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34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壳体限定出容纳腔,壳体上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电芯,电芯设于容纳腔内,电芯具有正极和负极,负极与壳体连接;馈通组件,馈通组件穿设于安装孔,馈通组件的轴向一端与正极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容量测试设备的正极探针抵接以进行充放电,馈通组件与壳体绝缘,馈通组件的远离壳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防滑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通过在馈通组件上设置用于阻止正极探针相对馈通组件的端面滑动的防滑部,在电池容量测试过程中,可以避免正极探针相对馈通组件表面滑动,进而避免正极探针和壳体接触造成电池短路,有利于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有利于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有利于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蓄能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电池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储能供能装置。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完成装配的电池进行电池容量的测试,以保证电池容量符合设计指标。
[0003]在化成和分容步骤中,容量测试设备的正极探针会与电池馈通组件中的连接柱接触,负极探针与壳体接触,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正极探针容易在连接柱表面打滑的问题,若正极探针与带负电的电池壳体接触,则容易导致电池正、负极短路,影响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通过在馈通组件的外端面上设置阻止正极探针滑动的防滑部,在电池容量测试过程中,可以避免容量测试设备的正极探针相对馈通组件表面滑动,进而避免电池短路,提升测试安全性。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负极与所述壳体连接;馈通组件,所述馈通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馈通组件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正极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容量测试设备的正极探针接触以进行充放电,所述馈通组件与所述壳体绝缘,所述馈通组件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防滑部。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通过在馈通组件上设置用于阻止正极探针相对馈通组件的端面滑动的防滑部,在电池的化成和分容步骤中,可以避免正极探针因与馈通组件的接触面积小而相对馈通组件表面滑动,进而避免带正电的正极探针和带负电的壳体接触所造成的电池短路,有利于保证电池容量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馈通组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接部、过渡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抵接,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积均大于所述过渡部的截面积;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覆所述连接柱的外周壁,以隔开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壳体;所述防滑部形成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绝缘套中的至少一个的沿轴向的外端面。
[0008]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防滑部为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朝外开口的防滑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槽形成于所述连接柱,所述防滑槽呈环状,所述正极探针与所述连接柱的接触点位于所述防滑槽的内侧,所述防滑槽为至少一个。
[0010]可选地,当所述防滑槽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防滑槽呈同心布置。
[0011]可选地,当所述防滑槽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防滑槽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外端面还形成有呈阵列布置的多个防滑凹坑,所述防滑槽包围多个所述防滑凹坑。
[0013]可选地,所述防滑凹坑的深度小于所述防滑槽的深度。
[0014]可选地,所述绝缘套的外端面不凸出于所述连接柱的外端面。
[00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面周沿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缺口,所述绝缘套的外端面的内周沿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共同组成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朝外开口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构成所述防滑部。
[0016]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槽形成于所述绝缘套的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的外端面。
[0017]可选地,所述防滑槽的深度H的取值范围为:0<H≤0.5mm,和/或,所述防滑槽的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W≥0.5mm。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电池的爆炸图;
[0022]图3为图2中圈示部位A的放大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35]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七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37]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八的馈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9为图18中所示的馈通组件的剖面图;
[0039]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滑槽的尺寸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00

电池;
[0042]1‑
壳体;11

安装孔;
[0043]2‑
馈通组件;
[0044]21

连接柱;211

第一连接部;212

过渡部;213

第二连接部;
[0045]22

绝缘套;221

第一包覆部;222

包覆过渡部;223

第二包覆部;
[0046]23

防滑槽;231

第一缺口;232

第二缺口;24

防滑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8]现代社会,电池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储能供能装置。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完成装配的电池进行电池容量的测试,以保证电池容量符合设计指标。
[0049]在化成和分容步骤中,电池容量测试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负极与所述壳体连接;馈通组件,所述馈通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馈通组件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正极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容量测试设备的正极探针接触以进行充放电,所述馈通组件与所述壳体绝缘,所述馈通组件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防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通组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接部、过渡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抵接,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积均大于所述过渡部的截面积;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包覆所述连接柱的外周壁,以隔开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壳体;所述防滑部形成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绝缘套中的至少一个的沿轴向的外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为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朝外开口的防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槽形成于所述连接柱,所述防滑槽呈环状,所述正极探针与所述连接柱的接触点位于所述防滑槽的内侧,所述防滑槽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伊阳成海袁文兵谢继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