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81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申请提供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修复导管包括导管部和设于导管部远端的球囊部。球囊部包括内球囊和设于内球囊外部的外球囊,内球囊和外球囊之间形成输药腔,且内球囊和外球囊的远端密封连接,近端不连接以使输药腔与导管部流体连通。内球囊内部与导管部流体连通,外球囊的外侧设有第一药物涂层,输药腔用于输送第二药物,第一药物涂层至少包括第一药物,第一药物与第二药物用于发生成键反应以修复破损管腔。本申请采用在外球囊外设置第一药物涂层,在外球囊和内球囊形成的输药腔内输送第二药物,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均为现有药物,两者可以发生成键反应从而使破裂的血管得以修复。破裂的血管得以修复。破裂的血管得以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内血管破裂后,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大致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具体的,如果是毛细血管破裂,或者不太重要的血管破裂,可以使用纱布加绷带,对局部进行加压包扎,通过按压止血的方式减少出血,同时口服或输入止血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如果出血很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在麻醉状态下切开组织,将相应的血管进行缝扎或进行断端的吻合,如果血管损伤长度较大,或者软组织覆盖较困难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血管移植;如果血管破裂出血较多时,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一般是通过临床介入方法,在血管内介入一导丝,向血管破裂部位注入栓塞药剂进行止血。或采用经血管介入的方法,使用血管封堵器、血管缝合器等进行治疗。
[0003]现有技术中极少有关于人体内血管破裂后采用管腔破损修复导管的报道。现有技术中有关于导管介入治疗血管狭窄或血栓的相关报道:例如CN115531692A中,采用载有药物的球囊输送至病变部位,球囊释放药物使药物充分释放于病变部位。再例如CN217366870U中,在内球囊和外球囊之间形成输药腔,通过加压作用使输药腔内的药物在病变部位释放。
[0004]综上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导管主要作用在于治疗血管狭窄或血栓,而面临血管破裂的治疗并不适用,本申请旨在开发一种修复导管,主要应用于血管破裂修复,当然也适用于血管狭窄或血栓的治疗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采用在外球囊外涂覆第一药物涂层,在外球囊和内球囊形成的输药腔内输送第二药物,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均为现有药物,两者可以发生成键反应从而使破裂的血管得以修复。另外,内球囊的横截面非圆形,外球囊设置易破裂处;优选的内球囊横截面为带有凹凸型的类圆形,例如内球囊设有多个内膜凹陷部,凹部与外球囊的易破裂处位置对应,内膜凹陷部与外球囊形成足够空间的输药腔以保证良好的输送药物的功能,且避免在压力状态导致外层膜受压过大导致整体破裂,而造成手术风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所述修复导管包括导管部和设于所述导管部远端的球囊部;
[0007]所述球囊部包括内球囊和设于所述内球囊外部的外球囊,所述内球囊和外球囊之间形成输药腔,且所述内球囊和外球囊的远端密封连接,近端不连接以使所述输药腔与所述导管部流体连通;
[0008]所述内球囊内部与所述导管部流体连通;
[0009]所述外球囊的外侧设有第一药物涂层,所述输药腔用于输送第二药物,所述第一
药物涂层至少包括第一药物,所述第一药物与所述第二药物用于发生成键反应以修复破损管腔。一般的,所述外球囊受压部分破裂后释放所述第二药物,通过所述导管部向内球囊内部输送压力,从而使外球囊受压部分破裂,该方法为现有技术中药物经过球囊输药腔的输送到靶区的常见方式。
[0010]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药物涂层厚度为0.01μm~5mm,根据实际需求可选0.01μm~10μm,或10~100μm,或100μm~1mm,或1~2mm,或2~3mm,或3~4mm,或4~5mm。第一药物涂层采用超声喷涂、浸涂方式、气相沉积、或表面刷涂等方式制备,上述制备方法均为现有技术的常规方法。
[00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管部设有导丝通道、加压通道和输药通道,各通道均沿导管部自身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球囊部的远端与所述导丝通道的外壁密封连接;
[0012]所述加压通道的远端与所述内球囊的内部流体连通,近端用于外接加压件;
[0013]所述输药通道的远端与所述输药腔流体连通,近端用于外接加药件。
[00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导丝通道两端开口且所述导丝通道贯穿所述球囊部。
