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存储介质、控制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存储介质、控制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低温是电动汽车应用的重要场景,低温下充电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和充电性能带来诸多问题,包括:动力电池极化、阳极析锂等等。然而,低温下动力电池动力学性能下降是锂离子电池的固有属性,因此在充电前迅速提高动力电池温度是一个有效的提升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充电性能的方法。动力电池快速加热技术包括外部加热法和内部加热法:
[0003]外部加热法主要是指电加热、热流体加热或使用相变材料加热。电加热是一种将电加热器放置在模块或电池周围的方法。正温度系数加热法是一种研究最广泛的电加热法,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但是它的缺点是体积庞大且加热速度缓慢,这会造成电池系统的温度温差增大。许多外部加热法易于控制,并且已在电动汽车上使用,但因为外部加热法热传导过程的复杂性,并且需要额外设备,它的缺点是占用模块或车辆空间,而且与内部加热法相比,外部加热法的温度均匀性更差。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多个预设倍率的功率测试,得到多组测试参数;构建动力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所述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所述测试参数得到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阻;获取多组待定脉冲电流参数,并利用所述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所述内阻从多组待定脉冲电流参数确定出目标脉冲电流参数;利用所述目标脉冲电流参数通过脉冲加热电路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电路模型采用二阶等效电路模型,所述测试参数包括荷电状态、电流、动态电压,所述利用所述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所述测试参数得到所述动力电池的内阻,包括:根据所述荷电状态得到所述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将多组开路电压及其对应的电流、动态电压输入至所述二阶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相应的内阻;根据多组内阻得到所述动力电池最终的内阻,其中,每组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两个二阶的极化内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脉冲电流参数根据所述动力电池所属设备的充放电控制条件、充放电时的硬件耐受情况,和/或,给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条件、充电时硬件的耐受情况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所述内阻从多组待定脉冲电流参数确定出目标脉冲电流参数,包括:基于所述等效电路模型构建电热耦合模型;分别将每组所述待定脉冲电流参数输入至所述电热耦合模型,得到相应的拟合电压和产热量;确定所述动力电池加热的截止电压范围,筛选出处于所述截止电压范围的拟合电压,记为待定拟合电压;将产热量最大的待定拟合电压对应的待定脉冲电流参数作为所述目标脉冲电流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耦合模型通过下式表示:式表示:Q
n
=hS(T
bat
‑
T
amb
)其中,Q为所述动力电池的产热功率,U
t
=U
OCV
‑
U
C
‑
U
d
‑
IR
ohm
,R
ohm
为欧姆内阻,Uc、Ud分别为两个二阶的极化内阻两端的电压,U
OCV
为开路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硕,王艺洁,袁文静,黄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