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29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5
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呈多面体结构,包括上表面、下表面、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面,刀片中心具有中心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具有多个切削槽,切削槽从侧面边缘向内延伸,侧面上设置向内凹进的修光圆弧面,修光圆弧面沿侧面边缘设置,且位于切削槽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槽与中心孔通过切削液通道联通,切削液通道开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切削槽包括沿侧面边缘设置的刀削刃口区和设置在切削刃口区内侧的切屑流动卷曲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棒材剥皮效果,提高刀片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对切削槽进行及时降温,降低切削温度,适用于不锈钢棒材剥皮,可有效延长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属于切削刀具


技术介绍

[0002]在钢材行业存在大量的棒材或者管材,需要将表面的氧化皮去除并进行矫直。此工艺一般需要在专业的剥皮机上,采用剥皮刀片进行加工。由于表面去除的余量小,需要的加工效率高,往往采用了极高的进给速度。如常规的车削加工进给在每转0.1~0.5mm之间,棒材剥皮达到每转10mm左右。在极高的进给条件下,对表面亮度和粗糙度要求高。
[0003]对于不锈钢棒材剥皮,切屑的变形困难,切屑过长容易打坏刀片,加工表面的亮度也无法满足要求。而且由于不锈钢材料导热系数低,切削温度高,会大幅缩短刀片寿命,导致不锈钢剥皮刀片比碳钢剥皮刀片寿命低很多。现有的剥皮刀片,结构设计多倾向于适用于不同材料,虽然满足大余量的棒材剥皮,但应用于不锈钢剥皮领域,切屑的控制不理想,刀片的寿命短且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通过切屑流动卷曲区对切屑形成流动过程中的强化卷曲,使切屑在流动过程中被强化卷曲形成小的折断单元,减小切屑长度,有效减少切屑对刀片的冲击和对棒材表面的磨损,延长刀片寿命并提升棒材剥皮效果,提高刀片稳定性,通过切削液通道将切削液导入切削槽中,在加工过程中对切削槽进行及时降温,降低切削温度,适用于不锈钢棒材剥皮,可有效延长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使用寿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呈多面体结构,包括上表面、下表面、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面,刀片中心具有中心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具有多个切削槽,切削槽从侧面边缘向内延伸,侧面上设置向内凹进的修光圆弧面,修光圆弧面沿侧面边缘设置,且位于切削槽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槽与中心孔通过切削液通道联通,切削液通道开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切削槽包括沿侧面边缘设置的刀削刃口区和设置在切削刃口区内侧的切屑流动卷曲区。
[0007]优选的,所述的切削刃口区包括从侧面边缘向下倾斜的第一前刀面、连接在第一前刀面内侧且向下倾斜的第二前刀面,第二前刀面的宽度大于第一切前面的宽度,第一前刀面的宽度沿侧面边缘变化且第一前刀面最窄宽度d1min为0.05~0.15mm,第一前刀面最大宽度d1max为0.3~0.5mm,第一前刀面的倾角α为5
°
~15
°
,第二前刀面的倾角β为10~25
°

[0008]优选的,所述的切屑流动卷曲区包括与第二前切面连接且与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的槽底平面和均匀排列在槽底平面上的柱形凸起,柱形凸起的半径为0.3~0.5mm,且柱形凸起从槽底平面伸入至第二前切面中,柱形凸起伸入至第二前切面的部分由内向外宽度逐渐减小且前端呈圆弧形状,柱形凸起的轴向与槽底平面之间的夹角γ为5~12
°

