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85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其是适于安装到车辆的自行车支架(1),其中该自行车支架(1)沿着长度延伸(L)、宽度延伸(w)和高度延伸(h)进行延伸,该自行车支架(1)包括:—平台支撑布置(10),该平台支撑布置用于支撑至少一辆自行车,该平台支撑布置(10)包括用于容纳该至少一辆自行车的一个或多个车轮的至少一个车轮容纳构件(12,14,16),从而支撑诸如横向支撑该自行车;—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该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构造成当该至少一辆自行车正被容纳在该至少一个车轮容纳构件(12,14,16)中时保持并固定该至少一辆自行车,其中该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在自行车支撑状态和自行车装载状态之间重新构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负载支架、绑带和车牌架。绑带和车牌架。绑带和车牌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负载支架,具体地是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诸如用于车辆的自行车支架。本公开还涉及优选地设置在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上的某些部件/元件,诸如绑带和车牌架。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承载负载并且适于安装到车辆的负载支架可在车辆的不同侧安装到该车辆。例如,众所周知的是将负载支架以例如负载承载杆的形式设置在车辆的车顶上。这些负载承载杆还可连接到附加的负载支架,诸如适于在车顶上方承载一辆或多辆自行车的能够连接的自行车支架。
[0003]同样众所周知的是将负载支架安装到车辆的后侧,诸如将负载支架联接到车辆的牵引杆,例如联接到牵引球或任何其他类型的牵引杆联接器。
[0004]安装在后部的负载支架可承载在车辆行驶时被保持并固定到该负载支架的任何类型的负载。通常,该安装在后部的负载支架可被构造为用于承载一辆或多辆自行车的自行车支架。这些自行车可例如能够堆叠在车辆的后部,使得每辆自行车的长度延伸都沿着该车辆的横向延伸进行延伸。
[0005]如上文所提及的负载支架还可包括用于将负载固定到负载支架的一个或多个绑带和棘轮扣。例如,可通过拉紧穿过车轮和/或围绕自行车框架的绑带来固定自行车。
[0006]尽管存在许多类型的不同负载支架,诸如自行车支架,但是仍要努力开发改进的负载支架,诸如更加用户友好的、更稳固的、成本效益更高的和/或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负载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负载支架,诸如自行车支架,并且/或者至少提供一种合适的另选方案,该改进的负载支架缓解了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缺点。本公开的其他目的是提供用于棘轮扣的改进的绑带和用于负载支架的改进的车牌架。
[0008]根据第一方面,该目的至少部分地由适于安装到车辆的自行车支架来实现,其中该自行车支架沿着长度延伸、宽度延伸和高度延伸进行延伸。该自行车支架包括:
[0009]—平台支撑布置,该平台支撑布置用于支撑至少一辆自行车,该平台支撑布置包括用于容纳该至少一辆自行车的一个或多个车轮的至少一个车轮容纳构件,从而支撑诸如横向支撑该自行车;
[0010]—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该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构造成当该至少一辆自行车正被容纳到该至少一个车轮容纳构件中时保持并固定该至少一辆自行车,其中该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能够在自行车支撑状态和自行车装载状态之间重新构造。
[0011]通过提供如本文所公开的自行车支架,实现了更加用户友好的改进的自行车支
架。具体地,通过提供如本文所公开的能够重新构造、调整和/或定位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将实现一辆或多辆自行车的更加用户友好的装载和/或卸载程序。改进包括例如加快装载/卸载程序、降低损坏自行车的风险、实现更稳固且更耐用的构型等。在下文中,将公开与自行车支架相关的有利实施方案以及其他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2]如本文所使用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自行车支撑状态”是指该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定位和/或被构造成可保持并固定自行车的状态。例如,这种状态可以是当该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在如本文所公开的基本上直立的位置中时的状态,以及/或者当该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相对于竖直延伸成诸如45度或更小角度时的状态,当自行车支架安装到车辆时,该竖直延伸对应于高度延伸。
[0013]如本文所使用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自行车装载状态”是指该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定位和/或被构造成使得能够将自行车装载到自行车支架并且/或者从该自行车支架卸载该自行车而不会干扰该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状态,诸如当该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在由自行车支架的长度和宽度延伸限定的平面中延伸时的状态。优选地,该“自行车装载状态”是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将自行车装载到平台支撑布置上的自行车支撑位置,其中该自行车将会至少主要由另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保持并固定,而不会干扰处于该自行车装载状态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
[0014]任选地,该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可能够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重新构造:重新定位;枢转,诸如围绕基本上平行于自行车支架的长度延伸的枢转轴线枢转;伸缩,从而允许该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长度被调整;平移;从该平台支撑布置拆卸和/或附接到该平台支撑布置;弯曲;和滑动。因此,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可允许用户调整和/或实现更有利于装载和/或卸载程序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位置。
[0015]任选地,平台支撑布置可被布置成通过沿着自行车支架的长度延伸一辆接一辆地堆叠自行车来支撑多辆自行车,并且其中平台支撑布置可被布置成使得当自行车由平台支撑布置支撑时,每辆自行车的长度延伸被设置成基本上垂直于自行车支架的长度延伸,诸如沿着宽度延伸。当自行车支架例如通过牵引杆联接器安装在车辆的后部时,该构型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0016]任选地,自行车支架可包括多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其中该自行车支架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单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用于保持并固定多辆自行车中的单辆自行车,并且/或者其中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构造成保持并固定多于一辆自行车,诸如该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每一侧上一辆自行车,如沿着该自行车支架的长度延伸所见。例如,该多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中的每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可包括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到相应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头部,诸如能够枢转的头部。该头部可包括用于将自行车固定到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爪状构件和/或绑带。每个头部可被布置成当用户将自行车装载到自行车支架时面向该用户。例如,自行车支架可被布置成使得当自行车支架安装到车辆时(即,当自行车支架安装在车辆的后部时),每个头部在向后方向上背向车辆。这意味着便于将自行车装载到自行车支架。
