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82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镜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红外阻隔效果不稳定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氨酯丙烯酸酯、醌型染料和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辅料,常温搅拌,放入固化烘箱,按固化程序进行树脂固化,随后拆除模具,将所得树脂镜片经过磨边和清洗后得到红外阻隔树脂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镜片的制造过程中,在烯丙基树脂固化过程中和醌型染料以及五氮齿类卟啉配合物进行了原位反应,提升了红外吸收材料和镜片树脂的融合,解决了红外吸收材料和镜片树脂相容性差的问题,同时有效提升红外阻隔范围,并且阻隔率达到95%以上。阻隔率达到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镜片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烯丙基树脂是烯丙基团系单体为基本成分,经交联反应形成不溶、不熔的聚合物,在加热过程中,官能团之间或与其他体系树脂,如丙烯酸酸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活性官能团能够进步反应,固化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热固性烯丙基树脂通常具有优异的色泽,硬度高,耐溶剂性和耐候性好,耐磨、抗划性优良,一般是树脂镜片的主要材料之一。为了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光学性能,通过抗氧剂和UV可以提升镜片的UV吸收性能、防蓝光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0003]专利CN201711267874.3,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蓝光抗近红外相结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利用该涂料制备的防护镜片及其制备方法,该防蓝光抗近红外相结合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光致变色粉1.0~3.0%、多元醇类化合物15.0~20.5%、IPDI:7.5~8.5%、纳米Cs2WO4粉末15.0~28.0%、防蓝光粉0.01~0.03%、溶剂23.0~25.0%、助剂1.5~2.0%。本专利技术将抗蓝光功能与防红外性能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减缓人们长时间用眼产生的红酸胀的感觉,还可以通过阻隔红外线,减少眼球体对红外线的吸收,以全面保护眼睛的健康。
[0004]专利CN201820888794.3,一种防近红外树脂镜片,包括树脂镜片基片,所述基片的正反两面的表面均设有加硬层,各加硬层的外表面均设有防近红外膜层,防近红外膜层的表面均设有增透减反射膜层。本技术通过在加硬层和增透减反射膜层中间设一层防近红外膜层,从而达到防近红外的目的。防近红外膜层不需要真空镀制,减少真空镀膜的膜层及材料,加工方法简单便捷易操作,节省成本,且防近红外效果好,同时保证可见光透过率,700~1000nm的近红外吸收率可以达到70%,可见光透过率可达90%以上。
[0005]专利CN202220005170.9,防激光防红外护眼镜片,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激光防红外护眼镜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一侧设置有附着层,所述附着层背离基片一侧设置有辐射线阻隔层,所述辐射线阻隔层背离附着层一侧设置有激光阻隔层,所述激光阻隔层背离辐射线阻隔层一侧设置有红外阻隔层,所述红外阻隔层背离激光阻隔层一侧设置有强化层,所述强化层背离红外阻隔层一侧设置有防腐蚀防雾耐磨层,且所述基片背离附着层一侧设置有防腐蚀防雾耐磨层,本技术可有效阻隔激光和红外光,且可阻隔辐射线,护眼效果极佳。
[0006]专利CN202210556564.8,一种红外线防护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防护镜片,包括底片层,所述底片层通过光学添加剂和光学注塑材料结合制成,通过所述底片层用以吸收和屏蔽紫外以及调节可见光,所述底片层上端面设置有底涂层,通过所述底涂层用以增大底片层的表面粘合力,所述底涂层上端面设置有防红外膜层,所述防红外膜层采用光学处理药液浸泡提拉式制成,所述防红外膜层呈均匀致密分布,所述防红
外膜层上端设置有加硬层,通过所述加硬层用以提高镜片的整体硬度,所述加硬层上端设置有加反射层。本专利技术兼防紫外线、防近红外及可见光调节于一体,解决了目前已有镜片颜色较深、色彩单一的问题,采用药液涂覆式的工艺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光学性能好,可靠性高。
[0007]通过前期的专利可以看出,所有的专利和文献提供的红外材料是纳米材料或者是红外防护膜,红外防护膜长时间使用后存在容易发生剥落的问题,而纳米材料和树脂材料简单混合,纳米材料和树脂的相容性原因导致比例不高,最终导致镜片防红外波段比较窄,防红外性能指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红外阻隔效果好的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10]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将聚氨酯丙烯酸酯、醌型染料和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混合,以100

1500rpm/min搅拌,再在1.5

3个标准大气压和100

300℃的条件下反应2

3h;
[0012]步骤二:反应完成后恢复至室温和常压状态,再加入苯氧基基团的丙烯酸酯、双环戊烯基乙氧化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UV吸收剂、颜料、抗氧剂和偶氮类催化剂,常温搅拌2

3h后,脱泡后用0.5μm的滤芯进行过滤;
[0013]步骤三:过滤后滤液浇注至模具中,放入固化烘箱,按固化程序进行树脂固化,随后拆除模具,将所得树脂镜片经过磨边和清洗后得到红外阻隔树脂镜片。
[0014]在上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

30份,醌型染料的质量份数为0.1

10份,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的质量份数为0.1

10份,苯氧基基团的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35份,双环戊烯基乙氧化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4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35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30份,UV吸收剂的质量份数为0.02

1份,颜料的质量份数为0.01

0.5份,抗氧剂的质量份数为0.01

0.5份,偶氮类催化剂的质量份数为0.06

1份。
[0015]在上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5份,醌型染料的质量份数为0.6份,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的质量份数为0.8份,苯氧基基团的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份,双环戊烯基乙氧化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份,UV吸收剂的质量份数为0.5份,颜料的质量份数为0.4份,抗氧剂的质量份数为0.4份,偶氮类催化剂的质量份数为0.7份。
[0016]在上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醌型染料包括1,8

二氯蒽醌、2

乙基蒽醌、2

氨基蒽醌、1,5

二羟基蒽醌、1,4

二羟基蒽醌和β

氨基蒽醌中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0017]在上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UV吸收剂包括2

(2

羟基
‑3‑
叔丁基
‑5‑
甲基苯基)
‑5‑
氯苯并三唑、2

(2

羟基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氨酯丙烯酸酯、醌型染料和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混合,以100

1500rpm/min搅拌,再在1.5

3个标准大气压和100

300℃的条件下反应2

3h;步骤二:反应完成后恢复至室温和常压状态,再加入苯氧基基团的丙烯酸酯、双环戊烯基乙氧化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UV吸收剂、颜料、抗氧剂和偶氮类催化剂,常温搅拌2

3h后,脱泡后用0.5μm的滤芯进行过滤;步骤三:过滤后滤液浇注至模具中,放入固化烘箱,按固化程序进行树脂固化,随后拆除模具,将所得树脂镜片经过磨边和清洗后得到红外阻隔树脂镜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

30份,醌型染料的质量份数为0.1

10份,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的质量份数为0.1

10份,苯氧基基团的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35份,双环戊烯基乙氧化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4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35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0

30份,UV吸收剂的质量份数为0.02

1份,颜料的质量份数为0.01

0.5份,抗氧剂的质量份数为0.01

0.5份,偶氮类催化剂的质量份数为0.06

1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5份,醌型染料的质量份数为0.6份,五氮齿类卟啉金属配合物的质量份数为0.8份,苯氧基基团的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份,双环戊烯基乙氧化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1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的质量份数为20份,UV吸收剂的质量份数为0.5份,颜料的质量份数为0.4份,抗氧剂的质量份数为0.4份,偶氮类催化剂的质量份数为0.7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阻隔烯丙基树脂镜片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山献松方永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