄板,其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与金属壳体3的壁厚相同。第二端板22的外径宽于壳顶32上的第一通孔33的孔径,使第二端板22的超出第一通孔33的外沿与壳顶32的顶面相贴,在第二端板22与壳顶32之间间隔有绝缘胶层(图中未画出),以预定的高温预定的压力作用于第二端板22的顶面,在压力作用下,热量通过第二端板22传递至紧贴
于其底面的绝缘胶层,绝缘胶层在高温作用下熔融,在压力作用下,熔融的绝缘胶与其相贴的壳顶32以及第二端板22充分结合,在冷却定型后,绝缘胶层将第二端板22密封结合在壳顶32的顶面,第一通孔33被密封在第二端板22的底面。
[0033]电池本体1为可充电的电池本体1,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在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的隔层。该电池本体1比如但不限于为锂离子电芯。其可以为叠片电芯体或卷绕电芯体。在叠片体(或卷绕体)中的电解质,该电解质可以为固态电解质也可以但不限于为液态电解液。叠片体(或卷绕体)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间隔在相邻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组成。其中,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的其中之一为正极片,另一为负极片。
[0034]电池本体1密封在金属壳体3的腔体内,其第一电极11与金属壳体3或与金属壳体3金属熔融结合在一起的第一端板21连接在一起,第二电极12与第二端板22的底面连接在一起,以金属壳体3及第一端板21作为扣式电池的第一电极11,以壳顶32上的第二端板22作为扣式电池的第二电极12。
[0035]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如下:
[0036]将第二端板22通过热复合工艺固定至金属壳体3的壳顶32的顶面,使第一通孔33被覆盖在第二端板22内。将预制好的电池本体1的第一电极11焊接到金属壳体3的内壁上(或作为底盖的第一端板21上),将第二电极12焊接到第二端板22的位于第一通孔33的孔径内的底面上,自金属壳体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是,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部为开口,在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部为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的壳顶,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的外沿与底部的开口的金属熔融结合而密封连接;第二端板,底面与所述壳顶的顶面相贴,全面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壳顶之间间隔有绝缘胶层,所述绝缘胶层的两表面的胶体与其相贴的所述第二端板、壳顶热熔结合而密封连接;电池本体,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腔体内,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间隔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隔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金属壳体或第一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为负极,第二电极为正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还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还设有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安轩胡彦庆曾亮罗春花李强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