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挂车领域,公开了一种配载平台挂车,包括独立的悬挂系统、车架、车轮、升降装置和伸缩支撑杆,其中副车架,位于车架底部并与车架可移动连接,其用于安装悬挂系统;至少两个车轮,通过悬挂系统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和驱动部件,升降平台用于装载配载,升降装置位于车架内部,驱动部件驱动升降平台在车架内部升降;以及伸缩支撑杆,用于将挂车顶起并离开地面;其中,通过副车架的移动,能够避免升降平台在下降的过程中与车轮及悬挂系统发生干涉,使升降装置能够下降至地面,采用可拆卸或可移动连接的副车架与升降装置相结合,使得升降平台在降低至地面时避免与车轮及悬挂系统发生干涉。免与车轮及悬挂系统发生干涉。免与车轮及悬挂系统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载平台挂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挂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载平台挂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军事领域,挂车是一种常见的运输工具,广泛应用于仓库、基地、野外等场所的物资运输和装卸,这种类型的挂车需要具备高效、快速和高机动性的性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完成任务。
[0003]如申请号为201510421364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升降机构的低重心拖车,包括前拖挂转向轮组、后拖挂行走轮组和拖挂式货盘,拖挂式货盘可以降低至地面附件对物品进行装载,避免了大型货物必须借助吊车才能进行拆卸,提高了装卸效率,但是其将悬挂系统和车轮固定在货盘两侧,相较于独立车架存在强度不高的问题,同时悬挂系统占用了大量空间,导致拖车有效载货空间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配载平台挂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拖车车身强度不高,无法满足野外环境,同时在进行配载的装卸时,悬架系统会影响有效载荷空间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载平台挂车,包括独立的悬挂系统,还包括:车架,车架为框架结构;副车架,位于车架底部并与车架可移动连接,其用于安装悬挂系统;至少两个车轮,通过悬挂系统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和驱动部件,升降平台用于装载配载,升降装置位于车架内部,驱动部件驱动升降平台在车架内部升降;以及伸缩支撑杆,用于将挂车顶起并离开地面;其中,通过副车架的移动,能够避免升降平台在下降的过程中与车轮及悬挂系统发生干涉,使升降装置能够下降至地面。
[000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车架采用框架结构,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对配载进行装载或者卸载时,首先通过伸缩支撑杆将整个挂车抬起离开地面,此时通过副车架的移动使安装在副车架上的悬挂系统移动离开车架底部位置给升降平台留出空间,使升降平台可以降低至地面附近,方便装载或者拆卸配载,且悬挂不会占用有效载荷空间。
[0007]可选地,车架内部横向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加强杆。增强车架的刚度。
[0008]可选地,加强杆两端固定有连接轴,车架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支耳,通过连接轴与安装支耳的孔配合,使连接杆与车架的固定连接。便于加强杆与车架进行拆卸,使车架在装载配载时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0009]可选地,连接轴与连接杆直接夹角为90度。便于连接杆的拆卸。
[0010]可选地,驱动部件包括液压缸、滑动杆、安装支架、连接带和定滑轮,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车架两侧,滑动杆滑动卡设在安装支架上,液压杆的一端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杆上,滑动杆至少转动连接有两组定滑轮,每组定滑轮上均套设有连接带,连接带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通过液压缸和滑动杆的驱动部件设计,使得升降装置能够实现较大的升降范围,提高了挂车的装载效率
[0011]可选地,定滑轮为链轮,连接带为链条。
[0012]可选地,伸缩支撑杆有四组,车架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为液压升降杆。
[0013]可选地,副车架一端铰接在车架底部。使副车架可以向外翻,使悬挂系统离开车架底部,给升降装置留出空间。
[0014]可选地,副车架通过锁止销与车架可拆卸固定连接。固定效果好,便于经常拆卸。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卸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强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架1、副车架2、锁止销21、悬挂系统3、车轮4、升降平台51、驱动部件52、液压缸521、滑动杆522、安装支架523、连接带524、定滑轮525、伸缩支撑杆6、加强杆7、连接轴71、安装支耳72。
