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轿架结构相关,尤其是一种全减震支撑一体托式电梯轿架。
技术介绍
1、现有底托式轿架结构事实上基本是从顶吊式轿架结构改造过来的,对于大载重大使用面积的轿厢,顶吊式轿架一般为六轨结构,而相对应地在深度方向每一跨二轨要对应一副龙门架,再配合附加预拉紧拉杆系统,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结构的力学性能;而基于其改造之后的底托式轿架结构,其着力点主要位于轿底新附加的轿底返绳梁之上,除了中间龙门架可以在极其少见的安全钳动作工况之下可起到抵抗冲击力的作用,剩余其两侧龙门架更多的时候只起到功能性作用,如成为门系统安装的生根点,两侧上下梁导靴的布置点等,其力学意义已然不大;更甚者,保留的拉杆系统也会因底托式本身的受力特点,基本失去了其存在意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全减振支撑的返绳偏置结构的底托式轿架;将原有的轿底返绳结构和前后龙门架下梁结构融合,消去一根返绳下梁,翻转一根龙门架下梁,为便于改后龙门架下梁与龙门架立梁连接组合,附加一块连接板过渡,而翻转后的龙门架下梁与剩余的返绳下梁和返绳轮组成返绳结构,最终形成偏置结构组合。
>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减震支撑一体托式电梯轿架,包括电梯轿厢(1)和设于所述电梯轿厢(1)底部的轿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板(11)的上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梯轿厢(1)的轿架结构(2),所述轿底板(11)的下侧设有返绳件(3),所述返绳件(3)包括间隔分布设于所述轿底板(11)下侧的一对组合返绳梁(33),所述组合返绳梁(33)内设有若干返绳轮(32),所述组合返绳梁(33)的底部垂直分布有用于轿厢调重的两条连接梁(34),两条所述连接梁(34)的中段上侧设有下梁(12),所述下梁(12)设于所述轿底板(11)底部,所述轿底板(11)与所述组合返绳梁(33)之间以及所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减震支撑一体托式电梯轿架,包括电梯轿厢(1)和设于所述电梯轿厢(1)底部的轿底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板(11)的上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梯轿厢(1)的轿架结构(2),所述轿底板(11)的下侧设有返绳件(3),所述返绳件(3)包括间隔分布设于所述轿底板(11)下侧的一对组合返绳梁(33),所述组合返绳梁(33)内设有若干返绳轮(32),所述组合返绳梁(33)的底部垂直分布有用于轿厢调重的两条连接梁(34),两条所述连接梁(34)的中段上侧设有下梁(12),所述下梁(12)设于所述轿底板(11)底部,所述轿底板(11)与所述组合返绳梁(33)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梁(34)与所述下梁(12)之间均设有若干减振件(4),所述减振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2)之间的若干减振橡胶(43),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2)以及所述减振橡胶(4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设置,所述减振橡胶(4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1)以及第二连接板(42)之间设有用于对减振橡胶(43)进行固定限位的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减震支撑一体托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减振橡胶(43)底部的若干凹槽(431),所述减振橡胶(43)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寅,简显科,丁秀杰,李小兵,王亮,李海超,余小东,陈忠义,汤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