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35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凹形管,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板,所述凹形管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吸尘头,所述壳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软毛刷。该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通过设置的风机、过滤箱、过滤网板、凹形管、吸尘管、吸尘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打磨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过滤,防止碎屑飞溅影响环境等,软毛刷的设置可对壳体的底部四周进行围挡,防止碎屑飞出,并且软毛刷可对经过的位置进行清扫。毛刷可对经过的位置进行清扫。毛刷可对经过的位置进行清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除锈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除锈是为了去除船体钢铁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物以及旧漆层,彻底的除锈可为喷漆提供良好的接触基底,从而确保喷漆的质量,更好地实现对船体的保护。船舶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手工除锈、机械除锈、高压水射流除锈和喷砂除锈等。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除锈装置除锈时产生的碎屑容易飞溅散落,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0004]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611230750.3中公开了一种可多向移动的船舶除锈器,该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底面设置有三个支架,三个支架以基座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均匀分布,支架上设置有全向轮,全向轮上具有能够吸附于船身上的磁性单元;基座的底面还转动设置有三个砂轮,三个砂轮也以基座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均匀分布,砂轮能够与船身相贴靠并通过砂轮的下表面对船身进行打磨,基座上设置有能够带动砂轮转动的驱动源。该装置除锈时产生的碎屑容易飞溅散落,没有任何除尘或围挡结构,容易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0005]因此,提出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凹形管,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板,所述凹形管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吸尘头,所述壳体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软毛刷;
[0009]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部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顶部正中安装有电机,所述传动箱内侧的中部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传动箱内侧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砂轮,所述方形杆的顶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螺钉;
[0010]所述壳体内侧下方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轮,所述壳体内侧下方远离第一安装架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轮。
[0011]优选的,所述风机通过软管与过滤箱的一侧连接,所述过滤箱远离风机的一侧通
过软管与凹形管的上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凹形管底部的两端均延伸至壳体的内侧,每个所述吸尘管底部的吸尘头的数量至少为五个。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顶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下端延伸至壳体的内侧下方。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下端内侧。
[0015]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轴的相靠近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轮和第一移动轮的高度相同,并且第二移动轮和第一移动轮的底部凸出于壳体的底部,所述软毛刷的底部低于第二移动轮和第一移动轮的底部。
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通过设置的风机、过滤箱、过滤网板、凹形管、吸尘管、吸尘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打磨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过滤,防止碎屑飞溅影响环境等,软毛刷的设置可对壳体的底部四周进行围挡,防止碎屑飞出,并且软毛刷可对经过的位置进行清扫。
[0018]该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通过设置的电机、主动轮、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从动轮、打磨砂轮、方形杆、弹簧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打磨除锈,其中弹簧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可以使得打磨砂轮的底部与船身紧密接触。
[0019]该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通过设置的双轴电机、第一移动轮、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二移动轮的相互配合便于该装置自行移动,进而实现打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传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第一转动轴与方形杆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壳体;2、传动箱;3、电机;4、风机;5、过滤箱;6、过滤网板;7、凹形管;8、软毛刷;9、第一安装架;10、双轴电机;11、第一移动轮;12、第一连接轴;13、第二安装架;14、第二连接轴;15、第二移动轮;16、吸尘管;17、吸尘头;18、第一转动轴;19、打磨砂轮;20、主动轮;21、第二转动轴;22、螺钉;23、从动轮;24、方形杆;25、弹簧;26、固定块。
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如图1

4所示,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凹形管7,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风机4,壳体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箱5,风机4通过软管与过滤箱5的一侧连接,过滤箱5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板6,过滤箱5远离风机4的一侧通过软
管与凹形管7的上端连接,凹形管7底部的两端均延伸至壳体1的内侧,凹形管7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吸尘管16,吸尘管16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吸尘头17,每个吸尘管16底部的吸尘头17的数量至少为五个,通过设置的风机4、过滤箱5、过滤网板6、凹形管7、吸尘管16、吸尘头17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打磨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过滤,防止碎屑飞溅影响环境等,壳体1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软毛刷8,软毛刷8的设置可对壳体1的底部四周进行围挡,防止碎屑飞出,并且软毛刷8可对经过的位置进行清扫;
[0027]壳体1的顶部中部安装有传动箱2,传动箱2的顶部正中安装有电机3,传动箱2内侧的中部通过第二转动轴21转动连接有主动轮20,第二转动轴21的顶部与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传动箱2内侧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18转动连接有从动轮23,主动轮20与两个从动轮23啮合,第一转动轴18的下端延伸至壳体1的内侧下方,第一转动轴1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方形杆24,方形杆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砂轮19,方形杆24的顶部设置有弹簧25,弹簧25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26,第一转动轴18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螺钉22,固定块26通过螺钉22固定在第一转动轴18的下端内侧,通过设置的电机3、主动轮20、第二转动轴21、第一转动轴18、从动轮23、打磨砂轮19、方形杆24、弹簧25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打磨除锈,其中弹簧25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可以使得打磨砂轮19的底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加工用船身除锈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凹形管(7),所述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风机(4),所述壳体(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箱(5),所述过滤箱(5)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板(6),所述凹形管(7)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吸尘管(16),所述吸尘管(16)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吸尘头(17),所述壳体(1)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软毛刷(8);所述壳体(1)的顶部中部安装有传动箱(2),所述传动箱(2)的顶部正中安装有电机(3),所述传动箱(2)内侧的中部通过第二转动轴(21)转动连接有主动轮(20),所述传动箱(2)内侧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动轴(18)转动连接有从动轮(23),所述第一转动轴(1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方形杆(24),所述方形杆(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砂轮(19),所述方形杆(24)的顶部设置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26),所述第一转动轴(18)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螺钉(22);所述壳体(1)内侧下方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安装架(9),所述第一安装架(9)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双轴电机(10),所述第一安装架(9)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连接轴(12)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轮(11),所述壳体(1)内侧下方远离第一安装架(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架(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荣曹亚东李鹏杨怀越沈进山徐唯
申请(专利权)人:枝江市华瑞船舶修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