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65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包括竖杆(1),横杆(2),拉手部分(3),其特征在于,拉手部分(3)包括导向槽(5),拉簧(7),导向块(8),导向柱(9),拉带(10)拉手柄(11),竖杆(1)穿过横杆(2),拉簧(7)的一头通过其上的连接点(6)与竖杆(1)连接,拉簧(7)的另一头和导向柱(9)连接,导向块(8)内加工有两条导向槽(5),导向块(8)和导向柱(9)连接在一起,拉手柄(11)通过拉带(10)和导向柱(9)连接。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它在拉簧的作用下,无人使用,向上紧缩于竖杆(1)内,不会影响他人,有人使用时只要拉下即可方便地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颖拉手,尤其涉及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
技术介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出行的频率日益增多,尤其是借助公共交通车辆出行。在城市的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地铁车厢里人满为患,站立的乘客一般只能依赖车厢里提供的横杆以及横杆上的固定拉手来维持身体的平衡。横杆以及横杆上固定的拉手,它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身材乘客的需要,但是,许多身材比较矮小的乘客以及小学生们,即不能借助车厢里"高高"的拉手,又不能借助其它之处,在动荡的车厢里难以保持身体平衡;设置过低的固定拉手对于身材比较高大的乘客无疑又不舒服,拉手总是在头面部碰来撞去。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公共交通车辆中普通固定拉手的缺陷。当无人使用时,在拉簧的作用下,新颖拉手紧縮于横杆下和竖杆中, 一旦使用时,乘客稍为用力拉下即可使用。新颖拉手使用十分方便,大大地弥补部分身材矮小乘客和小朋友的需要,同时也能解决现有固定拉手无人使用时给高个人群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采用设计内置式自动复位,通过壳体内安装连接滑轮,改变复位拉簧运动方向,并可根据拉力变化设计制造产品所需压力,通过改变方向可以达到拉簧转换了压簧,使产品起始压力至终点压力更为均等,从而使测量更为准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包括竖杆(1),横杆(2),拉手部分(3),其特征在于,拉手部分(3)包括导向槽(5),拉簧(7),导向块(8),导向柱(9),拉带(10)拉手柄(11),竖杆(1)穿过横杆(2),拉簧(7)的一头通过其上的连接点(6)与竖杆(1)连接,拉簧(7)的另一头和导向柱(9)连接,导向块(8)内加工有两条导向槽(5),导向块(8)和导向柱(9)连接在一起,拉手柄(11)通过拉带(10)和导向柱(9)连接。所述拉带(10)为布带。所述拉手柄(11)为钢心芯塑料件。所述竖杆(1)为空心钢管。3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它在拉簧的作用下,无人使用,向上紧縮于竖杆(1)内,不会影响他人,有人使用时只要拉下即可方便地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拉手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本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车厢的有限空间,使拉手可以自由地在竖杆中自由移动,非常方便身材比较矮小的乘客和一些需要的小朋友使用;2. 新颖拉手由于在拉簧的作用下,无人使用时,它会自动向上紧縮于竖杆中,不会影响高个乘客的站立, 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它既可以方便使用者,又极大地照顾其他不使用者,小小拉手和谐整个车厢。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的正视全图。图2 本技术的竖杆局部剖面图。图3 本技术的竖杆剖视图。图4 本技术的拉手全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 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扭力拉手,主要有竖杆l、横杆2、拉手部分3,它们组合成公共车辆车厢中基本配置。如图2所示,竖杆1顶部4与车厢天花板连接,导向块8内有两条导向槽5,方便拉手在竖杆l内上下移动。如图3、 4所示,竖杆1管内有拉簧7,拉簧7在拉簧连接点6与竖杆1结合,拉簧7下端与导向柱9连接,在导向块8与导向槽5中自由上下移动,拉手柄(11)与导向柱9之间用布带10连接,实现柔性连接。当拉簧拉手使用者使用时,拉着露出横杆2下的拉手柄11,稍为用力向下一拉,拉手柄ll即可随手向下拉出,拉簧7的拉力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拉力,只要使用者用完,手一放松拉力拉手即可复原。克服了原来车厢里固定拉手的许多不足之处,大大方便了一些乘客,提高了乘车质量,满足了人们频繁出行的需求,使更多的使用者带来了出行便利。权利要求1.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包括竖杆(1),横杆(2),拉手部分(3),其特征在于拉手部分(3)包括导向槽(5),拉簧(7),导向块(8),导向柱(9),拉带(10)拉手柄(11),竖杆(1)穿过横杆(2),拉簧(7)的一头通过其上的连接点(6)与竖杆(1)连接,拉簧(7)的另一头和导向柱(9)连接,导向块(8)内加工有两条导向槽(5),导向块(8)和导向柱(9)连接在一起,拉手柄(11)通过拉带(10)和导向柱(9)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10)' 为布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柄(11) 为钢心芯塑料件。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 为空心钢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包括竖杆(1),横杆(2),拉手部分(3),其特征在于,拉手部分(3)包括导向槽(5),拉簧(7),导向块(8),导向柱(9),拉带(10)拉手柄(11),竖杆(1)穿过横杆(2),拉簧(7)的一头通过其上的连接点(6)与竖杆(1)连接,拉簧(7)的另一头和导向柱(9)连接,导向块(8)内加工有两条导向槽(5),导向块(8)和导向柱(9)连接在一起,拉手柄(11)通过拉带(10)和导向柱(9)连接。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它在拉簧的作用下,无人使用,向上紧缩于竖杆(1)内,不会影响他人,有人使用时只要拉下即可方便地使用。文档编号B60N3/02GK201432600SQ200920069329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吴贺龙, 锐 张, 瞿海霞, 星 童, 令 邹, 俊 马, 骆祎岚 申请人:东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共交通车辆新颖拉簧拉手,包括竖杆(1),横杆(2),拉手部分(3),其特征在于:拉手部分(3)包括导向槽(5),拉簧(7),导向块(8),导向柱(9),拉带(10)拉手柄(11),竖杆(1)穿过横杆(2),拉簧(7)的一头通过其上的连接点(6)与竖杆(1)连接,拉簧(7)的另一头和导向柱(9)连接,导向块(8)内加工有两条导向槽(5),导向块(8)和导向柱(9)连接在一起,拉手柄(11)通过拉带(10)和导向柱(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贺龙张锐马俊瞿海霞童星骆祎岚邹令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