[0009]优选的,所述的槽底平面与侧面边缘的高度差H为0.2~0.3mm。
[0010]优选的,所述的切削槽的内槽壁连接槽底平面和上表面以及槽底平面和下表面,切削液通道开设在内槽壁内侧,切削液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切削液通道为从中心孔边缘向内槽壁边缘宽度逐渐减小的变宽度凹槽,中心孔边缘和内槽壁边缘分别设置与切削液通道对接的导流坡面。
[0011]优选的,所述的修光圆弧面由沿侧边边缘设置的中间圆弧面和连接在中间圆弧面两端的端部圆弧面组成,端部圆弧面的长度小于中间圆弧面的长度,中间圆弧面的切线与侧面的夹角
µ
为3
°
~5
°
,中间圆弧面的半径R1为700~1200mm,端部圆弧面的半径R2为50~150mm。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的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中切削槽包括刀削刀口区和切屑流动卷曲区,通过切屑流动卷曲区对切屑形成流动过程中的强化卷曲,使切屑在流动过程中被强化卷曲形成小的折断单元,减小切屑长度,有效减少切屑对刀片的冲击和对棒材表面的磨损,提高刀片稳定性并提升棒材剥皮效果。
[0014]切削槽和中心孔通过切削液通道联通,通过切削液通道将切削液导入切削槽中,在加工过程中对切削槽进行及时降温,降低切削温度,适用于不锈钢棒材剥皮,可有效延长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示意图。
[0016]图2为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另一个示意图。
[0017]图3为第一前刀面最窄宽度d1min和第一前刀面最大宽度d1max所在位置的示意图。
[0018]图4为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为柱形凸起的轴向与槽底平面之间夹角的示意图。
[0020]图6为修光圆弧面所在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图1~6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2]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呈多面体结构,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2、连接上表面1和下表面1的侧面3,刀片中心具有中心孔4,上表面1和下表面1上均具有多个切削槽5,切削槽5从侧面边缘向内延伸,侧面上设置向内凹进的修光圆弧面6,修光圆弧面6沿侧面3边缘设置,且位于切削槽5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槽5与中心孔4通过切削液通道7联通,切削液通道7开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切削槽5包括沿侧面边缘设置的刀削刃口区8和设置在切削刃口区8内侧的切屑流动卷曲区9。
[0023]以上所述的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中切削槽5包括刀削刀口区8和切屑流动卷曲区9,通过切屑流动卷曲区9对切屑形成流动过程中的强化卷曲,使切屑在流动过程中被强化卷曲形成小的折断单元,减小切屑长度,有效减少切屑对刀片的冲击和对棒材表面的磨损,提高刀片稳定性并提升棒材剥皮效果。切削槽5和中心孔4通过切削液通道7联通,通过切削液通道7将切削液导入切削槽5中,在加工过程中对切削槽5进行及时降温,降低切削温度,
适用于不锈钢棒材剥皮,可有效延长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的使用寿命。
[0024]其中,所述的切削刃口区8包括从侧面3边缘向下倾斜的第一前刀面81、连接在第一前刀面81内侧且向下倾斜的第二前刀面82,第二前刀面82的宽度大于第一切前面81的宽度,第一前刀面81的宽度沿侧面边缘变化且第一前刀面最窄宽度d1min为0.05~0.15mm,第一前刀面最大宽度d1max为0.3~0.5mm,第一前刀面81的倾角α为5
°
~15
°
,第二前刀面82的倾角β为10~25
°
。第一前刀面81和第二前刀面82构成了切入位置的刃口结构,第一前刀面81和第二前刀面82成一定夹角设置,保证刃口强度的同时提高锋利性。
[0025]其中,所述的切屑流动卷曲区9包括与第二前切面82连接且与上表面1和下表面2平行的槽底平面91和均匀排列在槽底平面上的柱形凸起92,柱形凸起91的半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呈多面体结构,包括上表面、下表面、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面,刀片中心具有中心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具有多个切削槽,切削槽从侧面边缘向内延伸,侧面上设置向内凹进的修光圆弧面,修光圆弧面沿侧面边缘设置,且位于切削槽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槽与中心孔通过切削液通道联通,切削液通道开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切削槽包括沿侧面边缘设置的刀削刃口区和设置在切削刃口区内侧的切屑流动卷曲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刃口区包括从侧面边缘向下倾斜的第一前刀面、连接在第一前刀面内侧且向下倾斜的第二前刀面,第二前刀面的宽度大于第一切前面的宽度,第一前刀面的宽度沿侧面边缘变化且第一前刀面最窄宽度d1min为0.05~0.15mm,第一前刀面最大宽度d1max为0.3~0.5mm,第一前刀面的倾角α为5
°
~15
°
,第二前刀面的倾角β为10~2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棒材剥皮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屑流动卷曲区包括与第二前切面连接且与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的槽底平面和均匀排列在槽底平面上的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许超高峰吴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肯特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