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体制造装置、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98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干式成形中缩短间歇时间的成形体制造装置、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成形体制造装置(100)具备:堆积部(60),其使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堆积而形成料片(W);非接触式的第一加热部(86),其对料片(W)进行加热;接触式的第二加热部(87),其对利用第一加热部(86)而被加热后的料片(W)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以使该料片(W)成为成形体。时进行加压以使该料片(W)成为成形体。时进行加压以使该料片(W)成为成形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形体制造装置、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形体制造装置、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以干式方式来对废纸等的纤维进行再利用的成形体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对废纸进行了干式解纤之后添加高分子树脂并进行加压加热以及成形的制造方法。
[0003]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存在缩短间歇时间比较困难的这样的课题。详细而言,该制造方法使用加热冲压装置来实施加热加压以及成形。这是为了通过加热来使高分子树脂熔融,但是会导致成形成为分批处理。因此,连续地对树脂混和纸浆原料进行处理比较困难,从而难以缩短间歇时间。
[0004]针对于此,存在采用将加热加压辊应用于成形中的方法的情况。然而,在该方法中,必须使高分子树脂在从加热加压辊通过的期间内熔融。因此,提高原料的进给速度比较困难,从而难以缩短间歇时间。即,需求一种在干式成形中缩短间歇时间的成形体制造装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639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成形体制造装置具备:堆积部,其使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堆积而形成料片;非接触式的第一加热部,其对所述料片进行加热;接触式的第二加热部,其对利用所述第一加热部而被加热后的所述料片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以使该料片成为成形体。
[0007]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堆积工序,使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堆积而形成料片;加热工序,对所述料片以非接触方式而进行加热;成形工序,对在所述加热工序中被加热后的所述料片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以使该料片成形。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09]图2为表示成形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在以下所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干式成形用的成形体制造装置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进行例示,并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图示,从而使各部件的大小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干式成形是指,相对于湿式抄制等的湿式成形而给予比较少量的水的方法。
[0011]在以下的图2中,标注了作为坐标轴的Z轴,并将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

Z方向。Z轴为沿着铅直方向的假想轴,且

Z方向为铅直方向。
也存在将+Z方向设为上方、并将

Z方向设为下方的情况。此外,在成形体制造装置中,有时也将原料或料片等的输送方向的目标侧称为下游、并将回溯输送方向的一侧称为上游。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解纤工序、混合工序、堆积工序、预加压工序、加热工序、成形工序以及切碎工序。
[0013]在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从上游的原料供给工序起至下游的切碎工序为止而按照上述的顺序来经过各工序,以制造出成形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堆积工序、加热工序以及成形工序,其他的工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
[0014]接下来,针对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具体例而与成形体制造装置一起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形体制造装置100对颗粒状的成形体进行制造。颗粒状的成形体例如能够被用于注塑成形等的成形材料中。另外,成形体制造装置100所制造的成形体的形态以及用途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此外,以下所叙述的成形体制造装置100为一个示例而并不限定于此。
[0015]如图2所示,在成形体制造装置100中,从上游朝向下游而具备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混合部50、堆积部60、料片输送部70、预加压部85、第一加热部86、第二加热部87以及切碎部90。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成形体制造装置100中还具备综合性地对上述各结构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0016]在供给部10中实施了原料供给工序。供给部10向粗碎部12中供给原料。供给部10例如将原料连续且自动地投入至粗碎部12中。供给部10所供给的原料为包含纤维的材料。
[0017]纤维为通过成形体制造装置100而被制造出的成形体P的主要成分之一。纤维会影响由成形体P所制作出的成形品的强度等特性。
[0018]纤维也可以为包含聚丙烯、聚酯、聚氨酯等合成树脂的合成纤维,但从环境负荷的减少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源自天然物、即源自生物质的纤维。
[0019]在源自生物质的纤维之中,纤维更加优选为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为源自植物且比较丰富的天然素材。因此,通过使用纤维素纤维,从而促进了对于环境负荷的减少的应对。纤维素纤维在原材料的供应以及成本方面也具有优势。此外,纤维素纤维在各种纤维之中理论上的强度较高,从而也有助于成形体P以及由成形体P所制作出的成形品的强度提升。包含纤维的材料例如是指桉树等的板状纸浆以及废纸等。
[0020]在成形体制造装置100中,由于后文叙述的第一加热部86为非接触式,因此在纤维素纤维中抑制了由热量所导致的损伤的发生。
[0021]虽然纤维素纤维为主要由纤维素而形成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包含纤维素以外的成分。作为纤维素以外的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此外,也可以对纤维素纤维实施漂白等处理。
[0022]在粗碎部12中实施了粗碎工序。粗碎部12将从供给部10被供给的原料在大气等的气氛中切碎而使该原料成为碎片。粗碎部12为具有粗碎刃14的粉碎机。原料被粗碎刃14切碎从而成为碎片。碎片的形态例如为几mm见方的大致立方体形状或者大致长方体形状等。原料的碎片被聚集到料斗1中。
[0023]料斗1具备未图示的计量装置。该计量装置对被聚集到料斗1中的原料的碎片进行计量,以使原料的碎片从管2经由导入口22而向解纤部20进行定量供给。
[0024]在解纤部20中实施了解纤工序。解纤部20对被供给的原料的碎片进行解纤从而使
该原料的碎片成为解纤物。这里所说的解纤是指,对多条纤维从成为一体的状态起按照每条单体的纤维来进行拆解的处理。
[0025]在解纤物中独立后的单独的纤维的长度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且5mm以下,更加优选为2μm以上且3mm以下。通过使上述长度处于这样的范围中,从而易于进行成形体P的制造,并且可以在由成形体P来制作成形品的情况下使成形品的强度上升。
[0026]解纤部20中的解纤以干式的方式来实施。干式的解纤是指,并不在液体中实施而是在大气等气体中实施解纤的处理。
[0027]解纤部20对原料的碎片进行抽吸,并产生将解纤物排出的气流。由此,解纤部20在通过自身产生的气流而从导入口22使原料的碎片乘载于气流上而对该碎片进行抽吸以实施了解纤处理之后,将之作为解纤物而向排出口24进行移送。解纤物从排出口24而被移送向管54。解纤物通过由解纤部20所产生的气流、以及由后文叙述的鼓风机56所产生的气流,从而在管54中被进行移送。
[0028]在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形体制造装置,具备:堆积部,其使包含纤维的材料在空气中堆积而形成料片;非接触式的第一加热部,其对所述料片进行加热;接触式的第二加热部,其对利用所述第一加热部而被加热后的所述料片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以使该料片成为成形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加热部为烘箱。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加热部包括加热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体制造装置,其中,在相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真横川忍藤田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