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处理筒和生化处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6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公开涉及一种生化处理筒和生化处理组件,生化处理筒包括第一单筒和叠置在第一单筒下方的第二单筒,第一单筒和第二单筒的内部形成有分隔为多个分区的处理空间,多个分区依次设置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其中,好氧区的体积大于缺氧区的体积,缺氧区的体积大于厌氧区的体积。通过竖直向上叠加两个单筒以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采用立体式建设形式,缩减建设用地,提高水平面内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单筒叠加的形式可以减小单个生化处理筒的高度,减小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可以模块化生产,同时也可以提升搭建效率。同时也可以提升搭建效率。同时也可以提升搭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化处理筒和生化处理组件


[0001]本公开涉及生化水处理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生化处理筒和生化处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大体量生化水处理技术中,容纳生化水的相关容器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且处理工艺技术落后,生化水处理过后不仅再利用率低,且在生化水整体处理过程当中的效率过低,从而造成占地面积的浪费,降低处理效益,因此急需一种新型构造的生化处理筒,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化处理筒和生化处理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化处理筒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生化处理筒,所述生化处理筒包括第一单筒和叠置在所述第一单筒下方的第二单筒,所述第一单筒和所述第二单筒的内部形成有分隔为多个分区的处理空间,所述多个分区依次设置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其中,所述好氧区的体积大于所述缺氧区的体积,所述缺氧区的体积大于所述厌氧区的体积。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单筒和所述第二单筒的顶部均设置有顶壁且底部均设置有底壁,所述生化处理筒还包括同轴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处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筒包括第一单筒和叠置在所述第一单筒下方的第二单筒,所述第一单筒和所述第二单筒的内部形成有分隔为多个分区的处理空间,所述多个分区依次设置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其中,所述好氧区的体积大于所述缺氧区的体积,所述缺氧区的体积大于所述厌氧区的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处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筒和所述第二单筒的顶部均设置有顶壁且底部均设置有底壁,所述生化处理筒还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单筒和所述第二单筒的内侧的中心筒,所述中心筒贯穿所述第一单筒和所述第二单筒,其中,所述中心筒和所述第一单筒之间设置有螺旋状的第一流道,所述中心筒和所述第二单筒之间设置有螺旋状的第二流道,所述中心筒的内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处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筒配置为进入到所述第一流道的水依次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中心筒内以及所述第二流道流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依次形成在所述第一流道中,所述好氧区形成在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中心筒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处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筒内部还设置有检修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单筒的顶壁上方和/或所述第一单筒的底壁下方间隔设置有层板,以形成用于所述第一单筒的所述检修空间;所述第二单筒的顶壁上方和/或所述第二单筒的底壁下方间隔设置有层板,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东毛正凯栾好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山青华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