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08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灯板,用于承载灯珠;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灯板上;多个光学结构,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每一所述光学结构均设有光学孔,每一所述光学孔对应容纳一个所述灯珠,以限制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的发散角度。通过对每一灯珠对应设置一个光学结构,光学结构的光学孔可以限制灯珠发出的光的扩散角度,也即限制部分光角较大的光源,由此可以减少光晕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显示装置显示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灯珠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了巨量灯珠,并有区域调光(localdimming)技术的加持,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对比直下式(dled)和侧入式(eled)有显著提高。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光晕明显,容易导致显示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减少显示装置的光晕现象,进而提升显示的均匀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灯板,用于承载灯珠;

4、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灯板上;

5、多个光学结构,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每一所述光学结构均设有光学孔,每一所述光学孔对应容纳一个所述灯珠,以限制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的发散角度。

6、可选的,每一所述光学孔朝向所述灯珠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灯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光学孔靠近所述灯板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光学孔远离所述灯板一端的直径。

7、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8、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灯板上,并与所述多个光学结构连接。

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多个光学结构一体成型。

10、可选的,任一所述光学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板的高度。

11、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12、支撑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光学结构间隔。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和/或

14、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光学结构的高度。

15、可选的,每一所述光学结构的形状均为方形;和/或

16、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透镜,每一所述透镜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光学孔内,并罩设一个所述灯珠。

17、可选的,每一所述光学结构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设置有白色油墨,所述白色油墨的反射率大于80%。

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19、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20、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21、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对每一灯珠对应设置一个光学结构,光学结构的光学孔可以限制灯珠发出的光的扩散角度,也即限制部分光角较大的光源,由此可以减少光晕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显示装置显示的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孔朝向所述灯珠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灯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光学孔靠近所述灯板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光学孔远离所述灯板一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多个光学结构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光学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结构的形状均为方形;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结构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设置有白色油墨,所述白色油墨的反射率大于80%。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学孔朝向所述灯珠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灯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光学孔靠近所述灯板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光学孔远离所述灯板一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多个光学结构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光学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孙雄黎芳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