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37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包括轨道平台、第一举升组件、支撑辊支架及第二举升组件,在所述轨道平台设置止挡块;所述第一举升组件设置于所述轨道平台并举升下支撑辊,所述第一轴承座底部设置滚轮;所述第二举升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辊支架并举升上支撑辊;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和所述第二举升组件的托举面均为弧形托举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如下:分别为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设置了第一举升组件和第二举升组件,将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分别撑起后,使其两端的轴承座悬空后再快速拆卸轴承座,通过低吨位行车分别单独吊运轴承座和支撑辊,不再需要20吨的行车,大幅减少了新厂房建设成本或旧厂房的改造成本。造成本。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用超厚铜带粗轧机换辊
,特别是一种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厚度为12mm

20mm的铜带进行轧制减薄过程中,需要通过粗轧机进行轧制。粗轧机的工作压力很大,粗轧支撑辊用于支撑工作辊,以防止工作辊出现挠曲变形从而影响减薄后铜带的质量。粗轧支撑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表面会出现硬化开裂、凹陷变形等表面损伤,需要及时进行打磨维护,这就需要将粗轧支撑辊拆卸。
[0003]目前,在拆卸粗轧支撑辊时通过轨道平台将其运出后,再通过行车将粗轧支撑辊吊至数控轧辊磨床并修磨,单根粗轧支撑辊由支撑辊本体及其两端的轴承座组成,单根粗轧支撑辊整体的总重量约16吨。目前是通过行车将粗轧支撑辊整体进行吊运,需要用到承载能力为20吨的行车,20吨的行车对厂房空间及跨度要求很高,导致厂房的建设成本或改造成本大幅增加。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通过将粗轧支撑辊进行快速拆卸后,通过低吨位的行车就可以实现吊运,大幅降低了厂房的建设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包括轨道平台、第一举升组件、支撑辊支架及第二举升组件;
[0007]所述第一举升组件设置于所述轨道平台并举升下支撑辊;
[0008]所述第二举升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辊支架并举升上支撑辊;
[0009]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和所述第二举升组件的托举面均为弧形托举面。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辊支架的底部支撑于所述下支撑辊两端的第一轴承座;
[0011]所述支撑辊支架的顶部支撑于所述上支撑辊两端的第二轴承座。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包括四根第一举升柱、第一弧形托举面和第一底座,当所述第一举升柱未伸出时,所述第一弧形托举面隐藏于所述轨道平台内。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举升组件包括四根第二举升柱、第二弧形托举面和第二底座,当所述第二举升柱未伸出时,所述第二弧形托举面隐藏于所述支撑辊支架内。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托举面的宽度至少为所述下支撑辊宽度的1/2。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托举面的宽度至少为所述上支撑辊宽度的1/2。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底部设置滚轮。
[0017]优选地,在所述轨道平台设置止挡块,当最前端的所述滚轮接触所述止挡块时,所述第一举升组件举升所述下支撑辊的中部,所述第二举升组件举升所述上支撑辊的中部。
[0018]优选地,在所述弧形托举面的表面设置橡胶层。
[0019]优选地,所述橡胶层厚度为3mm

10m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效果如下:
[0021]分别为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设置了第一举升组件和第二举升组件,将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分别撑起后,使其两端的轴承座悬空后再快速拆卸轴承座,通过低吨位行车分别单独吊运轴承座和支撑辊本体,不再需要20吨的行车,大幅减少了新厂房建设成本或旧厂房的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快速拆卸装置主视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第一举升组件或第二举升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图1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轨道平台;11、止挡块;2、第一举升组件;21、第一举升柱;22、第一弧形托举面;23、第一底座;3、支撑辊支架;4、第二举升组件;41、第二举升柱;42、第二弧形托举面;43、第二底座;5、下支撑辊;51、下支撑辊本体;52、第一轴承座;53、滚轮;6、上支撑辊;61、上支撑辊本体;62、第二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实施例1
[0030]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1]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轨道平台1、第一举升组件2、支撑辊支架3及第二举升组件4,在所述轨道平台1设置止挡块11;所述第一举升组件2设置于所述轨道平台1并举升下支撑辊5;所述第二举升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辊支架3并举升上支撑辊6,具体地,下支撑辊5包括下支撑辊本体51及其两端的第一轴承座52,所述第一轴承座52底部设置滚轮53,上支撑辊6包括上支撑辊本体61及其两端的第二轴承座62;所述第一举升组件2和所述第二举升组件4的托举面均为弧形托举面;所述支撑辊支架3的底部支
撑于所述下支撑辊5两端的第一轴承座52;所述支撑辊支架3的顶部支撑于所述上支撑辊6两端的第二轴承座62。
[0032]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3,为了实现顺利将下支撑辊5和上支撑辊6移动至合适位置,第一举升组件2在不托举时处于隐藏状态,为将下支撑辊5移动至合适位置提供了避让空间,所述第一举升组件2包括四根第一举升柱21、第一弧形托举面22和第一底座23,当所述第一举升柱21未伸出时,所述第一弧形托举面22隐藏于所述轨道平台1内,四根第一举升柱21使第一举升组件2的举升更加平稳;第二举升组件4在不托举时处于隐藏状态,为将上支撑辊6放置在合适位置提供了避让空间,所述第二举升组件4包括四根第二举升柱41、第二弧形托举面42和第二底座43,四根第二举升柱41使第二举升组件4的举升更加平稳,当所述第二举升柱41未伸出时,所述第二弧形托举面42隐藏于所述支撑辊支架3内,鉴于支撑辊支架3内部空间有限,第二举升组件4的液压动力部分及液压油路与第二举升柱41、第二底座43分离设计,在需要举升时,才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平台、第一举升组件、支撑辊支架及第二举升组件;所述第一举升组件设置于所述轨道平台并举升下支撑辊;所述第二举升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辊支架并举升上支撑辊;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和所述第二举升组件的托举面均为弧形托举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支架的底部支撑于所述下支撑辊两端的第一轴承座;所述支撑辊支架的顶部支撑于所述上支撑辊两端的第二轴承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包括四根第一举升柱、第一弧形托举面和第一底座,当所述第一举升柱未伸出时,所述第一弧形托举面隐藏于所述轨道平台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粗轧支撑辊快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组件包括四根第二举升柱、第二弧形托举面和第二底座,当所述第二举升柱未伸出时,所述第二弧形托举面隐藏于所述支撑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赵国天刘洪昌罗策冯国平崔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精密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