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精脱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00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脱硫方法,按照下列步骤执行:在高炉煤气精脱硫之前先对高炉煤气进行脱碳,脱碳采用溶剂吸收法,脱碳溶液在吸收二氧化碳后转化为富液,经过再生可以重复使用;在干法吸附脱硫塔前段设置有机硫水解装置,在设定的适宜温度下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组分被水解为H2S后进入干法吸附脱硫塔,高炉煤气中硫化氢被脱除,净化后的高炉煤气进入后续工段;所述的有机硫水解装置为有机硫水解塔,有机硫水解塔之前设置脱碳装置,在脱碳的同时脱除H2S;干法吸附脱硫塔前设置有机硫水解装置提高脱硫效率,并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在提升脱硫效果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在提升脱硫效果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在提升脱硫效果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精脱硫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炉煤气燃烧前碳捕集和精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精脱硫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二氧化碳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并围绕减碳、固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及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推进循环经济等。
[0003]在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下,各行业积极寻求低碳工艺,煤气和工业烟气的碳捕集分别属于燃烧前碳捕集和燃烧后碳捕集,是碳捕集主要出现的工业场景。燃烧前CO2捕集工艺以其系统小、能耗低、捕集效率高和对污染物控制有很大潜力的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争相发展。燃烧后碳捕集特别常见于工业烟气碳捕集,当前碳捕集项目中主要为燃烧后碳捕集,但是燃烧后烟气气量大幅增多,因此燃烧前碳捕集相对于燃烧后碳捕集装置选型可以更小,节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列步骤执行:在高炉煤气精脱硫之前先对高炉煤气进行脱碳,脱碳采用溶剂吸收法,脱碳溶液在吸收二氧化碳后转化为富液,经过再生可以重复使用;在干法吸附脱硫塔前段设置有机硫水解装置,在设定的适宜温度下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组分被水解为H2S后进入干法吸附脱硫塔,高炉煤气中硫化氢被脱除,净化后的高炉煤气进入后续工段;所述的有机硫水解装置为有机硫水解塔,有机硫水解塔之前设置脱碳装置,在脱碳的同时脱除H2S;干法吸附脱硫塔前设置有机硫水解装置提高脱硫效率,并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在提升脱硫效果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碳装置为脱碳塔;所述的溶剂吸收法;高炉煤气经脱碳塔底部的煤气入口进入塔内,由下而上与塔顶喷淋而下的脱碳溶液逆向接触,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被吸收脱除;脱碳的同时对高炉煤气进一步净化,脱除高炉煤气中的包括尘和氯杂质组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碳溶液为胺类溶液,呈强碱性,在脱碳的同时将高炉煤气中的H2S一并脱除;脱碳溶液脱除高炉煤气中的无机硫。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碳溶液为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N

甲基二乙醇胺(MDEA)、空间位阻胺、哌嗪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脱碳协同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脱碳后的高炉煤气,温度为30

35℃,进入换热器冷侧气体入口,与后段热煤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70

75℃,再使用补热装置将高炉煤气升温至85

90℃后进入有机硫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乃金石勇解彬王一臻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