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05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曳引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用于连接在曳引机底部上下滑动的轿厢本体,轿厢本体的外侧设有曳引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曳引结构内的动力层内的曳引力为动力源,通过主压绳轮和导向分绳轮的设置,将其曳引动力分递至悬吊层内,并且通过悬吊层内十字梁架分设形成的四个象限,使分递至压绳轮组和导向轮组内的动力均分至四个象限内,通过导向轮组和轿厢返绳轮组的连接,达到了使每个象限的返绳轮组相互独立,轮系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转动时间同步,进而达到了缓解了因为启动和制停加速度导致绳子张力传递的延迟性产生的轿厢提拉点惯性反应的差异,进而达到保证电梯运行安全的目的。行安全的目的。行安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曳引结构相关
,尤其是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曳引结构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是决定电梯升降稳定性好坏的结构之一。
[0003]现有大多数的电梯曳引结构在对电梯进行驱动升降过程中,由于载货电梯采用高曳引比,绳缆行程较长,滑轮—绳索系统在动力传递中存在着时滞性,所以在启动瞬间靠近动力源的滑轮首先被提升,远离动力源的提升高度会依次递减;若是采用常规的线性绕绳方式构造悬吊系统,分别对前后滑轮的位移进行相减,就会造成较为明显轿厢纵向位移差,而位移差可造成系统启动瞬间轿厢纵向的延时性晃动问题,且由于货梯载重量以及自重较大,频繁的启停操作,也可能会对导轨和轿厢导靴产生损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曳引结构在动力传递中存在时滞性导致对导轨和轿厢产生损伤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在曳引机底部上下滑动的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外侧设有曳引结构,所述曳引结构包括动力层、悬吊层、轿厢返绳层以及对重侧返绳层,所述动力层和悬吊层处于轿厢本体的上侧,所述动力层包括依次通过拉绳连接的曳引轮和主压绳轮以及导向分绳轮,所述曳引轮连接在曳引机上用于给整个曳引结构提供动力,且所述悬吊层连接设于所述导向分绳轮上,所述悬吊层包括十字梁架和设于所述十字梁架相交处的压绳轮组以及设于所述十字梁架相互远离处的导向轮组,所述十字梁架的梁架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所述压绳轮组包括分别设于四个象限内的第一压绳轮、第二压绳轮、第三压绳轮、第四压绳轮,且所述压绳轮组与所述导向分绳轮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分别设于四个象限内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所述压绳轮组内的四个压绳轮与所述导向轮组内的四个导向轮一一对应分处于不同象限内,所述轿厢返绳层连接设于所述导向轮组下侧用于保证轿厢稳定运行,所述对重侧返绳层连接设于所述动力层的下侧用于提高电梯曳引性能。
[0007]优选的,所述悬吊层还包括设于十字梁架下侧的若干固定梁架,所述固定梁架分处于四个象限内分别设有轿厢绳头固板,所述轿厢绳头固板与所述轿厢返绳层通过拉绳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曳引轮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曳引轮的动力层梁架,所述主压绳轮和所述导向分绳轮均设于所述动力层梁架内,所述动力层梁架用于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轿厢返绳层包括处于固定梁架正下方的两根轿厢返绳梁和设于轿厢返绳梁内分处于四个象限内的轿厢返绳轮组,四个象限内的所述轿厢返绳轮组分别与四个象限内的所述导向轮组一一对应通过拉绳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轿厢返绳轮组包括第一返绳轮和第二返绳轮,所述第一返绳轮通过拉绳连接设于导向轮上,所述第二返绳轮通过拉绳连接设于轿厢绳头固板上。
[0011]优选的,所述对重侧返绳层包括设于固定梁架上方的对重侧主梁架,所述对重侧主梁架内设有若干对重绳头板,所述对重侧主梁架的正下方设有对重侧副梁架,所述对重侧副梁架内设有若干用于缓冲的对重侧返绳轮组。
[0012]优选的,所述对重侧返绳轮组包括第三返绳轮和第四返绳轮,所述第三返绳轮通过拉绳连接设于曳引轮上,所述第四返绳轮通过拉绳连接设于对重绳头板上。
[0013]优选的,所述主压绳轮与所述曳引轮的外周相切,且所述主压绳轮处于所述曳引轮的下方。
