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轮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48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复合轮框,包括:一轮框环体,环绕一中心延伸,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上定义有一假想环线,该假想环线环绕该中心;及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环绕该假想环线至少360度而螺旋缠绕覆设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的长度方向的二末端切齐于该假想环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轮框,其具有极佳的结构强度,且具有较佳的平整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轮框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复合轮框,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缠绕覆设有复合纤维带体的复合轮框。

技术介绍

[0002]一般习知例如碳纤维轮框的复合轮框的制程是将碳纤维布预浸树脂,再将含有树脂的碳纤维布层层贴覆于一环状芯模(如气袋),最后置入一模具中通过热压固化成型。
[0003]然而,此类习知技术具有诸多缺点。例如,贴覆碳纤维布仅可人工操作而无法机械作业,耗时、费工;各碳纤维布的长度短、且碳纤维方向皆不一致也不连续,相互搭接处更易使应力的传递不连续,结构整体性较差,整体强度会大为降低;各碳纤维布交叠处易存在较大、较多且不平均的间隙,在加热加压定型后易残存较多及较大的气泡,良率较低。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复合轮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轮框,其具有极佳的结构强度,且具有较佳的平整度。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轮框,包括:一轮框环体,环绕一中心延伸,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上定义有一假想环线,该假想环线环绕该中心;及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环绕该假想环线至少360度而螺旋缠绕覆设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的长度方向的二末端切齐于该假想环线。
[0007]较佳地,其包括多个该复合纤维带体,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角度相异。
[0008]较佳地,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缠绕方向为反向。
[0009]较佳地,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相互层叠。
[0010]较佳地,其包括多个该复合纤维带体,其中一该复合纤维带体的一末端位于另一该复合纤维带体的二末端之间。
[0011]较佳地,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的二末端于该假想环在线错位而未对接。
[0012]较佳地,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缠绕方向为正交;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螺旋缠绕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的绕行范围对应于该假想环在线,至少为350度;其中一该复合纤维带体的一末端位于另一该复合纤维带体的二末端之间;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的二末端于该假想环在线错位而未对接。
[0013]较佳地,该轮框环体包括一胎槽,该假想环线环形延伸于该胎槽中。
[0014]较佳地,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密贴于该胎槽的表面。
[0015]较佳地,该轮框环体另包括二环唇缘,该二环唇缘分别自该胎槽的相对二端缘相面对地凸伸。
[0016]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提供的复合轮框,其具有极佳的结构强度,且具有较佳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19]图2至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复合纤维带体缠绕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0023]请参考图1至4,其显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复合轮框1包括一轮框环体10及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
[0024]该轮框环体10环绕一中心C延伸,于该轮框环体10的外表面上定义有一假想环线R,该假想环线R环绕该中心C。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环绕该假想环线R至少360度而螺旋缠绕覆设于该轮框环体10的外表面,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二末端21切齐于该假想环线R。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例如可以是碳纤维或其他纤维带体预浸树脂而成。借此,各该复合纤维带体20于缠绕至少一圈后,可等同于仅有单一个断点,具有极佳的结构强度,且具有较佳的平整度。
[0025]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轮框1包括多个该复合纤维带体20,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20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角度相异,较佳地,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20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缠绕方向为反向(例如顺时钟及逆时钟方向),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20中的至少二者相互层叠,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20亦可是相互交织(如图5)。如此,可全面性、全方位、均匀地提升和强化结构强度,且均匀分散受力。
[0026]详细说,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的二末端21于该假想环线R上错位而未对接,其中一该复合纤维带体20的一末端21位于另一该复合纤维带体20的二末端21之间,然而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的二末端21亦可部分对接或全部对接,上述配置有助于表面结构的平坦。较佳地,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20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缠绕方向为正交,能增加结构强度且有效均匀分散受力。较佳地,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螺旋缠绕于该轮框环体10的外表面的绕行范围对应于该假想环线R上,至少为350度;借此,该轮框环体10的外表面的全部范围几乎或完全被连续不间断地包覆缠绕,结构一体性佳、结构强、制程简单、良率高。
[0027]在本实施例中,该轮框环体10包括一胎槽11,该轮框环体10另包括二环唇缘12,该二环唇缘12分别自该胎槽11的相对二端缘相面对地凸伸,该假想环线R环形延伸于该胎槽11中,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20密贴于该胎槽11的表面。如此,较薄的该胎槽11侧壁部分能被高度地强化,不易受损、变形。要说明的是,该胎槽可为适配于管胎的结构而不设有二环唇缘;该假想环线亦可环形延伸于该胎槽11以外的该轮框环体10的其他侧面。
[0028]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轮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框环体,环绕一中心延伸,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上定义有一假想环线,该假想环线环绕该中心;及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环绕该假想环线至少360度而螺旋缠绕覆设于该轮框环体的外表面,该至少一复合纤维带体的长度方向的二末端切齐于该假想环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轮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该复合纤维带体,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角度相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轮框,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的螺旋缠绕方向为反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轮框,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复合纤维带体中的至少二者相互层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轮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该复合纤维带体,其中一该复合纤维带体的一末端位于另一该复合纤维带体的二末端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仁洪兆贞游世泽
申请(专利权)人:龙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