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732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铰结构,涉及五金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所述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转动组件;所述上铰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所述中铰组的顶端与第一插接凸起相对应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中铰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所述下铰组的顶端与下铰组相对应设置有第二对接槽;所述连接转动组件包括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内侧之间交错设置有轴筒,所述轴筒的内部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圆盘限位块,与现有的长铰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提升了长铰结构的整体安装适用性、使用稳定性以及实用性。使用稳定性以及实用性。使用稳定性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五金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长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铰链,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铰链可由可移动的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铰链更多安装于上,按材质分类主要分为,和铁铰链;
[0003]而长铰就是长度增长的铰链,用以两者高度较高等使用,现有长铰使用情况一般都是出厂就组装设计好的,无法自行装配提升长铰的长度,且长铰其整体一般都一体成型,一体式的设计在后续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轴体或连接部的断裂就会造成损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长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长铰就是长度增长的铰链,用以两者高度较高等使用,现有长铰使用情况一般都是出厂就组装设计好的,无法自行装配提升长铰的长度,且长铰其整体一般都一体成型,一体式的设计在后续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轴体或连接部的断裂就会造成损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长铰结构,包括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所述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转动组件;
[0007]所述上铰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所述中铰组的顶端与第一插接凸起相对应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中铰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所述下铰组的顶端与下铰组相对应设置有第二对接槽;
[0008]所述连接转动组件包括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内侧之间交错设置有轴筒,所述轴筒的内部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圆盘限位块,所述轴体靠近两端处的外圆周壁开设有内陷圆槽,所述轴筒与圆盘限位块与相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轴筒的内部且位于内陷圆槽的外围设置有旋转轴承。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上铰组的底部的轴筒其底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柱,所述中铰组的顶端的轴筒其顶端与第一对接柱相对应设置有第一圆槽,所述中铰组的底部的轴筒其底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柱,所述下铰组的顶端的轴筒其顶端与下铰组相对应设置有第二圆槽。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对接柱与第一圆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对接柱与第二圆槽相适配。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第一对接柱与第一圆槽以及第二对接柱与第二圆槽的对接组合后,使得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的对接更加稳定,在安装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定贴合,不影响整体的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插接凸起与第一对接槽相适配,所述第二
插接凸起与第二对接槽相适配。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第一插接凸起与第一对接槽与第二插接凸起与第二对接槽的对接,使得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之间完成组合,从而完成长铰的搭建。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内陷圆槽与旋转轴承转动连接。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内陷圆槽与旋转轴承转动连接,为后续的安装完成使用过程中的转动,提升了其丝滑度,避免长铰容易出现的不易转动情况。
[00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的正面贯穿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
[00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中铰组的数量可根据安装需求进行增加。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安装需求,中铰组的数量的添加与上铰组和下铰组对接,从而根据使用需求保证长铰结构的搭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中,通过设计,首先第一插接凸起与第一对接槽与第二插接凸起与第二对接槽的对接,使得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之间完成组合,从而完成长铰的搭建,并且通过第一对接柱与第一圆槽以及第二对接柱与第二圆槽的对接组合后,使得上铰组、中铰组和下铰组的对接更加稳定,在安装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定贴合,不影响整体的结构,这使得长铰的长度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自行提升;
[0021]其次,连接转动组件的设计,在上述的设计基础上(避免轴体过长,以及对连接部的分离,多组铰组搭建),为其提升了转动的丝滑度,保证长铰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铰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铰结构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铰结构的上铰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铰结构的中铰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铰结构的下铰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铰结构的部分轴筒结构解剖图。
[0028]图例说明:1、上铰组;101、第一插接凸起;102、第一对接槽;103、第二插接凸起;104、第二对接槽;2、中铰组;3、下铰组;4、连接转动组件;401、轴筒;4011、第一对接柱;4012、第一圆槽;4013、第二对接柱;4014、第二圆槽;402、轴体;403、圆盘限位块;404、内陷圆槽;405、限位槽;406、旋转轴承;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
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长铰结构,包括上铰组1、中铰组2和下铰组3,上铰组1、中铰组2和下铰组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转动组件4;上铰组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101,中铰组2的顶端与第一插接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铰结构,包括上铰组(1)、中铰组(2)和下铰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组(1)、中铰组(2)和下铰组(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转动组件(4);所述上铰组(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101),所述中铰组(2)的顶端与第一插接凸起(101)相对应开设有第一对接槽(102),所述中铰组(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103),所述下铰组(3)的顶端与下铰组(3)相对应设置有第二对接槽(104);所述连接转动组件(4)包括上铰组(1)、中铰组(2)和下铰组(3)内侧之间交错设置有轴筒(401),所述轴筒(401)的内部设置有轴体(402),所述轴体(402)的两端均设置有圆盘限位块(403),所述轴体(402)靠近两端处的外圆周壁开设有内陷圆槽(404),所述轴筒(401)与圆盘限位块(403)与相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405),所述轴筒(401)的内部且位于内陷圆槽(404)的外围设置有旋转轴承(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组(1)的底部的轴筒(401)其底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柱(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易捷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