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27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涉及到注塑模具顶出机构技术领域,包括凸模架和凹模架,所述凸模架上连接有凸模具,所述凹模架上连接有凹模具,浇注口设置在所述凹模架和凹模具内;它还包括有顶出气缸、推板和顶板,所述推板设置在凸模架框内;所述顶板位于凸模具的表面设置;所述顶出气缸设置在凸模架外壁上,所述顶出气缸的伸缩杆伸入凸模架框内后与推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推板连接有至少两根推杆,所述推杆一端穿过凸模具后与顶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凸模具还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喷气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不易进行二次顶出,易导致注塑件和模具无法正常脱离,造成注塑件受损的问题。造成注塑件受损的问题。造成注塑件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但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模具,由于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
[0003]由于部分注塑模具的尺寸较大,使得一次顶出机构不足以让注塑件脱模,所以需要模具具有二次顶出机构,而现有的注塑模具不易进行二次顶出,易导致注塑件和模具无法正常脱离,造成注塑件受损,例如注塑件具有一定斜度的产品;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部分大尺寸注塑模具脱模难,注塑模具不易进行二次顶出,或者在二次顶出时造成注塑件受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凸模架和凹模架,所述凸模架上连接有凸模具,所述凹模架上连接有凹模具,浇注口设置在所述凹模架和凹模具内;它还包括有顶出气缸、推板和顶板,所述推板设置在凸模架框内;所述顶板位于凸模具的表面设置;
[0006]所述顶出气缸设置在凸模架外壁上,所述顶出气缸的伸缩杆伸入凸模架框内后与推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推板连接有至少两根推杆,所述推杆一端穿过凸模具后与顶板相固定连接;顶板设置的目的是用于顶出注塑件;所述凸模具还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喷气流道;喷气流道的气体由外部气源供应,其技术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不在详说。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推杆还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推板和凸模具下表面之间;弹簧的作用主要用于推板、顶板往回复位。
[0008]作为优选,所述凸模具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根导柱,所述凹模具设置有与导柱相匹配的导柱孔;所述导柱一端穿过顶板,当顶板在往返运动时,导柱可以保障顶板运动的平稳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凸模具还设置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环形冷却腔,所述进水流道一端与外部供水机构相连接,所述进水流道另一端与环形冷却腔相连通,所述出水流道一端与外部储水机构相连接,所述出水流道另一端与环形冷却腔相连通,从而构成一个水循环,通过使环形冷却腔内部的水能够循环流动,起到对凸模具的冷却作用;从而对注塑件进行降温,提高注塑效率。
[0010]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喷气流道的气体实现对注塑件的第一次顶出动作;其次,顶出气缸驱动伸缩杆往外伸展运动,伸缩杆依次带动着推板、推杆、顶板做往外伸展运动;顶板便对注塑件的第二次顶出动作;从而实现两次的顶出工作,两次顶出的力度不会太大,此过程可以保证注塑件不会被损坏,特别适合注塑件大、且有一定斜度的产品。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不易进行二次顶出,易导致注塑件和模具无法正常脱离,造成注塑件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1、凸模架;12、凹模架;
[0015]21、凸模具;211、喷气流道;2121、进水流道;2122、出水流道;
[0016]2123、环形冷却腔;
[0017]22、凹模具;221、导柱孔;
[0018]31、顶出气缸;32、伸缩杆;4、浇注口;
[0019]51、推板;52、推杆;53、弹簧;54、顶板;55、导柱;
[0020]6、注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参考图1

2所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凸模架11和凹模架12,所述凸模架11上连接有凸模具21,所述凹模架12上连接有凹模具22,浇注口4设置在所述凹模架12和凹模具22内,浇注口4主要为浇注作用,技术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不在详说。
[0023]它还包括有顶出气缸31、推板51和顶板54,所述推板51设置在凸模架11框内;所述顶板54位于凸模具21的表面设置;
[0024]所述顶出气缸31设置在凸模架11外壁上,所述顶出气缸31的伸缩杆32伸入凸模架11框内后与推板51相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1连接有至少两根推杆52,本技术的推杆52优选为两根。所述推杆52一端穿过凸模具21后与顶板54相固定连接;顶板54设置的目的是用于顶出注塑件6;
[0025]所述凸模具21还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件6的喷气流道211;喷气流道211的气体由外部气源供应,其技术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不在详说。
[0026]作为本实例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是采用两次顶出方式来顶出注塑件6,以便保障注塑件6的质量;首先,外部气源对喷气流道211一端输入气体,喷气流道211另一端与注塑件6相接,喷气流道211另一端输出的气体便可以直接对注塑件6进行冲击,即通过喷气流道211的气体实现对注塑件6的第一次顶出动作;其次,顶出气缸31驱动伸缩杆32往外伸展运动,伸缩杆32依次带动着推板51、推杆52、顶板54做往外伸展运动;由于顶板54位于凸模具21的表面设置,与注塑件6有直接接触面,顶板54便对注塑件6的第二次顶出动作;从而实现两次的顶出工作,两次顶出的力度不会太大,此过程可以保证注塑件6不会被损坏,特别适合注塑件大、且有一定斜度的产品。
[0027]作为优选,所述推杆52还套设有弹簧53,弹簧53两端分别抵压在推板51和凸模具21下表面之间;弹簧53的作用主要用于推板51、顶板54往回复位。当顶出气缸31带动伸缩杆32往回运动时,弹簧53的弹性形变恢复,从而辅助推板51、推杆52、顶板54做往回运动,这样可以减少顶出气缸31工作负担。
[0028]作为优选,所述凸模具21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根导柱55,本技术的导柱55优选为两根。所述凹模具22设置有与导柱55相匹配的导柱孔221;所述导柱55一端穿过顶板54,当顶板54在往返运动时,导柱55可以保障顶板54运动的平稳性。
[0029]作为优选,所述凸模具21还设置有进水流道2121、出水流道2122和环形冷却腔2123,所述进水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凸模架(11)和凹模架(12),所述凸模架(11)上连接有凸模具(21),所述凹模架(12)上连接有凹模具(22),浇注口(4)设置在所述凹模架(12)和凹模具(2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顶出气缸(31)、推板(51)和顶板(54),所述推板(51)设置在凸模架(11)框内;所述顶板(54)位于凸模具(21)的表面设置;所述顶出气缸(31)设置在凸模架(11)外壁上,所述顶出气缸(31)的伸缩杆(32)伸入凸模架(11)框内后与推板(51)相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1)连接有至少两根推杆(52),所述推杆(52)一端穿过凸模具(21)后与顶板(54)相固定连接;所述凸模具(21)还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件(6)的喷气流道(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恩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东和源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