[0014]优选的,所述导向分绳轮处于所述压绳轮组的正上方。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曳引结构内的动力层内的曳引力为动力源,通过主压绳轮和导向分绳轮的设置,将其曳引动力分递至悬吊层内,并且通过悬吊层内十字梁架分设形成的四个象限,使分递至压绳轮组和导向轮组内的动力均分至四个象限内,通过导向轮组和轿厢返绳轮组的连接,达到了使每个象限的返绳轮组相互独立,轮系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转动时间同步,进而达到了缓解了因为启动和制停加速度导致绳子张力传递的延迟性产生的轿厢提拉点惯性反应的差异,进而达到保证电梯运行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对重侧返绳层的原理图;
[0022]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
[0023]1、动力层;11、曳引轮;12、主压绳轮;13、导向分绳轮;14、动力层梁架;
[0024]2、悬吊层;21、十字梁架;22、导向轮组;221、第一导向轮;222、第二导向轮;223、第三导向轮;224、第四导向轮;23、固定梁架;231、轿厢绳头固板;232、对重侧主梁架;2321、对重绳头板;24、压绳轮组;241、第一压绳轮;2411、第一象限;242、第二压绳轮;242第四象限1、第二象限;243、第三压绳轮;2431、第三象限;244、第四压绳轮;2441、;
[0025]3、轿厢返绳层;31、轿厢返绳组;311、第一返绳轮;312、第二返绳轮;32、轿厢返绳梁;
[0026]4、对重侧返绳层;41、对重侧返绳轮组;411、第三返绳轮;412、第四返绳轮;42、对重侧副梁架;
[0027]5、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30]参照图1和图2以及图3所示,电梯曳引结构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是决定电梯升降稳定性好坏的结构之一;现有大多数的电梯曳引结构在对电梯进行驱动升降过程中,由于载货电梯采用高曳引比,绳缆行程较长,滑轮—绳索系统在动力传递中存在着时滞性,所以在启动瞬间靠近动力源的滑轮首先被提升,远离动力源的提升高度会依次递减;若是采用常规的线性绕绳方式构造悬吊系统,分别对前后滑轮的位移进行相减,就会造成较为明显轿厢纵向位移差,而位移差可造成系统启动瞬间轿厢纵向的延时性晃动问题,且由于货梯载重量以及自重较大,频繁的启停操作,也可能会对导轨和轿厢导靴产生损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在曳引机底部上下滑动的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外侧设有曳引结构,所述曳引结构包括动力层1、悬吊层2、轿厢返绳层3以及对重侧返绳层4,所述动力层1和悬吊层2处于轿厢本体的上侧,所述动力层1包括依次通过拉绳5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在曳引机底部上下滑动的轿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本体的外侧设有曳引结构,所述曳引结构包括动力层(1)、悬吊层(2)、轿厢返绳层(3)以及对重侧返绳层(4),所述动力层(1)和悬吊层(2)处于轿厢本体的上侧,所述动力层(1)包括依次通过拉绳(5)连接的曳引轮(11)和主压绳轮(12)以及导向分绳轮(13),所述曳引轮(11)连接在曳引机上用于给整个曳引结构提供动力,且所述悬吊层(2)连接设于所述导向分绳轮(13)上,所述悬吊层(2)包括十字梁架(21)和设于所述十字梁架(21)相交处的压绳轮组(24)以及设于所述十字梁架(21)相互远离处的导向轮组(22),所述十字梁架(21)的梁架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象限(2411)、第二象限(2421)、第三象限(2431)、第四象限(2441),所述压绳轮组(24)包括分别设于四个象限内的第一压绳轮(241)、第二压绳轮(242)、第三压绳轮(243)、第四压绳轮(244),且所述压绳轮组(24)与所述导向分绳轮(13)之间通过拉绳(5)连接,所述导向轮组(22)包括分别设于四个象限内的第一导向轮(221)、第二导向轮(222)、第三导向轮(223)、第四导向轮(224),所述压绳轮组(24)内的四个压绳轮与所述导向轮组(22)内的四个导向轮一一对应分处于不同象限内,所述轿厢返绳层(3)连接设于所述导向轮组(22)下侧用于保证轿厢稳定运行,所述对重侧返绳层(4)连接设于所述动力层(1)的下侧用于提高电梯曳引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层(2)还包括设于十字梁架(21)下侧的若干固定梁架(23),所述固定梁架(23)分处于四个象限内分别设有轿厢绳头固板(231),所述轿厢绳头固板(231)与所述轿厢返绳层(3)通过拉绳(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象限无延迟大载重电梯曳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11)的外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超王亮简显科沈寅章孝东赵亚南伍显周施群鸿赖祈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