[0017]任选地,平台支撑布置可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的至少一对车轮容纳构件,其中该至少一对车轮容纳构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围绕基本上平行于自行车支架的
长度延伸的枢转轴线枢转,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能够围绕相同的枢转轴线枢转,诸如能够相对于彼此同轴枢转。因此,将实现更通用的自行车支架,其中例如可将自行车支架折叠成收起/收缩/非使用状态。再任选地,自行车支架可进一步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将该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和该至少一对车轮容纳构件折叠(即,枢转)到相应的直立位置来实现该收起/收缩/非使用状态,如沿着高度方向或高度延伸所见。例如,该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可在收起/收缩/非使用状态下被设置成如本文所公开的自行车支撑状态。这意味着紧凑的收起/收缩/非使用状态。这还意味着便于用户携带和处理的自行车支架。例如,因此当自行车支架被设置成收起/收缩/非使用状态时,可更容易地将该自行车支架附接到车辆并且/或者从车辆移除该自行车支架。
[0018]任选地,自行车支架可包括多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该多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在相应的固定点处能够附接和/或附接到平台支撑布置,这些固定点沿着自行车支架的长度延伸分布并被设置成沿着该长度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适于安装到用于运输负载的车辆,当所述负载支架是适于安装到车辆的负载支架(1)时,其中所述负载支架(1)沿着长度延伸(L)、宽度延伸(w)和高度延伸(h)进行延伸,所述负载支架(1)包括:—平台支撑布置(10),所述平台支撑布置用于支撑至少一辆自行车,所述平台支撑布置(10)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辆自行车的一个或多个车轮的至少一个车轮容纳构件(12,14,16),从而支撑所述自行车;—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所述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至少一辆自行车正被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车轮容纳构件(12,14,16)中时保持并固定所述至少一辆自行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在自行车支撑状态和自行车装载状态之间重新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重新构造:重新定位;枢转;伸缩,从而允许所述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的长度被调整;平移;从所述平台支撑布置(10)拆卸和/或附接到所述平台支撑布置;弯曲;和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平台支撑布置(10)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的至少一对车轮容纳构件(12',12”,14',14”,16',16”),其中所述至少一对车轮容纳构件中的所述车轮容纳构件(12',12”,14',14”,16',16”)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长度延伸(L)的枢转轴线(P1,P2)枢转,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围绕相同的枢转轴线枢转。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负载支架(1)包括多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所述多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在相应的固定点(f1,f2,f3)处能够附接到和/或附接到所述平台支撑布置(10),所述固定点沿着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长度延伸(L)分布并被设置成沿着所述长度延伸彼此偏移,其中至少两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中的每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被布置成使得:当所述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被设置成自行车支撑状态时,要由所述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保持并固定的自行车能够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长度延伸(L)的装载方向(L1)上被装载到所述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装载方向(L1)对于针对所述至少两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中的每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的每辆自行车而言是相同的装载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当所述负载支架(1)安装到所述车辆时,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是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最内部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其中当沿着所述高度延伸(h)所见时,所述最内部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被朝向基本上直立的位置偏置或固定在所述基本上直立的位置中。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具有横剖周边轮廓,其中横剖面由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的长度延伸的平面限定,其中所述横剖周边轮廓被成形为使得当所述负载支架(1)保持并固定自行车时,所述横剖周边轮廓的沿着所述负载支架的所述长度延伸(L)进行延伸的侧表面长于所述横剖周边轮廓的沿着所述负载支架的所述宽度延伸(w)进行延伸的侧表面,其中当所述负载支架(1)安装到所述车辆时,所述长度延伸对应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
