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48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穿线装置、压平装置、承放装置、辊压装置和冷却装置。现有的一种方法是将多个碳纤维束从两个传动辊之间穿过,然后再与环氧树脂混合形成碳纤维预浸料,此方法减少了碳纤维束编织成布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在对碳纤维束进行平铺后,碳纤维束仍会存在部分堆积从而降低了碳纤维预浸料的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所采用的分散单元可以和移动机构配合对碳纤维束进行往复推动,避免碳纤维束的碳纤维出现堆积,避免碳纤维在堆压时出现厚度不一致的问题。度不一致的问题。度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预浸料是指通过堆压技术将环氧树脂复合在碳纤维上的一种复合材料;碳纤维预浸料主要由碳纤维、环氧树脂、离型纸等材料,经过涂膜、热压、冷却、覆膜、卷取等工艺加工而成。
[0003]碳纤维预浸料所需的碳纤维通常是成束的绕卷在收卷筒上,在进行碳纤维预浸料的成型时,碳纤维束可以先编织成碳纤维布后再与环氧树脂混合形成碳纤维预浸料,也可以直接将多卷碳纤维束平铺分散后与环氧树脂混合形成碳纤维预浸料,在将多卷碳纤维束平铺分散时,现有的方法通常是将多个碳纤维束从两个传动辊之间穿过,通过上下两个传动辊对多个碳纤维束进行平铺处理,然后再与环氧树脂混合形成碳纤维预浸料,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碳纤维束编织成布的操作步骤,降低了成本的投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0004]但上述方法在对碳纤维束进行平铺时,只能通过挤压的方式对碳纤维束进行处理,平铺后的碳纤维束仍会存在部分堆积的问题,从而导致之后的碳纤维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出现厚度不一致的现象,降低了碳纤维预浸料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碳纤维预浸料在进行成型时存在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穿线装置、压平装置、承放装置、辊压装置和冷却装置。
[0007]所述穿线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安装有穿线板,穿线板右端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上下交错安装有多个用于分散碳纤维束的分散机构。
[0008]所述穿线板上上下交错开设有多个用于碳纤维束穿过的圆形孔,圆形孔与穿线板中部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穿线板上的圆柱。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前后对称安装在所述穿线板上的两个连接块,连接块中部竖直贯穿安装有双向电动推杆,双向电动推杆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滑动框,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滑动框内共同穿设有连接条,连接条上安装有分散机构,位于前侧的连接块前端安装有推挤单元。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散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圆柱右端的支撑框,支撑框呈开口朝向连接条方向的U型结构,支撑框中间段内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支撑框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支撑框靠近连接条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呈开口
朝向支撑框的U型结构,连接架中间段开设有导向通孔,导向通孔内穿设有安装在连接条上的升降杆,升降杆远离连接条的一端安装有分散单元。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单元包括结构呈U型且开口朝向转动辊安装在所述升降杆上的辊轮架,辊轮架内转动连接有分散辊,辊轮架前后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接弹簧,连接弹簧远离辊轮架的一端安装有与滑动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挤单元包括安装在位于前侧连接块前端的推挤推杆,推挤推杆前端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与两个所述连接条滑动贯穿配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前后对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的两个T型架,两个所述T型架之间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压平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放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的安装板,安装板前端上下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柱,放置柱上前后对称套设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放置柱之间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加热模块。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辊压装置包括前后对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的两个辊压架,两个辊压架之间上下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滚压辊,滚压辊后端安装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位于下侧的传动齿轮后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与辊压架固定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前后对称安装在底板上端的两个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冷却模块。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中间段内端右侧设置有圆角。
[0018]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所采用的分散单元可以将碳纤维束进行分散平铺处理,并且碳纤维束可以和移动机构配合对碳纤维束进行往复推动,避免碳纤维束的碳纤维出现堆积,确保了碳纤维分布的平整性,避免碳纤维在堆压时出现厚度不一致的问题。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所采用的上下交错分布的分散机构相邻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即多个分散机构内的碳纤维束移动至同一平面后没有过大的间隙,从而提高了碳纤维束分布的均匀性,确保了碳纤维预浸料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

A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N处的放大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B

B的剖视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0029]图中:1、底板;2、穿线装置;21、支撑板;22、穿线板;221、圆形孔;222、圆柱;23、移动机构;231、连接块;232、双向电动推杆;233、滑动框;234、连接条;235、推挤单元;2351、推
挤推杆;2352、导向杆;24、分散机构;241、支撑框;242、转动辊;243、连接架;244、升降杆;245、分散单元;2451、辊轮架;2452、分散辊;2453、连接弹簧;2454、导向板;3、压平装置;31、T型架;32、压平辊;4、承放装置;41、安装板;42、放置柱;43、限位环;44、加热模块;5、辊压装置;51、辊压架;52、滚压辊;53、传动齿轮;54、驱动电机;6、冷却装置;61、安装架;62、冷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1]参阅图1

图4,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穿线装置2、压平装置3、承放装置4、辊压装置5和冷却装置6。
[0032]参阅图5和图7,所述穿线装置2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端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上端安装有穿线板22,穿线板22右端安装有移动机构23,移动机构23上上下交错安装有多个用于分散碳纤维束的分散机构24。
[0033]参阅图7,所述穿线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穿线装置(2)、压平装置(3)、承放装置(4)、辊压装置(5)和冷却装置(6);其中:所述穿线装置(2)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端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上端安装有穿线板(22),穿线板(22)右端安装有移动机构(23),移动机构(23)上上下交错安装有多个用于分散碳纤维束的分散机构(24);所述穿线板(22)上上下交错开设有多个用于碳纤维束穿过的圆形孔(221),圆形孔(221)与穿线板(22)中部之间设置有安装在穿线板(22)上的圆柱(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3)包括前后对称安装在所述穿线板(22)上的两个连接块(231),连接块(231)中部竖直贯穿安装有双向电动推杆(232),双向电动推杆(232)上下两端均安装有滑动框(233),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滑动框(233)内共同穿设有连接条(234),连接条(234)上安装有分散机构(24),位于前侧的连接块(231)前端安装有推挤单元(2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机构(24)包括安装在所述圆柱(222)右端的支撑框(241),支撑框(241)呈开口朝向连接条(234)方向的U型结构,支撑框(241)中间内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辊(242),支撑框(241)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支撑框(241)靠近连接条(234)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架(243),连接架(243)呈开口朝向支撑框(241)的U型结构,连接架(243)中间段开设有导向通孔,导向通孔内穿设有安装在连接条(234)上的升降杆(244),升降杆(244)远离连接条(234)的一端安装有分散单元(2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堆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单元(245)包括结构呈U型且开口朝向转动辊(242)安装在所述升降杆(244)上的辊轮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王强任加新朱鹏郑栋周帅成钦刘忠肃刘辉闫安王晓俊张恒海许世伟赵先坤吴华亓可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蔚特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