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加注节能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67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加注节能工艺,将一部分上游工艺段的来水经旁路水管直接输送至臭氧反应罐,将另一部分上游工艺段的来水经增压泵提升压力并经过上行管路输送入文丘里水射器,同时在文丘里水射器的进气口注入臭氧,流入文丘里水射器的水在文丘里水射器的内部与臭氧进行两相分散混合得到不稳定臭氧水,不稳定臭氧水从文丘里水射器的出水端经下行管路流入臭氧反应罐中进行溶解混合得到稳定臭氧水,稳定臭氧水从臭氧反应罐的出水端流入下游工艺段。通过提高文丘里水射器的高程,可以在保证系统压力的同时大幅增加文丘里水射器的吸气量,从而有效节省了能耗,保证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臭氧利用率。提高了臭氧利用率。提高了臭氧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加注节能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臭氧加注节能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微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广泛使用臭氧实现消毒、脱色、脱嗅等目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曝气法和文丘里水射器法将臭氧加注到水中。曝气法是利用臭氧接触池底部的曝气头将臭氧气体分散为微小气泡,气泡在接触池中上浮,不断和水发生传质,使得臭氧溶解于水。该方法的缺点是两相反应速度慢,效率低,臭氧接触池的占地面积大,臭氧的利用率普遍低于50%。
[0003]文丘里水射器法是使用文丘里水射器将臭氧气体吸入水流中,粉碎分散混合,并在一定压力下将臭氧溶解于水中。该方法的优点是臭氧利用率较高,且反应区占地面积小。该方法的缺点是文丘里水射器法需要在维持系统压力的基础上,使用增压泵提升水压,能耗较大;同时,基于文丘里效应,当文丘里水射器的入口压力较小时,文丘里水射器的喉管处产生的负压相较于大气压越小,可以提高文丘里水射器的吸气量,但是,文丘里水射器的出口压力会随其入口压力减小,导致系统压力降低,导致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合理高效的臭氧加注节能工艺,通过提高文丘里水射器的高程,根据伯努利方程,在密闭管道内高度越高则压力越小,因此可以在保证臭氧反应罐系统压力的同时大幅降低文丘里水射器喉管处的压力,从而增加文丘里水射器的吸气量,进而有效节省了能耗,保证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臭氧利用率。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臭氧加注节能工艺,包括臭氧加注节能系统,具体系统结构为:与上游工艺段出水端连接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设置有旁路水管,所述旁路水管的出水端与臭氧反应罐的进水端连接,增压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文丘里水射器,所述文丘里水射器的出水端通过连接管路与臭氧反应罐的进水端连接,臭氧反应罐的出水端连接下游工艺段,所述增压泵与臭氧反应罐布置于同一高度,文丘里水射器的布置高度高于增压泵与臭氧反应罐的布置高度;
[0007]进行臭氧加注时,工艺步骤如下:
[0008]将一部分上游工艺段的来水经旁路水管直接输送至臭氧反应罐,将另一部分上游工艺段的来水经增压泵提升压力并经过上行管路输送入文丘里水射器,同时在文丘里水射器的进气口注入臭氧,流入文丘里水射器的水在文丘里水射器的内部与臭氧进行两相分散混合得到不稳定臭氧水,不稳定臭氧水从文丘里水射器的出水端经下行管路流入臭氧反应罐中进行溶解混合得到稳定臭氧水,稳定臭氧水从臭氧反应罐的出水端流入下游工艺段。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臭氧加注过程中,流入增压泵的水量占上游工艺段来水总量的占比范围为5%