向。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重新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能够向下折叠到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基本上在由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宽度延伸(w)和所述长度延伸(L)限定的平面中延伸的位置,所述位置是所述自行车装载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还包括第一限制布置(210)或第二限制布置(220),所述第一限制布置(210)或所述第二限制布置(220)被构造成限制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的重新构造运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通过枢转来重新构造,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限制布置(210)被构造成防止当对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施加的力低于阈值时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由于所施加的力而枢转。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负载支架包括一对车轮容纳构件(12',12”,14',14”,16',16”),其中所述第一限制布置(210)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在枢转到自行车支撑位置时跟随能够枢转的所述车轮容纳构件。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第一限制布置(210)包括弹簧偏置构件(211)以及第一摩擦构件和第二摩擦构件(212,213),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被布置成围绕所述能够枢转且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的枢转轴线旋转,其中限制功能至少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所述弹簧偏置构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212,213)中的至少一者,使得在其间生成摩擦力,从而防止当对所述至少一个能够枢转且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施加的力低于阈值时所述至少一个能够枢转且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由于所施加的力而枢转。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第一限制布置(210)包括弹簧偏置构件,所述弹簧偏置构件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枢转轴线的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上施加力。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当所述弹簧偏置构件施加径向力时,当在所述枢转轴线的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见时,所述弹簧偏置构件是套筒型构件。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当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见时,所述弹簧偏置构件是设置在两个套筒型构件(2142',2144')之间的构件。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套筒型构件包括压缩预防部分,所述压缩预防部分被构造成防止所述套筒型构件被压缩超过预先确定的压缩距离。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能够通过伸缩来重新构造,其中所述第二限制布置(220)被构造成防止当对所述至少一个伸缩式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施加的力低于阈值时所述至少一个伸缩式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由于所施加的力而调整其长度。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伸缩式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
臂构件(20,24,26)能够包括第一伸缩式臂构件和第二伸缩式臂构件(241,242)。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摩擦锁能够包括与所述第一伸缩式臂构件(241)相关联的弹簧偏置构件(243),其中所述弹簧偏置构件被构造成与和所述第二伸缩式臂构件(242)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凹槽(244)接合,从而防止当对所述至少一个伸缩式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24,26)施加的力低于阈值时所述至少一个伸缩式能够重新构造的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由于所施加的力而调整其长度。19.一种用于车辆的负载支架(1),包括:—平台支撑布置(10),所述平台支撑布置用于支撑两辆或更多辆自行车;—第一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所述第一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用于保持并固定第一自行车;—第二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2),所述第二自行车支撑臂构件用于保持并固定第二自行车,其中所述第二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2)被布置成能够在使用期间重新构造;其中所述负载支架(1)被构造成使得:最初能够将所述第一自行车装载到所述平台支撑布置(10)上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0),然后能够重新构造所述第二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2),然后能够将所述第二自行车装载到所述平台支撑布置(10)上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二自行车支撑臂构件(22)。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包括用于容纳并保持绑带(400)的棘轮扣(300),所述棘轮扣包括:—绑带容纳区段(302),—绑带接合构件(304),所述绑带接合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绑带(400)的至少一个扣接合构件(402)接合,从而将所述绑带(400)保持在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中。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棘轮扣(300)还包括用于用户的致动杆(306),所述致动杆(306)被构造成在打开状态和接合状态之间致动所述绑带接合构件(304),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绑带(400)能够在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中自由移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绑带接合构件(304)被构造成与所述绑带(400)的所述至少一个扣接合构件(402)接合。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棘轮扣(300)还包括保持布置(310),所述保持布置被构造成将所述致动杆(306)保持在保持位置中,使得所述绑带接合构件(304)维持所述打开状态。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保持布置(310)包括与所述致动杆(306)相关联的第一保持部分(3101)和与棘轮扣外壳(308)相关联的第二保持部分(3102),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3101)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3102)被构造成彼此接合,从而将所述致动杆(306)保持在所述保持位置中。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3101)是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保持部分(3102)接合的突出部、凹槽、钩、突起部分中的任一者,并且/或者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3102)是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3101)接合的突出部、凹槽、钩、突起部分中的任一者。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绑带接合构件(304)
