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16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输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输送辊连接的两个轴套杆外表面的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插接,此时两个轴套杆的外表面与空缺部的表面贴合,由支撑托板辅助支撑着输送辊,保持输送辊的稳定,之后由直线气缸推动对应的移动立板运动,两个移动立板相互靠近,使得套座与轴套杆的端面接触,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滑动配合下,实现了套座与轴套杆的精准安装,当需要对输送辊进行更换操作时,直线气缸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使得移动立板与输送辊上的一个轴套杆分离,便于对输送辊的拆卸;通过电动推杆的伸长并带动张紧辊同步向下,由张紧辊下压着纺织线束,增加了纺织线束的张力。增加了纺织线束的张力。增加了纺织线束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线束输送设备
,具体为一种线束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束制造行业逐步走向自动化,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到较多的自动化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员消耗,这样使得制造完成的线束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851761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短距离线束张紧装置,张紧组件能够随织线的形成变化而进行灵活变化,交替排布的支撑装置和压紧装置在织线绕经后形成高低起伏的线路,相邻两织线绕经方向相反时,减少织线与织线并行,进而能有效的防止织线之间的缠绕,织线的张紧通过压紧轮的自身重力进行张紧;当线束运输结束后,需要更换线束辊,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线束辊的更换操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增加了工作量,使用方式上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线束输送装置。
[0005]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座顶面一侧端部的两个移动立板,两个移动立板之间安装有用于线束输送的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的两轴端均转动连接有轴套杆,所述轴套杆的端部套设有与对应移动立板表面相固定的套座,所述套座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轴套杆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块,所述轴套杆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轴套杆的支撑托板。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托板的底面与基座的顶面固定,且支撑托板的顶面上设有与轴套杆外表面贴合接触的空缺部,所述空缺部的内腔底面设有定位槽,所述轴套杆的底面安装有与定位槽插接配合的定位柱。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基座的一侧端部设置有凸起板,凸起板的顶面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表面上安装有用于推动移动立板运动的直线气缸。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移动立板底面固定相连的滑块。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面远离输送辊的一侧设置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与输送辊之间设置有U形结构的张紧架,所述张紧架的底面与基座的顶面固定。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张紧架的内部设置有与输送辊以及收卷辊齐平的固定辊,所述固定辊的一侧设置有张紧辊,所述张紧架的内腔顶面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张紧辊的轴端转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将输送辊连接的两个轴套杆外表面的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插接,此时两个轴套
杆的外表面与空缺部的表面贴合,由支撑托板辅助支撑着输送辊,保持输送辊的稳定,之后由直线气缸推动对应的移动立板运动,两个移动立板相互靠近,使得套座与轴套杆的端面接触,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滑动配合下,实现了套座与轴套杆的精准安装,而当需要对输送辊进行更换操作时,直线气缸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使得移动立板与输送辊上的一个轴套杆分离,便于对输送辊的拆卸;
[0013]2、通过电动推杆的伸长并带动张紧辊同步向下,由张紧辊下压着纺织线束,增加了纺织线束的张力,避免线束在运输时出现褶皱现象,提高线束的运输质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输送辊与移动立板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套座与轴套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张紧架的连接剖视图。
[0019]图中:1、基座;2、移动立板;3、输送辊;5、张紧架;6、固定辊;7、收卷辊;8、固定座;9、直线气缸;10、套座;11、轴套杆;12、支撑托板;13、滑槽;14、滑块;15、导向槽;16、导向块;17、空缺部;18、定位槽;19、定位柱;20、张紧辊;21、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1]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顶面一侧端部设置有两个移动立板2,两个移动立板2之间安装有用于线束输送的输送辊3,输送辊3的两轴端均转动连接有轴套杆11,轴套杆11的端部套设有与对应移动立板2表面相固定的套座10,套座10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15,轴套杆11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与导向槽15滑动配合的导向块16,轴套杆11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轴套杆11的支撑托板12,支撑托板12的底面与基座1的顶面固定,且支撑托板12的顶面上设有与轴套杆11外表面贴合接触的空缺部17,空缺部17的内腔底面设有定位槽18,轴套杆11的底面安装有与定位槽18插接配合的定位柱19,基座1的一侧端部设置有凸起板,凸起板的顶面上安装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表面上安装有用于推动移动立板2运动的直线气缸9,线束套接在输送辊3的外表面,通过直线气缸9推动着对应的移动立板2运动,使得移动立板2与输送辊3上的一个轴套杆11分离,实现了输送辊3的拆卸,使用时,将输送辊3连接的两个轴套杆11外表面的定位柱19与定位槽18配合插接,此时两个轴套杆11的外表面与空缺部17的表面贴合,由支撑托板12辅助支撑着输送辊3,保持输送辊3的稳定,之后由直线气缸9推动对应的移动立板2运动,两个移动立板2相互靠近,使得套座10与轴套杆11的端面接触,在导向块16与导向槽15的滑动配合下,实现了套座10与轴套杆11的精准安装,而当需要对输送辊3进行更换操作时,直线气缸9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使得移动立板2与输送辊3上的一个轴套杆11分离,便于对输送辊3的拆卸。
[0022]基座1的顶面上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移动立板2底面固定相连的滑块14,保证移动立板2的定向滑动。
[0023]基座1的顶面远离输送辊3的一侧设置有收卷辊7,收卷辊7与输送辊3之间设置有U形结构的张紧架5,张紧架5的底面与基座1的顶面固定,张紧架5的内部设置有与输送辊3以及收卷辊7齐平的固定辊6,固定辊6的一侧设置有张紧辊20,张紧架5的内腔顶面安装有电动推杆21,电动推杆21的伸缩端与张紧辊20的轴端转动连接,通过电动推杆21的伸长并带动张紧辊20同步向下,由张紧辊20下压着纺织线束,增加了纺织线束的张力,避免线束在运输时出现褶皱现象,提高线束的运输质量。
[0024]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输送辊3连接的两个轴套杆11外表面的定位柱19与定位槽18配合插接,此时两个轴套杆11的外表面与空缺部17的表面贴合,由支撑托板12辅助支撑着输送辊3,保持输送辊3的稳定,之后由直线气缸9推动对应的移动立板2运动,两个移动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个移动立板(2)之间用于线束输送的输送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3)的两轴端均转动连接有轴套杆(11),所述轴套杆(11)的端部套设有与对应移动立板(2)表面相固定的套座(10),所述套座(10)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15),所述轴套杆(11)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与导向槽(15)滑动配合的导向块(16),所述轴套杆(11)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轴套杆(11)的支撑托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基座(1),且支撑托板(12)的顶面上设有与轴套杆(11)外表面贴合接触的空缺部(17),所述空缺部(17)的内腔底面设有定位槽(18),所述轴套杆(11)的底面安装有与定位槽(18)插接配合的定位柱(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一侧端部设置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骏夏明忠徐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歙县博升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