40%,相应地,经旁路水管直接输送至臭氧反应罐的水量占上游工艺段来水总量的占比范围为95%

60%。
[0011]所述文丘里水射器的布置高度的范围为5m

30m。
[0012]通过建设高位平台提高文丘里水射器的布置高度。
[0013]所述上游工艺段来水为自来水。
[0014]所述上游工艺段来水为污水。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提高文丘里水射器的高程,可以在保证系统压力的同时大幅增加文丘里水射器的吸气量,从而有效节省能耗,保证臭氧在水的溶解度;并且,在不稳定臭氧水经下行管路流入臭氧反应罐的过程中压力逐渐上升,使得分散在水中的臭氧气泡尺寸减小,从而增加了臭氧气泡的比表面积,有效提高了臭氧利用率。
[0017]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相比传统的臭氧加注工艺,将文丘里水射器的吸气量提升至三倍以上。
[0019](2)本专利技术相比传统的臭氧加注工艺,几乎不增加额外的建设成本,并且由于极大地节省能耗,降低了臭氧加注工艺总体成本。
[0020](3)本专利技术在不稳定臭氧水经下行管路流入臭氧反应罐的过程中,臭氧气泡尺寸减小,使得臭氧气泡中的微纳米气泡数量增加,可以有效提高利用微纳米气泡的下游工艺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流入增压泵的工艺水的流向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流入旁路水管的工艺水的流向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原理示意图。
[0025]其中:1、增压泵;2、旁路水管;3、文丘里水射器;4、臭氧反应罐;5、上游工艺段;6、下游工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臭氧加注节能工艺,包括臭氧加注节能系统,具体系统结构为:与上游工艺段5出水端连接的增压泵1,增压泵1的进水端设置有旁路水管2,旁路水管2的出水端与臭氧反应罐4的进水端连接,增压泵1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文丘里水射器3,文丘里水射器3的出水端通过连接管路与臭氧反应罐4的进水端连接,臭氧反应罐4的出水端连接下游工艺段6,增压泵1与臭氧反应罐4布置于同一高度,文丘里水射器3的布置高度高于增压泵1与臭氧反应罐4的布置高度。提高文丘里水射器3的高程,可以减小文丘里水射器3的出水口压力,从而大幅提高文丘里水射器3的吸气量。
[0029]进行臭氧加注时,工艺步骤如下:
[0030]将一部分上游工艺段5的来水经旁路水管2直接输送至臭氧反应罐4,将另一部分上游工艺段5的来水经增压泵1提升压力并经过上行管路输送入文丘里水射器3,同时在文丘里水射器3的进气口注入臭氧,流入文丘里水射器3的水在文丘里水射器3的内部与臭氧进行两相分散混合得到不稳定臭氧水,不稳定臭氧水从文丘里水射器3的出水端经下行管路流入臭氧反应罐4中进行溶解混合得到稳定臭氧水,稳定臭氧水从臭氧反应罐4的出水端流入下游工艺段6。文丘里水射器3利用高速射流产生的负压吸入臭氧气体,破碎分散混合臭氧气体,将臭氧气体与水进行两相混合;并且由于臭氧加注工艺中使用的臭氧加注系统存在系统压力,系统压力可以保证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使稳定臭氧水流入下游工艺段6进行气浮效果改善或清洗超滤膜等过程。
[0031]臭氧加注过程中,流入增压泵1的水量占上游工艺段5来水总量的占比范围为5%

40%,相应地,经旁路水管2直接输送至臭氧反应罐4的水量占上游工艺段5来水总量的占比范围为95%

60%。根据臭氧水的实际使用需求,调整流入增压泵1的水量,进而对臭氧水的臭氧浓度进行调整。
[0032]文丘里水射器3的布置高度的范围为5m

30m。文丘里水射器3的布置高度由具体工艺条件和环境地形决定,可以在5m

30m甚至更高;文丘里水射器3的布置高度越高,臭氧加注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加注节能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加注节能系统,具体系统结构为:与上游工艺段(5)出水端连接的增压泵(1),所述增压泵(1)的进水端设置有旁路水管(2),所述旁路水管(2)的出水端与臭氧反应罐(4)的进水端连接,增压泵(1)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文丘里水射器(3),所述文丘里水射器(3)的出水端通过连接管路与臭氧反应罐(4)的进水端连接,臭氧反应罐(4)的出水端连接下游工艺段(6),所述增压泵(1)与臭氧反应罐(4)布置于同一高度,文丘里水射器(3)的布置高度高于增压泵(1)与臭氧反应罐(4)的布置高度;进行臭氧加注时,工艺步骤如下:将一部分上游工艺段(5)的来水经旁路水管(2)直接输送至臭氧反应罐(4),将另一部分上游工艺段(5)的来水经增压泵(1)提升压力并经过上行管路输送入文丘里水射器(3),同时在文丘里水射器(3)的进气口注入臭氧,流入文丘里水射器(3)的水在文丘里水射器(3)的内部与臭氧进行两相分散混合得到不稳定臭氧水,不稳定臭氧水从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南华黄璜吴鹏飞姜华丁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