还包括扣状态切换部分(3041),其中所述扣状态切换部分(3041)被构造成当将所述绑带(400)插入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中以及/或者从所述绑带容纳区段移除所述绑带时,与所述绑带(400)的突出元件(403)接合,使得所述绑带接合构件(304)自动从打开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或反之亦然,其中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绑带(400)能够在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中自由移动,并且其中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绑带接合构件(304)被构造成与所述绑带(400)的所述至少一个扣接合构件(402)接合。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棘轮扣(300)还包括绑带引导部分(318,320),所述绑带引导部分设置在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的绑带入口区段处和/或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的绑带出口区段处,其中所述绑带引导部分(318,320)是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的延伸部和/或所述绑带容纳区段(302)的加宽区段。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适于安装到用于运输负载的车辆,所述负载支架(1)包括:—基部框架(500),所述基部框架具有长度延伸(L)、宽度延伸(w)和高度延伸(h),所述基部框架(500)包括用于承载负载的第一细长构件和第二细长构件(510,520),其中所述第一细长构件和所述第二细长构件(510,520)彼此分隔开并且沿着所述长度延伸(L)相对于彼此基本上平行地设置,其中所述基部框架(500)还包括:—第一桥接部分和第二桥接部分(530,540),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构件和所述第二细长构件(510,520)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细长构件和所述第二细长构件(510,520)联接在一起。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530,540)彼此分隔开,从而当沿着所述基部框架(500)的所述长度延伸(L)所见时,在其间形成联接区域(C1)。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负载支架的负载容纳区段在所述联接区域中联接到所述基部框架。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530,540)的至少横剖轮廓具有相同的形状,其中横剖面由垂直于所述长度延伸(L)的平面限定。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当沿着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长度延伸(L)所见时,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长度。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530,540)中的每一者包括框架结构。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包括沿着所述基部框架(500)的所述长度延伸分布的多对相应的第一桥接部分和第二桥接部分,并且/或者包括沿着所述基部框架(500)的所述长度延伸分布的多个负载容纳区段。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多对相应的第一桥接部分和第二桥接部分和所述多个负载容纳区段交替分布。3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适于安装在车辆的后侧,所述负载支架具有长度延伸(L)、宽度延伸(w)和高度延伸(h),所述负载支架(1)包
括:—用于发光和/或光反射构件的外壳(600)和/或用于所述外壳(600)的保持架(602,602'),所述外壳(600)包括发光和/或光反射区域(604),所述发光和/或光反射区域至少部分地指向所述负载支架(1)的向后方向,所述向后方向对应于所述长度延伸(L),并且当所述负载支架(1)安装到所述车辆时对应于所述车辆的向后方向。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发光和/或光反射区域具有三维形状。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发光和/或光反射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606),所述第一子区域在由所述宽度延伸(w)和所述高度延伸(h)限定的平面中具有第一投影部分(606'),并且在由所述长度延伸(L)和所述高度延伸(h)限定的平面中具有第二投影部分(606”),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指向所述向后方向的第一发光和/或光反射部分(6061),以及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指向所述宽度延伸(w)并背离所述负载支架(1)的第二发光和/或光反射部分(6062)。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负载支架(1),当沿着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高度延伸(h)所见时,所述负载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部分处并且/或者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方的外伸部分(612,612'),当所述负载支架安装到所述车辆时,所述高度延伸对应于所述车辆的高度延伸,其中所述外伸部分(612,612')从所述外壳和/或所述保持架突出,使得所述外伸部分从上方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发光和/或光反射区域(604)和/或所述保持架。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当从后面沿着所述负载支架(1)的所述长度延伸(L)所见时,所述发光和/或光反射区域(604)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外部轮廓。40.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支架(1),所述负载支架适于安装到用于运输负载的车辆,所述负载支架具有长度延伸(L)、宽度延伸(w)和高度延伸(h),所述负载支架(1)包括:—基部框架部分(700),—负载容纳区段(702),所述负载容纳区段用于容纳负载并将所述负载固定到所述车辆,其中所述负载容纳区段(702)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部分(700)移动,使得当所述负载支架(1)安装到所述车辆时,所述负载容纳区段能够移动远离所述车辆。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负载支架(1),其中所述能够移动的负载容纳区段(702)能够围绕枢转轴线(P3)枢转。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负载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拓乐瑞典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