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接触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66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0
本公开涉及一种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尾气收集系统和尾气再循环系统,其中,尾气收集系统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顶部,尾气收集系统的出口与尾气再循环系统的入口连通,尾气再循环系统用于接收来自尾气收集系统的尾气并使尾气和水混合后重新注入池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含有臭氧的尾气不再直接向大气排放,而是再次通入到池体中与污水反应,直至净水完成。这样,一方面无需增设臭氧处理设备,另一方面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情况下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情况下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接触池


[0001]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臭氧接触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后排放,才能满足目前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目前常采用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臭氧对污水进行处理,然而臭氧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增设臭氧处理设备,对臭氧在排放到大气之前进行处理。然而直接排放对臭氧的利用率不高,且臭氧处理设备较为昂贵,导致污水处理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臭氧接触池。
[000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臭氧接触池,用于污水处理,所述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尾气收集系统和尾气再循环系统,其中,所述尾气收集系统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尾气收集系统的出口与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尾气收集系统的尾气并使所述尾气和水混合后重新注入所述池体。
[0006]可选地,所述尾气收集系统包括气力输送装置、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一输送管路,所述池体第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入口连通的开孔,所述气力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池体第二端的顶部,用于将汇集在所述池体顶部的尾气沿水平方向输送至所述开孔,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连通,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提供将尾气引入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的动力。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负压发生装置。
[0008]可选地,所述尾气收集系统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尾气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开孔连通,所述收集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通。
[0009]可选地,所述气力输送装置包括排风管和与所述排风管连通的气体发生装置,所述排风管的出风口配置成使气体沿水平方向吹出。
[0010]可选地,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第二输送管路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池体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还包括与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连通的支口,所述支口与所述尾气收集系统的出口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循环水泵。
[0012]可选地,所述池体第一端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池体第二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从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池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的子池体,至少一个所述子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0013]可选地,每一个所述隔板从所述池体的底部向顶部方向延伸,且所述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部具有供水通过的间隙。
[0014]可选地,所述隔板从所述池体的底部向顶部方向弯折延伸设置。
[001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设置尾气收集系统和尾气再循环系统,使得含有臭氧的尾气不再直接向大气排放,而是再次通回到池体中与污水反应,使得尾气循环地与污水接触,直至净水完成。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无需增设臭氧处理设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00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臭氧接触池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池体,11

开孔,12

进水口,13

出水口,14

隔板,15

曝气装置,16

配水区,2

尾气收集系统,21

气力输送装置,211

气体发生装置,212

排风管,22

第一动力装置,23

第一输送管路,24

收集装置,3

尾气再循环系统,31

第二输送管路,32

第二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2]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根据相应附图指示的方向进行定义的,而“内”、“外”是指相应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0023]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臭氧接触池,用于污水处理。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处理污水中,利用臭氧的强氧化能力,经过臭氧处理的污水,不产生二次污染和有毒副产物。臭氧与污水之间产生的反应原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识,这里不再赘述。
[0024]本公开的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1、尾气收集系统2和尾气再循环系统3。其中,池体1构造为封闭的腔体,用于储存污水并能够使得通入到池体1内的臭氧与污水进行反应。这里所使用的臭氧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一种设备产生,该臭氧发生设备既可以作为臭氧接触池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额外独立设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0025]尾气收集系统2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顶部,这是因为臭氧会向上集中在池体1的顶部。尾气收集系统2的出口与尾气再循环系统3的入口连通,尾气再循环系统3用于接收来自尾气收集系统2的尾气并使尾气和水混合后重新注入池体1。具体来说,区别于相关技术将臭氧排放至池体1外的臭氧处理装置,本公开使得排放出的臭氧依次经尾气收集系统2和尾气再循环系统3而重新注入池体1,使得含有臭氧的尾气循环地与污水接触,直至净水完成。
[002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设置尾气收集系统2和尾气再循环系统3,使得含有臭氧的尾气不再直接向大气排放,而是再次通回到池体1中与污水反应,使得尾气循环地与污水接触,直至净水完成。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臭氧
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无需增设臭氧处理设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002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尾气收集系统2包括气力输送装置21、第一动力装置22和第一输送管路23。池体1第一端(图1中左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输送管路23的入口连通的开孔11,气力输送装置21设置在池体1第二端(图1中右侧)的顶部,用于将汇集在池体1顶部的尾气沿水平方向输送至开孔11,第一输送管路23的出口与尾气再循环系统3连通,第一动力装置22提供将尾气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接触池,用于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1)、尾气收集系统(2)和尾气再循环系统(3),其中:所述尾气收集系统(2)包括气力输送装置(21)、第一动力装置(22)和第一输送管路(23),所述池体(1)第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3)的入口连通的开孔(11),所述气力输送装置(21)设置在所述池体(1)第二端的顶部,用于将汇集在所述池体(1)顶部的尾气沿水平方向输送至所述开孔(11),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3)的出口与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3)连通,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2)提供将尾气引入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3)的动力;所述尾气再循环系统(3)接收来自所述尾气收集系统(2)的尾气并使所述尾气和水混合后重新注入所述池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2)为负压发生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收集系统(2)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尾气的收集装置(24),所述收集装置(24)的入口与所述开孔(11)连通,所述收集装置(24)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力输送装置(21)包括排风管(212)和与所述排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涛耿洪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山青华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