[00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管部的近端设有导丝输入管、加压输入管和加药输入管;
[0016]所述导丝输入管与所述导丝通道连通;所述加压输入管和加药输入管分别与所述加压通道和输药通道流体连通。
[001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球囊设有多个易破裂部。
[001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易破裂部处的囊壁薄于所述外球囊其他处的囊壁;和/或,所述外球囊设有多个外膜凹陷部以分别形成多个所述易破裂部。
[001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球囊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和/或,所述内球囊设有多个内膜凹陷部。
[00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各所述内膜凹陷部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球囊。
[002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各所述易破裂部与各所述内膜凹陷部位置相对应。
[002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药物为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亲水多臂聚合物,所述第二药物为含有氨基或巯基的聚合物。
[0023]如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申请通过采用在外球囊外设置含有第一药物的第一药物涂层,在外球囊和内球囊形成的输药腔内输送第二药物,第一药物和第二药物均为现有药物,两者可以发生成键反应从而使破裂的血管得以修复。
[0025]2)内球囊的横截面非圆形,外球囊设置易破裂处。例如内球囊设有多个内膜凹陷部,凹部与外球囊的易破裂处位置对应,内膜凹陷部与外球囊形成足够空间的输药腔以保证良好的输送药物的功能,且避免在压力状态导致外层膜受压过大导致整体破裂,而造成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的正视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图2中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的B

B向剖视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图3中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图2中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的A

A向剖视图。
[003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导管部
[0033]11
ꢀꢀꢀꢀꢀꢀꢀꢀꢀꢀꢀꢀꢀꢀꢀꢀꢀꢀꢀꢀꢀꢀ
导丝通道
[0034]111
ꢀꢀꢀꢀꢀꢀꢀꢀꢀꢀꢀꢀꢀꢀꢀꢀꢀꢀꢀꢀꢀ
导丝输入管
[0035]112
ꢀꢀꢀꢀꢀꢀꢀꢀꢀꢀꢀꢀꢀꢀꢀꢀꢀꢀꢀꢀꢀ
显影标记
[0036]12
ꢀꢀꢀꢀꢀꢀꢀꢀꢀꢀꢀꢀꢀꢀꢀꢀꢀꢀꢀꢀꢀꢀ
加压通道
[0037]121
ꢀꢀꢀꢀꢀꢀꢀꢀꢀꢀꢀꢀꢀꢀꢀꢀꢀꢀꢀꢀꢀ
加压输入管
[0038]13
ꢀꢀꢀꢀꢀꢀꢀꢀꢀꢀꢀꢀꢀꢀꢀꢀꢀꢀꢀꢀꢀꢀ
输药通道
[0039]1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导管包括导管部(1)和设于所述导管部(1)远端的球囊部(2);所述球囊部(2)包括内球囊(21)和设于所述内球囊(21)外部的外球囊(22),所述内球囊(21)和外球囊(22)之间形成输药腔(100),且所述内球囊(21)和外球囊(22)的远端密封连接,近端不连接以使所述输药腔(100)与所述导管部(1)流体连通;所述内球囊(21)内部与所述导管部(1)流体连通;所述外球囊(22)的外侧设有第一药物涂层,所述输药腔(100)用于输送第二药物,所述第一药物涂层至少包括第一药物,所述第一药物与所述第二药物用于发生成键反应以修复破损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部(1)设有导丝通道(11)、加压通道(12)和输药通道(13);所述球囊部(2)的远端与所述导丝通道(11)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加压通道(12)的远端与所述内球囊(21)的内部流体连通,近端用于外接加压件;所述输药通道(13)的远端与所述输药腔(100)流体连通,近端用于外接加药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通道(11)两端开口且所述导丝通道(11)贯穿所述球囊部(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破损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翔陈毅生崔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赢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