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89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9
一种兼具收纳方便性和行人保护性能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的气囊垫(144)由后面板(126)和前面板(128)构成,并从前引擎盖(104)下方朝向挡风玻璃(108)膨胀展开,并且,具有覆盖挡风玻璃(108)的下部的主膨胀部(118)和沿A柱向上突出的突出膨胀部(120a、120b)。主膨胀部(118)包含被分成左右部分并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主膨胀部(118a)和第二主膨胀部(118b)。气囊垫(114)还具有形成在包括第一主膨胀部(118a)和第二主膨胀部(118b)的前面板(128)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端部附近的范围内,并且,摩擦系数大于其他该气囊垫(114)的外表面的高摩擦部(124)。该气囊垫(114)的外表面的高摩擦部(124)。该气囊垫(114)的外表面的高摩擦部(1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从车辆的前引擎盖下方朝向挡风玻璃膨胀展开的气囊垫。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与约束车内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不同而开发有保护车外行人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主要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结构为,当安装在车辆前部等的传感器检测到与行人的接触时,气囊垫从前引擎盖下方朝向挡风玻璃等有可能与行人身体接触的部分膨胀展开。
[0003]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垫必须将与行人可能接触的范围作为保护区域进行大面积覆盖,但前引擎盖下方能够确保空间用作收纳气囊垫的空间是有限的。在这一点上,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引擎盖气囊装置中,气囊60为被分成左气囊60L'和右气囊60R'的结构。这种将气囊垫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结构,与将整体形成为一个袋子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精细地进行折叠,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

196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将左气囊60L'和右气囊60R'的接触的部分相互按压在一起或者增加厚度,使左气囊60L'和右气囊60R'彼此难以错位。然而,具有这种分割结构的气囊垫不但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膨胀部的错位,还需要防止行人等滑落膨胀部之间的狭缝中。如果行人的头部等较重且容易加速的部分进入膨胀部的狭缝中,可能会直接滑落狭缝并撞在挡风玻璃等上。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收纳方便性和行人保护性能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0009]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包括:气囊垫,其从车辆的前引擎盖下方朝向挡风玻璃膨胀展开,并构成为具有至少与挡风玻璃接触的后面板以及在后面板的相反一侧的前面板;以及,充气器,其向气囊垫供应气体,其特征在于,气囊垫具有:主膨胀部,其在车辆的一对A柱的一个柱到另一个柱的范围上至少覆盖挡风玻璃的下部;以及,一对突出膨胀部,其从主膨胀部分别沿一对A柱向上突出并覆盖A柱,其中,主膨胀部包含被分成左右部分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气囊垫还具有高摩擦部,其形成在至少包括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的各前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端部附近的范围内,并且,摩擦系数大于其他该气囊垫的外表面。
[0011]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主膨胀部分为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能够实现更紧凑地收纳,并且通过高摩擦部能够防止行人的头部滑落到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之间的狭缝中。另外,通过该高摩擦部,相邻的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不易错位,因此能够抑制膨胀展开时的晃动。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保护行人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0012]上述高摩擦部还可以形成在包括后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端部附近的范围内。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行人的头部等滑落到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之间的狭缝中,能够更充分地保护行人。
[0013]上述高摩擦部还可以形成在于中间位置彼此相向的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的各自的端面部分。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行人的头部等滑落到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之间的狭缝中,能够更充分地保护行人。
[0014]上述高摩擦部可以是形成有摩擦系数大于其他气囊垫的外表面的树脂层的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较佳地实现上述的高摩擦部。
[0015]上述高摩擦部可以是贴有摩擦系数大于其他气囊垫的外表面的贴片的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较佳地实现上述的高摩擦部。
[0016]上述高摩擦部,其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小于前后方向上的尺寸。通过将高摩擦部的安装范围限制在必要的位置,可以防止施加到行人等的摩擦力变得过大,且能够降低高摩擦部的安装成本。
[0017]上述高摩擦部,其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根据该结构,对车宽方向上移动的行人也能够防止其起头部等滑落到狭缝中。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兼具收纳性与行人保护性能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概要的图。
[0021]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b)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放大图。
[0022]图3是从各个方向示出图2的气囊垫的高摩擦部的图。
[0023]图4是示出图3的高摩擦部的变形例的图。
[0024]图5是对图3(a)的气囊垫进行的冲击试验的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等,只是为了便于理解专利技术的示例,除非另有说明,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要素,则通过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并且省略与本专利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
[002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的概要的图。图1(a)是示出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工作前的车辆的图。图1(b)是示出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工作时的车辆的图。在这些图1及其他各图中,箭头F(Forward)和B(Back)
分别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箭头L(Left)和R(Right)分别表示车宽方向的左和右,箭头U(up)和D(down)分别表示车辆上下方向。
[0027]如图1(a)所示,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设置于车辆102的前引擎盖104的下方。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例如在前保险杠106附近的内部等容易与行人的腿部等接触的位置具备未图示的传感器。并构成为,当传感器检测到与行人的接触时,通过控制部等向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充气器112a、112b发送运作信号,并且如图1(b)所示,气囊垫114从前引擎盖104的下方朝向挡风玻璃108膨胀展开。
[0028]如图1(a)所示,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具备收容气囊垫114的外壳116。外壳116是主要由树脂制成的长箱状容器,并且用于收纳气囊垫114(参见图2)、充气器112a、112b等。外壳116将其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并且通过专用托架等安装于前引擎盖104的下表面。
[0029]如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垫114沿着挡风玻璃108膨胀展开,接住要与挡风玻璃108接触的行人。此外,气囊垫114还可以采用将前引擎盖104抬起而轻微浮动的结构。该动作具有缓和与前引擎盖104接触的行人所受到的冲击的效果。
[0030]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b)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100的放大图。气囊垫114为袋状,通过将构成其表面的多个基布重叠并缝合或粘合,或者通过使用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垫,其从车辆的前引擎盖下方朝向挡风玻璃膨胀展开,并构成为具有至少与所述挡风玻璃接触的后面板以及在所述后面板的相反一侧的前面板;以及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垫供应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具有:主膨胀部,其在所述车辆的一对A柱的一个柱到另一个柱的范围上至少覆盖所述挡风玻璃的下部;以及,一对突出膨胀部,其从所述主膨胀部分别沿所述一对A柱向上突出并覆盖所述A柱,所述主膨胀部包含被分成左右部分并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主膨胀部和第二主膨胀部,所述气囊垫还具有高摩擦部,其形成在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主膨胀部和所述第二主膨胀部的各所述前面板的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端部附近的范围内,并且摩擦系数大于其他该气囊垫的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摩擦部还形成在包括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知明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