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74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左端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框体左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人们将待检测供工件放置于转动座的内表面,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气缸伸缩,气缸带动夹板向内侧运动,夹板将工件夹住,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工作,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皮带链带动螺纹杆转动,达到了自动化程度高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检验工装不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功能,导致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求的问题。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盘管检验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工装
,具体地说,涉及多孔盘管检验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生产加工领域的“工装”即生产过程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
[0003]如技术(公开号:201922379672.9)公开了一种管件检验的夹持工装,包括用于夹持管件的夹持件和用于与检验工作台的法兰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夹持件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夹持并固定管件的空间。本技术的夹持工装具有与检验工作台的法兰连接的连接件,使待检验管件不需要在端部焊接连接法兰盘,即可与检验工作台连接;连接件和夹持件共同形成夹持固定管件的空间,又能够对管件进行固定和限位,简化了管件检验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而现有的检验工装不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功能,导致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多孔盘管检验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检验工装不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功能,导致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孔盘管检验工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左端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框体左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左右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框体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框,所述转动框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为长方形,且壳体为对称设置。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座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滚珠,且滚珠为对称设置。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框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且第二防护壳位于第三伺服电机的外表面。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摄像头的底部为拍摄端,且摄像头位于转动座的上方。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座为U形,且转动座位于升降板的上方。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顶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且第一防护壳位于第二伺服电机的外表面。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电池盒,且电池盒正面的中端开设有充电孔。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支撑腿为对称设置。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中,通过自动化结构的设置,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升降块带动升降板向上运动,第四伺服电机带动转动座转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框转动,第三伺服电机带动摄像头转动调节,实现了自动化调节的目的。
[0019]2、本技术中,通过稳定结构的设置,当转动座转动时,转动座带动滚珠在升降板的顶部滚动,使转动座转动的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第二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第四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气缸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电池盒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框体;2、升降板;3、支撑腿;4、转动框;5、第一防护壳;6、第二防护壳;7、转动座;8、壳体;9、第一伺服电机;10、升降块;11、螺纹杆;12、第二伺服电机;13、摄像头;14、第三伺服电机;15、夹板;16、第四伺服电机;17、气缸;18、电池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包括框体1,框体1顶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5,且第一防护壳5位于第二伺服电机12的外表面,
框体1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电池盒18,且电池盒18正面的中端开设有充电孔,框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且支撑腿3为对称设置,框体1左端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1,框体1左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9,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螺纹杆11传动连接,螺纹杆11外表面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0,升降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升降板2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16,第四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7,转动座7为U形,且转动座7位于升降板2的上方,转动座7左右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壳体8,壳体8为长方形,且壳体8为对称设置,壳体8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气缸17,气缸17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15,框体1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框4,转动框4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6,且第二防护壳6位于第三伺服电机14的外表面,转动框4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14,第三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3,摄像头13的底部为拍摄端,且摄像头13位于转动座7的上方。
[0031]其中:人们将待检测供工件放置于转动座7的内表面,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气缸17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左端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框体(1)左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螺纹杆(11)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1)外表面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0),所述升降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所述升降板(2)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16),所述第四伺服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左右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壳体(8),所述壳体(8)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气缸(17),所述气缸(17)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15),所述框体(1)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框(4),所述转动框(4)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14),所述第三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盘管检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为长方形,且壳体(8)为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聪
申请(专利权)人:赛思柏欧安徽工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