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53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具有围成光学腔的内壁,内壁包括倾斜连接设置的底壁和第一侧壁,底壁朝向光学腔的开口,第一侧壁远离底壁的一端用于固定光学膜层;反射片,至少贴设于底壁以及第一侧壁;和背光源,设置于底壁,背光源包括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一灯珠,第一灯珠包括发光件和罩设于发光件的反射式透镜;其中,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朝向与该反射式透镜相邻的第一侧壁;沿垂直于底壁的方向,第一部分高于第二部分。本申请的背光模组可以使得显示设备各处的亮度更加均匀。各处的亮度更加均匀。各处的亮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显示屏等显示设备逐渐普及到普通消费者的家中。
[0003]以电视为例,相关技术中,电视的背板包括底壁以及围绕底壁设置以形成光学腔的侧壁。其中,侧壁是和底壁倾斜设置的,而电视的背光源又是采用反射式透镜进行出光的,当反射式透镜周侧表面的出光角度较小时,部分反射式透镜周侧表面的出射光容易被相邻的侧壁截断而无法射向光学膜层的边缘处,进而相应地造成电视的显示面边缘处偏暗、中间部分偏亮,最终导致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下降。
[000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可以使得显示设备各部分的亮度更加均匀。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07]背板,具有围成光学腔的内壁,所述内壁包括倾斜连接设置的底壁和第一侧壁,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光学腔的开口,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用于固定光学膜层;
[0008]反射片,至少贴设于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和
[0009]背光源,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背光源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一灯珠,所述第一灯珠包括发光件和罩设于所述发光件的反射式透镜;
[0010]其中,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朝向与该反射式透镜相邻的第一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高于所述第二部分。
[0011]可选的,所述反射式透镜还包括背向所述底壁的顶面,所述顶面为朝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凹陷的曲面,所述曲面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反射式透镜的轴心线上,以使得所述顶面能够将所述发光件发射的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后射出。
[0012]可选的,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包括环绕连接于所述顶面的第一环形面,所述第一环形面垂直于所述底壁。
[0013]可选的,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还包括第二环形面,所述第二环形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面靠近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二环形面为外凸的凸曲面。
[0014]可选的,所述反射式透镜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5毫米。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2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
[0016]可选的,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高度为Ha,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高度为Hb,Ha与Hb的比值在1.15和1.5之间。
[0017]可选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灯条,所述灯条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灯珠,所述灯
条安装于所述底壁。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底壁靠近每个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灯条。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背光模组。
[0020]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将第一部分设置为和第二部分齐高,第一部分的顶部就可以从更高的位置出射光线,以使得第一部分出射的光线可以射向相对于底壁更高的位置。故而,第一部分出射的光线更容易射向第一侧壁远离底壁的一端,以使得第一部分顶部出射的光线被反射片也可以射向光学膜层更边缘的位置。甚至于,第一部分出射的光线中与底壁夹角较大的部分可以直接射向光学膜层的边缘处。那么,反射式透镜的出射光线就可以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光学膜层的中间和边缘部分,以使得显示设备的各处亮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相关技术中第三灯珠的光路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第一灯珠的光路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所示第一灯珠的立体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相关参数的示意图。
[0027]图6位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整体光路示意图。
[0028]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0029]100、背板;
[0030]11、底壁;12、第一侧壁;
[0031]200、反射片;
[0032]300、第一灯珠;300a、第三灯珠;
[0033]31、发光件;31、反射式透镜;32、反射式透镜;321、第一部分;322、第二部分;323、顶面;324、第一环形面;325、第二环形面;
[0034]400、光学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可以运用于显示设备中作为背光源,也可以是运用于一些智能家电诸如洗衣机、冰箱的显示屏中作为显示屏的背光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以背光模组运用于显示设备为例,显示设备可以是电视、手机、掌上平板电脑、会议平板或者教育机等。当然,显示设备还可以是车载导航仪、笔记本电脑等,本
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37]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背板100、反射片200以及背光源。背板100具有围成光学腔的内壁。内壁包括倾斜连接设置的底壁11和第一侧壁12,底壁11朝向光学腔的开口,第一侧壁12远离底壁11的一端用于固定光学膜层400。反射片200至少贴设于底壁11以及第一侧壁12。背光源设置于底壁11。
[0038]故而,光学膜层400诸如扩散板、偏光片、增亮片、量子点膜等设置在光学腔的开口处以后,背光源可以发光以点亮光学膜层400,最终点亮整个显示设备以实现整个显示设备的成像。其中,在背光源发射光线中,部分光线未直接射向光学膜层400的会被反射片200反射至光学膜层400中,以及部分被光学膜层400反射回光学腔内的光线也由反射片200再次反射至光学膜层400,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以提高显示设备最终成像的亮度。
[0039]请继续参考图2,图2为相关技术中第三灯珠的光路示意图。相关技术中,背光源可以包括若干个第三灯珠300a。由于反射片200贴设在第一侧壁12和底壁11上的部分是倾斜设置的,那么靠近第一侧壁12的第三灯珠300a发射的光线容易被相邻的第一侧壁12截断而无法射向光学膜层靠近第一侧壁12的一侧边缘处。具体而言,请参见图2中光线b从第三灯珠300a出射后形成的光线b1,第三灯珠300a朝向相邻的第一侧壁12的侧表面出光角度较小,故而第三灯珠300a朝向相邻的第一侧壁12的侧表面的出射光只能射向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具有围成光学腔的内壁,所述内壁包括倾斜连接设置的底壁和第一侧壁,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光学腔的开口,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用于固定光学膜层;反射片,至少贴设于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和背光源,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背光源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一灯珠,所述第一灯珠包括发光件和罩设于所述发光件的反射式透镜;其中,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朝向与该反射式透镜相邻的第一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高于所述第二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透镜还包括背向所述底壁的顶面,所述顶面为朝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凹陷的曲面,所述曲面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反射式透镜的轴心线上,以使得所述顶面能够将所述发光件发射的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后射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透镜的周侧表面包括环绕连接于所述顶面的第一环形面,所述第一环形面垂直于所述底壁。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树华闫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