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具有:模具结构本体,能够与上模连接;支撑座,设置在模具结构本体上;翻边刀块,滑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翻边刀块内设有滑槽;阻尼机构,连接支撑座和翻边刀块;底座,能够与下模连接,底座能够与翻边刀块配合;冲头组件,滑动安装在翻边刀块的滑槽内;冲头组件具有:后座,滑动安装在滑槽内,后座的末端为斜面;支撑座上设有与后座的斜面适配的斜块;冲头,与后座连接,冲头能够伸入滑槽,在保证翻边质量和冲孔精度的前提下,将原来前工序翻边后工序冲孔的工艺方案,优化为同一工序实现翻边冲孔,从而减少一个冲压件成型工序,少开发一套模具,降低模具开发成本。降低模具开发成本。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3]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汽车车型升级换代越来越频繁,冲压件模具开发越来越多,但许多冲压件大体造型基本一致,产品数据局部发生变化,为了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减少冲压件成型工序以及实现模具结构共用愈发重要。
[0004]CN211464508U
‑
修边侧分离、冲孔侧冲孔翻边、冲孔侧冲孔翻边三工序合模模具,公开了一种修边侧分离、冲孔侧冲孔翻边、冲孔侧冲孔翻边三工序合模模具,三工序合模模具内安装了三套模芯,中间的模芯对工件进行修边分离后,其两侧的模芯可以对分离开的工件同时进行冲孔侧冲孔翻边,同时三工序模具内还整合安装有修边分离模刀、冲孔冲头、侧冲孔装置,实现了工件在一套模具内多工序同步完成的目的,结构复杂,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在保证翻边质量和冲孔精度的前提下,将原来前工序翻边后工序冲孔的工艺方案,优化为同一工序实现翻边冲孔,从而减少一个冲压件成型工序,少开发一套模具,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具有:
[0007]模具结构本体,能够与上模连接;
[0008]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模具结构本体上;
[0009]翻边刀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翻边刀块内设有滑槽;
[0010]阻尼机构,连接所述支撑座和翻边刀块;
[0011]底座,能够与下模连接,所述底座能够与翻边刀块配合;
[0012]冲头组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翻边刀块的滑槽内;
[0013]所述冲头组件具有:
[0014]后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后座的末端为斜面;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后座的斜面适配的斜块;
[0015]冲头,与所述后座连接,所述冲头能够伸入滑槽。
[0016]所述冲头上还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面与翻边刀块的滑槽的内壁配合。
[0017]所述底座的两侧设有滑块,所述翻边刀块的两侧设有与滑块适配的导槽。
[0018]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聚氨酯块。
[0019]所述阻尼机构为氮气缸,所述氮气缸共有两个。
[0020]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聚氨酯块。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保证翻边质量和冲孔精度的前提下,将原来前工序翻边后工序冲孔的工艺方案,优化为同一工序实现翻边冲孔,从而减少一个冲压件成型工序,少开发一套模具,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的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的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模具结构本体,2、底座,3、氮气缸,4、翻边刀块,5、支撑座,6、冲头组件,7、后座,8、滑槽,9、冲头,10、让位孔,11、聚氨酯块,12、导槽,13、滑块,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见图1
‑
4,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具有:模具结构本体1,能够与上模连接;支撑座5,设置在模具结构本体1上;翻边刀块4,滑动安装在支撑座5上;翻边刀块4内设有滑槽8;阻尼机构,连接支撑座5和翻边刀块4;底座2,能够与下模连接,底座2能够与翻边刀块4配合;冲头组件6,滑动安装在翻边刀块4的滑槽8内;通过上模带动整个模具结构本体1上下运动。模具结构本体1安装于上模上,底座2安装于下模上,上模下行时,模具结构本体1下行,在氮气缸3的支撑作用下,翻边刀块4与模具结构本体1同步下行,对零件进行翻边,下行行程超过翻边高度时,翻边刀块4接触到底座2,底座2上方设有聚氨酯,起缓冲作用。
[0029]冲头组件6具有:后座7,滑动安装在滑槽8内,后座7的末端为斜面;支撑座5上设有与后座7的斜面适配的斜块;冲头9,与后座7连接,冲头能够伸入滑槽8。冲头组件6通过支撑座5上的斜块和后座7末端为斜面的配合运动。氮气缸3因受力开始压缩,翻边刀块4两侧设有滑槽12,支撑座5两侧设有与滑槽12配合使用的滑块13,当翻边刀块4下端接触到底座2上端后,由于支撑座5是继续下行的,因此翻边刀块4相对支撑座5上行,此时,冲头组件6的后座7在翻边刀块4内的滑槽8滑动,冲头组件6的弹簧14开始压缩,冲头组件6的聚氨酯先从翻边刀块4的让位孔10内伸出,起压料作用,然后冲头9从翻边刀块4的让位孔10内伸出对零件进行冲孔。
[0030]冲头上还套装有弹簧14,弹簧14的端面与翻边刀块4的滑槽8的内壁配合,起到回位作用。
[0031]底座2的两侧设有滑块13,翻边刀块4的两侧设有与滑块13适配的导槽12,起到导向作用。
[0032]底座2上还设有聚氨酯块11,底座2上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聚氨酯块11。起到缓冲作用。
[0033]阻尼机构为氮气缸3,氮气缸3共有两个,起到阻尼作用,在上模带动模具结构本体1下行时,模具结构本体1的支撑座5上的斜块能够推动冲头组件6,起到冲压作用。
[0034]使用时,将零件放置于冲压模具下模上,模具结构本体1安装于上模上,底座2安装于下模上,上模下行时,模具结构本体1下行,在氮气缸3的支撑作用下,翻边刀块4与模具结构本体1同步下行,对零件进行翻边,下行行程超过翻边高度时,翻边刀块4接触到底座2,底座2上方设有聚氨酯,起缓冲作用,氮气缸3因受力开始压缩,翻边刀块4两侧设有滑槽12,支撑座5两侧设有与滑槽12配合使用的滑块13,当翻边刀块4下端接触到底座2上端后,由于支撑座5是继续下行的,因此翻边刀块4相对支撑座5上行,此时,冲头组件6的后座7在翻边刀块4内的滑槽8滑动,冲头组件6的弹簧14开始压缩,冲头组件6的聚氨酯先从翻边刀块4的让位孔10内伸出,起压料作用,然后冲头9从翻边刀块4的让位孔10内伸出对零件进行冲孔。
[0035]采用上述的结构后,在保证翻边质量和冲孔精度的前提下,将原来前工序翻边后工序冲孔的工艺方案,优化为同一工序实现翻边冲孔,从而减少一个冲压件成型工序,少开发一套模具,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模具结构本体,能够与上模连接;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模具结构本体上;翻边刀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翻边刀块内设有滑槽;阻尼机构,连接所述支撑座和翻边刀块;底座,能够与下模连接,所述底座能够与翻边刀块配合;冲头组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翻边刀块的滑槽内;所述冲头组件具有:后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后座的末端为斜面;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后座的斜面适配的斜块;冲头,与所述后座连接,所述冲头能够伸入滑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同工序翻边冲压的模具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查向阳,刘玉山,王治恩,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