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胶结土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23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胶结土及制备工艺。新型胶结土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干土1500~1800份、水泥60~80份、水300~350份、和胶凝材料60~80份。胶凝材料包括磷石膏。制备工艺包括将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将混合物铺设、压实、养护完毕后,得到新型胶结土。其能够对磷石膏进行利用,在减少了水泥用量的同时还对磷石膏进行了消耗,大大提高了环境友好性。简单快捷,能够有效地提高胶结土的均匀性,有效降低了组分局部分布不均的概率,保证了胶结土的质地和性能的均一性。保证了胶结土的质地和性能的均一性。保证了胶结土的质地和性能的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胶结土及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胶结土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磷石膏是磷化工企业湿法生产磷酸的工业副产物,产出量很大,大量的磷石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传统的胶结土无法利用到磷石膏,且对水泥的依赖性很高,水泥用量也较大,其环境友好性有待提高。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胶结土,其能够对磷石膏进行利用,在减少了水泥用量的同时还对磷石膏进行了消耗,大大提高了环境友好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其简单快捷,能够有效地提高胶结土的均匀性,有效降低了组分局部分布不均的概率,保证了胶结土的质地和性能的均一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新型胶结土,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干土1500~1800份、水泥60~80份、水300~350份、和胶凝材料60~80份。胶凝材料包括:磷石膏。
[0008]进一步的,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干土1580份、水泥63份、水316份、和胶凝材料63.2份。胶凝材料包括:二水磷石膏。
[0009]一种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其包括:
[0010]将按重量份计的干土1500~1800份、水泥60~80份、水300~350份和胶凝材料60~80份充分搅拌混合;胶凝材料包括磷石膏;
[0011]将混合物铺设、压实、养护完毕后,得到新型胶结土。
[0012]进一步的,将按重量份计的干土1580份、水泥63份、水316份和胶凝材料63.2份充分搅拌混合。
[0013]进一步的,将干土、水泥、水和胶凝材料通过混合装置充分搅拌混合。
[0014]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搅拌主轴、盖体和辅助搅拌轴。搅拌主轴安装于混合罐的混合腔,搅拌主轴沿混合罐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搅拌主轴设于混合罐的中部。
[0015]混合罐的顶部开设有开口,盖体可拆卸式地盖设于混合罐的开口,辅助搅拌轴设于盖体的内侧并朝混合罐的底部延伸。沿混合罐的周向,多根辅助搅拌轴围设于搅拌主轴。
[0016]进一步的,混合装置还包括:定位柱、托板、转动套、定位套和滑杆。
[0017]定位柱固定连接于盖体并朝混合罐延伸,托板垂直于定位柱设置并与定位柱固定连接。
[0018]转动套可转动地套设于定位柱,定位套与转动套平行、间隔设置,定位套与转动套之间由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9]滑杆可滑动地配合于定位套当中,滑杆的底端与辅助搅拌轴固定连接,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止挡块,定位套和辅助搅拌轴之间抵接有弹性件。
[0020]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运动轨道,运动轨道沿定位柱的周向连续延伸成环状。沿运动轨道的周向,运动轨道的轨面设有依次交替布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
[0021]辅助搅拌轴的外侧壁设置有滚轮,滚轮配合于运动轨道的轨面,以使滚轮在沿运动轨道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交替式地将辅助搅拌轴抬起和放下。
[0022]进一步的,辅助搅拌轴包括:外轴套、轴芯体、连接管和端盖。
[0023]轴芯体可滑动地配合于外轴套当中,轴芯体为中空结构。端盖罩设于外轴套的顶端并与外轴套固定连接,端盖和外轴套的端部之间围成中空结构。端盖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气缸组件,气缸组件与轴芯体传动连接。
[0024]外轴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轴芯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轴芯体具有第一运动止点和第二运动止点。轴芯体位于第一运动止点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并连通。轴芯体位于第二运动止点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开,第一通孔被轴芯体的侧壁封闭。
[0025]连接管与轴芯体固定连接并与轴芯体连通,连接管的外端与吹气组件连通。
[0026]进一步的,混合装置还包括:螺旋输送机构。螺旋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水泥和/或胶凝材料,螺旋输送机构的出口端与连接管连通。
[0027]进一步的,混合装置还包括:供水组件。供水组件与连接管连通。
