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等离子体钝化豆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等离子体钝化豆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抗营养因子是指具有降低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利用、降低动物生长速率、影响动物健康水平作用的一类物质。脲酶是大豆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在一定温度和pH下,大豆中的脲酶遇水能迅速分解含氮化合物,从而释放氨,引起机体氨代谢异常,进而导致氨中毒。另外,脲酶和大豆中另外一种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呈正相关,二者失活特性相近,但脲酶活性更易于测定。因此,脲酶活性常作为评价大豆及其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失活程度以及营养品质好坏的指标。将大豆经过加工处理成豆浆后仍然有脲酶的残留,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方法降低脲酶活性,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0003]热处理是目前最常用的钝化豆浆脲酶的方法,但是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损失蛋白质,并且耗时耗能,对豆浆感官品质影响也较大。微波是一种高效的热处理方法,CN103621774A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豆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豆浆制备将大豆浸泡,浸泡后去皮,沥干水分;称取浸泡后的大豆,加入蒸馏水,置于打浆机中打浆,过滤;(2)连接介质阻挡放电(DBD)冷等离子体装置DBD冷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一个频率范围为10~20kHz的高压交流电源,装置的高压设置范围为0~50kV,两个不锈钢电极,一个电压显示器以及一个电压控制泵,连接后进行通电,在两个不锈钢电极间隙之间产生等离子体;(3)使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冷等离子体装置处理豆浆将步骤(1)得到的豆浆取5
‑
10mL放入绝缘容器聚乙烯皿中,置于步骤(2)装置的不锈钢电极之间进行通电处理,上部电极被三层绝缘塑料板覆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豆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豆以1:10
‑
20的料液比(单位g∶mL)浸泡16h
‑
24h。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豆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准确称取40
‑
60g浸泡后的大豆,加入400
‑
500mL蒸馏水,置于打浆机中打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昆仑,孙瑜,贺晓云,仲崇山,许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