[0022]实施例1
[0023]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
‑
5所示,如图2所示的一种配载平台挂车,包括车架1、副车架2、悬挂系统3、升降装置和加强杆7。
[0024]车架1采用框架结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框架结构是由多个连续的框架构成,每个框架通过连接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可选地,车架1可以采用矩形型材焊接成型,采用三层结构增强刚度,连接件采用焊接的方式。
[0025]车架1内部横向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加强杆7(如图4和图5所示),用于增强车架1的刚度。加强杆7两端固定有连接轴71,车架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支耳72。通过连接轴71与安装支耳72的孔配合,使加强杆7与车架1固定连接。连接轴71与加强杆7夹角为90度,使加强杆7便于拆卸,可选地,可以在安装支耳72上螺接一个螺栓,螺栓穿过安装支耳72后,与连接接轴71接触,此时螺栓顶住连接轴71,对连接轴71的位置进行固定。
[0026]如图3所示,副车架2位于车架1底部并与车架1可移动连接,可选地,副车架2可以采用矩形型材焊接成型。副车架2一端铰接在车架1底部,另一端通过锁止销21与车架1可拆卸固定连接,这里的锁止销21的作用是使副车架2与车架1固定,固定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插销连接、弹簧连接、扣环连接、卡槽连接、磁力连接(通过通断电控制磁力实现可拆卸连接)。副车架2用于安装悬挂系统3。
[0027]车轮4通过悬挂系统3安装在副车架2底部,为保持挂车稳定本实施例车轮4至少具有两个,可选地,悬挂系统3可以采用空气悬挂,而为了提供更好支撑力,可以在空气悬挂的基础上增加液压悬挂系统,以提供更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悬挂系统3支撑挂车并使车轮4与地面保持接触。
[0028]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51和驱动部件52。升降平台51用于装载配载。升降装置位于车架1内部,驱动部件52驱动升降平台51在车架1内部进行升降。驱动部件52包括液压缸521、滑动杆522、安装支架523、连接带524和定滑轮525。安装支架523固定安装在车架1两侧,滑动杆522滑动卡设在安装支架523上,液压缸521固定在车架1上,液压缸5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滑动杆522上。每组安装支架523上至少转动连接有两组定滑轮525,每组定滑轮525上均套设有连接带524,连接带524一端固定在车架1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51上。定滑轮525为链轮,连接带524为链条。本实施例的驱动部件52,相当于是费力杠杆,节省运动距离,这样使安装支架523不用设计得太高,便能使升降平台51具有较大的升降范围,通过液压缸521和滑动杆522的驱动部件52设计,使得升降装置能够实现较大的升降范围,提高了挂车的装载效率。
[0029]伸缩支撑杆6,用于将挂车顶起并离开地面。伸缩支撑杆6共有四组,车架1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组伸缩支撑杆6,伸缩支撑杆6为液压升降杆,同时四组伸缩支撑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载平台挂车,包括独立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为框架结构;副车架,位于车架底部并与车架可移动连接,其用于安装悬挂系统;至少两个车轮,通过所述悬挂系统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和驱动部件,所述升降平台用于装载配载,所述升降装置位于车架内部,所述驱动部件驱动升降平台在车架内部升降;以及伸缩支撑杆,用于将挂车顶起并离开地面;其中,通过所述副车架的移动,能够避免升降平台在下降的过程中与车轮及悬挂系统发生干涉,使升降装置能够下降至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载平台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液压缸、滑动杆、安装支架、连接带和定滑轮,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车架两侧,所述滑动杆滑动卡设在安装支架上,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杆上,所述滑动杆上至少转动连接有两组定滑轮,每组所述定滑轮上均套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载平台挂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宝玉,刘显杰,李经涛,陈嗣钢,刘浩屿,程煜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军通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