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39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包括基座及盒盖,所述基座上方设有铜片,所述铜片的一端或两端设有接线头,所述铜片包括三个横向铜片,三个所述横向铜片各连接有一个纵向铜片,相邻的所述铜片之间填充有绝缘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基础上实现电路布置并控制装饰层厚度、保障室内净宽。保障室内净宽。保障室内净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来说,涉及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在设备管线布设方面,传统做法需要现场破坏墙面(开槽),将管道和电路暗装后再进行墙面修复。传统做法工序复杂,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施工粉尘对人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工程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且传统做法各线路在墙体内部混杂布置,维护检修困难,不利于后期改造调整。
[0003]对此,装配式建筑领域提出了管线分离做法:管线分离是指电器、给排水和采暖管线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做法,具有提升施工透明度、降低管线维修/更换难度、不破坏结构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安全稳定等优势。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

2017)中,管线分离属于装配式建筑评分的加分项。
[0004]但对于布设室内装饰板的内墙而言,管线分离的做法会使装饰层厚度增加,由此造成室内净宽损失。另外,由于室内电路通常需要分线处理,因此现有技术在进行装饰板后方电线管路的安装过程中仍需破坏主体结构来形成接线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该接线盒采用扁平式铜片实现电路分线,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基础上实现电路布置并控制装饰层厚度、保障室内净宽。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包括基座及盒盖,所述基座上方设有铜片,所述铜片的一端或两端设有接线头,所述铜片包括三个横向铜片,三个所述横向铜片各连接有一个纵向铜片。
[0008]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横向铜片由后至前依次为横向铜片一、横向铜片二、横向铜片三,所述纵向铜片由左至右依次为纵向铜片一、纵向铜片二、纵向铜片三,所述横向铜片一与所述纵向铜片三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二与所述纵向铜片二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三与所述纵向铜片一连接。
[0009]优选地,在本技术中,相邻的所述铜片之间填充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为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硅胶、绝缘陶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优选地,在本技术中,三个所述横向铜片左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三个所述纵向铜片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所述横向铜片一中部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及所述纵向铜片二,所述横向铜片一右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三中部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二中部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所述横向铜片二右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二中部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三右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一连接。
[0011]优选地,在本技术中,三个所述横向铜片左端及右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三个
所述纵向铜片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所述横向铜片一中部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及所述纵向铜片二之后与所述纵向铜片三中部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二中部分别从左右两侧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及所述纵向铜片三之后与所述纵向铜片二中部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三中部左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一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三中部右侧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二及所述纵向铜片三。
[0012]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接线头为片状接线头,所述片状接线头设有接线螺丝孔。
[0013]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接线头为块状接线头,所述块状接线头设有接线螺丝孔及接线孔,所述接线螺丝孔与所述接线孔贯通。
[0014]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基座四角设有固定孔。
[0015]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盒盖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边缘连接有开合盖,所述开合盖下端设有卡接件,所述基座边缘设有与所述卡接件配套的卡接台。
[0016]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基座上方设有第一层绝缘体,所述第一层绝缘体的孔腔与所述纵向铜片外径及所述横向铜片底部外形契合,所述第一层绝缘体上方设有第二层绝缘体,所述第二层绝缘体的孔腔与所述横向铜片中部外形契合,所述第二层绝缘体上方设有第三层绝缘体,所述第三层绝缘体的孔腔与所述横向铜片顶部外形契合。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偏平的横向铜片及纵向铜片能够满足室内常见分线场景(一分二、一分三),并且分线盒的厚度能够控制在1cm以下,该尺寸小于常见内装横竖龙骨/连接件尺寸,不会对常见内装墙板的安装空间造成负面影响;由于无需手工绑扎,不存在线路弯折,采用本技术能够提升接线施工/维修的标准化作业程度和施工质量;本技术配套扁平式线管,能够使装饰板与内墙之间的间隙控制在1cm以下,由此在不破坏墙体的基础上控制装饰层厚度,保障室内净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一;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二;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三;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盒整体结构的示意图一;
[002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盒整体结构的示意图二;
[002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层绝缘体的示意图;
[0026]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层绝缘体的示意图;
[0027]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层绝缘体的示意图;
[0028]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盒盖的示意图;
[0029]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铜片的示意图;
[0030]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向铜片的示意图一;
[0031]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向铜片的示意图二;
[0032]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铜片的示意图一;
[0033]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铜片的示意图二;
[0034]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铜片的示意图三;
[0035]图中:1、基座;11、固定孔;12、卡接台;13、盒壁;2、盒盖;21、固定盖;22、开合盖;221、卡接件;3、铜片;301、固定卡;31、横向铜片;311、横向铜片一;312、横向铜片二;313、横向铜片三;32、纵向铜片;321、纵向铜片一;322、纵向铜片二;323、纵向铜片三;4、接线头;401接线螺丝孔;402、接线孔;41、片状接线头;42、块状接线头;5、绝缘体;501、孔腔;502、连接孔;51、第一层绝缘体;52、第二层绝缘体;53、第三层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管线分离的接线盒,包括基座(1)及盒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方设有铜片(3),所述铜片(3)的一端或两端设有接线头(4),所述铜片(3)包括三个横向铜片(31),三个所述横向铜片(31)各连接有一个纵向铜片(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铜片(31)由后至前依次为横向铜片一(311)、横向铜片二(312)、横向铜片三(313),所述纵向铜片(32)由左至右依次为纵向铜片一(321)、纵向铜片二(322)、纵向铜片三(323),所述横向铜片一(311)与所述纵向铜片三(323)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二(312)与所述纵向铜片二(322)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三(313)与所述纵向铜片一(3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铜片(3)之间填充有绝缘体(5),所述绝缘体(5)为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硅胶、绝缘陶瓷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横向铜片(31)左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4),三个所述纵向铜片(32)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4),所述横向铜片一(311)中部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321)及所述纵向铜片二(322),所述横向铜片一(311)右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三(323)中部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二(312)中部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321),所述横向铜片二(312)右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二(322)中部连接,所述横向铜片三(313)右端与所述纵向铜片一(3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横向铜片(31)左端及右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4),三个所述纵向铜片(32)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所述接线头(4),所述横向铜片一(311)中部跨过所述纵向铜片一(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浩然王旭李怀阳刘双吉郭喜波邵巧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达诺筑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