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管线分离的可熔接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99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管线分离的可熔接接线盒,包括第一层基座,所述第一层基座设有三个纵向槽,所述第一层基座上方设有第二层基座,所述第二层基座设有三个横向槽,所述纵向槽及所述横向槽内均穿设有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基础上实现电路布置并控制装饰层厚度、保障室内净宽。保障室内净宽。保障室内净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管线分离的可熔接接线盒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来说,涉及应用于管线分离的可熔接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在设备管线布设方面,传统做法需要现场破坏墙面(开槽),将管道和电路暗装后再进行墙面修复。传统做法工序复杂,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施工粉尘对人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工程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且传统做法各线路在墙体内部混杂布置,维护检修困难,不利于后期改造调整。
[0003]对此,装配式建筑领域提出了管线分离做法:管线分离是指电器、给排水和采暖管线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做法,具有提升施工透明度、降低管线维修/更换难度、不破坏结构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安全稳定等优势。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

2017)中,管线分离属于装配式建筑评分的加分项。
[0004]但对于布设室内装饰板的内墙而言,管线分离的做法会使装饰层厚度增加,由此造成室内净宽损失。另外,由于室内电路通常需要分线处理,因此现有技术在进行装饰板后方电线管路的安装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管线分离的可熔接接线盒,包括第一层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基座(1)设有三个纵向槽(11),所述第一层基座(1)上方设有第二层基座(2),所述第二层基座(2)设有三个横向槽(21),所述纵向槽(11)及所述横向槽(21)内均穿设有铜片(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槽(11)由右至左依次为纵向槽一(111)、纵向槽二(112)、纵向槽三(113),所述横向槽(21)由后至前依次为横向槽一(211)、横向槽二(212)、横向槽三(213),所述横向槽一(211)通过基座孔一(221)与所述纵向槽一(111)连接,所述横向槽二(212)通过基座孔二(222)与所述纵向槽二(112)连接,所述横向槽三(213)通过基座孔三(223)与所述纵向槽三(1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基座(2)上方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4)设有位于所述基座孔一(221)上方的盖板孔一(411)、位于所述基座孔二(222)上方的盖板孔二(412)、位于所述基座孔三(223)上方的盖板孔三(4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3)包括纵向铜片(31)及横向铜片(32),所述纵向铜片(31)包括位于所述纵向槽一(111)内的纵向铜片一(311)、位于所述纵向槽二(112)内的纵向铜片二(312)、位于所述纵向槽三(113)内的纵向铜片三(313),所述横向铜片(32)包括位于所述横向槽一(211)内的横向铜片一(321)、位于所述横向槽二(212)内的横向铜片二(322)、位于所述横向槽三(213)内的横向铜片三(323),所述纵向铜片一(311)与所述横向铜片一(321)连接,所述纵向铜片二(312)与所述横向铜片二(322)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李怀阳凌浩然刘双吉邵巧珍郭喜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达诺筑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