[0028]进一步的,在利用混合装置搅拌混合干土、水泥、水和胶凝材料时,包括:
[0029]先将干土加入到混合罐当中,开始搅拌;
[0030]利用送气组件向连接管中送气,并控制轴芯体运动至第一运动止点;
[0031]利用螺旋输送机构向连接管中匀速输送水泥和/或胶凝材料;
[0032]当水泥和胶凝材料均加入完毕后,利用供水组件向连接管中供水。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胶结土新型胶结土的28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0.9MPa,90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2MPa。新型胶结土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利用科磷石膏,相对应的,将水泥的用量减少了,更加环保。
[0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大大提高了加入水泥和胶凝材料的均匀性,也提高了水泥和胶凝材料二者在被加入时在干土中的分布均匀性,使得水泥和胶凝材料可以更快、更充分地被混匀。
[0036]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胶结土能够对磷石膏进行利用,在减少了水泥用量的同时还对磷石膏进行了消耗,大大提高了环境友好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简单快捷,能够有效地提高胶结土的均匀性,有效降低了组分局部分布不均的概率,保证了胶结土的质地和性能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中使用到的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中使用到的混合装置的辅助搅拌轴的装配示意图;
[0040]图3为辅助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辅助搅拌轴处于第一运动止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辅助搅拌轴处于第一运动止点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43]图6为辅助搅拌轴处于第二运动止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混合装置1000;混合罐100;搅拌主轴110;盖体200;定位柱210;托板220;转动套230;定位套240;连接杆241;滑杆250;止挡块251;弹性件252;运动轨道260;凸起部261;凹陷部262;第二驱动器270;辅助搅拌轴300;外轴套310;第一通孔311;轴芯体320;第二通孔321;连接管330;端盖340;让位孔341;滚轮350;气缸组件360。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胶结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干土1500~1800份、水泥60~80份、水300~350份、和胶凝材料60~80份;所述胶凝材料包括:磷石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胶结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干土1580份、水泥63份、水316份、和胶凝材料63.2份;所述胶凝材料包括:二水磷石膏。3.一种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按重量份计的干土1500~1800份、水泥60~80份、水300~350份和胶凝材料60~80份充分搅拌混合;所述胶凝材料包括磷石膏;将混合物铺设、压实、养护完毕后,得到新型胶结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按重量份计的干土1580份、水泥63份、水316份和胶凝材料63.2份充分搅拌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干土、所述水泥、所述水和所述胶凝材料通过混合装置充分搅拌混合;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搅拌主轴、盖体和辅助搅拌轴;所述搅拌主轴安装于所述混合罐的混合腔,所述搅拌主轴沿所述混合罐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搅拌主轴设于所述混合罐的中部;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盖体可拆卸式地盖设于所述混合罐的所述开口,所述辅助搅拌轴设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并朝所述混合罐的底部延伸;沿所述混合罐的周向,多根所述辅助搅拌轴围设于所述搅拌主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胶结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定位柱、托板、转动套、定位套和滑杆;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于所述盖体并朝所述混合罐延伸,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定位柱设置并与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套与所述转动套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套与所述转动套之间由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定位套当中,所述滑杆的底端与所述辅助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止挡块,所述定位套和所述辅助搅拌轴之间抵接有弹性件;所述托板的上板面设置有运动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晓春张浩丁易峰代礼红张平吕刚王彦虎代应刚潘希强陈明春陈水兵滕树强杨皓然冯炜王勇程烈杨会臣胡峰瑞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