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397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递送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包括复合纳米颗粒和双亲性嵌段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含有辛基磷酸和镁离子源;双亲性嵌段聚合物包覆于复合纳米颗粒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可以有效地结合于软骨表面并缓慢释放镁离子,使镁离子不易从体内代谢,有效地延长镁离子在关节内腔的作用时间从而可以提高作用效果,减少因反复注射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载镁药物在关节软骨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骨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骨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递送
,具体涉及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关节软骨缺损是一个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软骨缺乏血管、神经,使得软骨的滋生修复能力较差。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手段包括软骨移植术、软骨成形术、微骨折术等,但这些临床疗法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因此,研发新型、安全、有效的软骨缺损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镁离子作为人体内的常见元素,已被证实具有软骨修复能力,其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来修复软骨,而基于镁离子的关节腔内注射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但是关节腔内体液循环快,无法保证镁离子在关节腔内维持在有效的治疗浓度;同时,关节液中的镁离子无法靶向性的分布于带负电荷的关节软骨表面,从而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及多次重复关节腔内注射。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较长时间存留于关节软骨中的镁离子递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关节腔内注射镁离子时镁离子无法靶向分布于关节软骨表面、不能长期存留于关节软骨中而导致镁离子作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包括:
[0007]复合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含有辛基磷酸和镁离子源;<br/>[0008]双亲性嵌段聚合物,所述双亲性嵌段聚合物包覆于所述复合纳米颗粒的表面。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颗粒中,所述辛基磷酸和所述镁离子源的质量比为0.25~2.0。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镁离子源选自氧化镁、葡萄糖酸镁、铝碳酸镁、海藻酸铝镁、硫酸镁、氟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亲性嵌段聚合物选自聚(ε

己内酯)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聚(ε

己内酯)

b

聚赖氨酸、聚(ε

己内酯)

b

聚乙烯亚胺、左旋聚乳酸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左旋聚乳酸

b

聚赖氨酸、左旋聚乳酸

b

聚乙烯亚胺、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b

聚赖氨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b

聚乙烯亚胺、聚酯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聚酯

b

聚赖氨酸、聚酯

b

聚乙烯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b

聚赖氨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b

聚乙烯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和所述双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1.0。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和所述双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67。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镁纳米递送系统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技术特征:
[0015](1)还包括中药小分子提取物、硫酸氨基葡萄糖、复方硫酸软骨素中的至少一种;
[0016](2)所述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平均粒径在50nm~100nm之间;
[0017](3)所述载镁纳米递送系统中镁离子的质量含量在0.01%~50%之间;
[0018](4)所述双亲嵌段聚合物中亲水部分背对所述复合纳米颗粒,疏水部分朝向所述复合纳米颗粒。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镁离子源作为复合纳米颗粒的组成成分,其表面包覆有双亲性嵌段聚合物,这使得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在递送至关节腔内后,在关节腔内的微环境下可以有效地结合于软骨表面并缓慢的释放镁离子,使镁离子不易从体内代谢,延长了镁离子在关节内腔的作用时间从而可以提高作用效果,减少因反复注射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载镁药物在关节软骨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21]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将复合纳米颗粒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并进行机械破碎处理,得到第一分散体系;
[0023]向所述第一分散体系中加入双亲性嵌段聚合物,并进行机械破碎处理,得到第二分散体系;
[0024]对所述第二分散体系进行透析、过滤处理,得到载镁纳米递送系统。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纳米颗粒按照以下的方法制备得到:
[0026]向辛基磷酸溶液中加入纳米级的镁离子源,混匀后离心处理,得到初级产品;
[0027]对所述初级产品进行再次分散离心,得到复合纳米颗粒。
[002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上述所述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在作为制备治疗关节软骨缺损药物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透射电镜(TEM)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镁离子含量拟合曲线;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电位检测曲线;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电位检测曲线;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的电位检测曲线;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在成年小鼠体内的存留状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含有辛基磷酸和镁离子源;双亲性嵌段聚合物,所述双亲性嵌段聚合物包覆于所述复合纳米颗粒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颗粒中,所述辛基磷酸和所述镁离子源的质量比为0.25~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离子源选自氧化镁、葡萄糖酸镁、铝碳酸镁、海藻酸铝镁、硫酸镁、氟化镁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载镁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亲性嵌段聚合物选自聚(ε

己内酯)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聚(ε

己内酯)

b

聚赖氨酸、聚(ε

己内酯)

b

聚乙烯亚胺、左旋聚乳酸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左旋聚乳酸

b

聚赖氨酸、左旋聚乳酸

b

聚乙烯亚胺、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b

聚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b

聚赖氨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b

聚乙烯亚胺、聚酯

b

聚甲基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超刘朋于斐张耕刘苏秦浩添翁鉴曾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