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70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单元,所述组合单元有多个且均设置为拱形,多个所述组合单元前后组合拼装,所述组合单元正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柱,所述组合单元背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孔,所述组合单元内部包括外防护层、外基础层、钢筋骨架层、内基础层、隔温层和内防护层,所述组合单元两侧面均设置有锚固筋。通过内部设置的对接孔配合对接柱不仅能够快速进行装配定位操作,有效提升隧道内壁结构装配施工速度,同时配合内部的锚固筋能够有效提升整个隧道的整体性,不易发生偏移和错位的情况,更加实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0003]传统的隧道内壁结构大多采用装配式结构进行组合安装而成,但是相邻装配单元大多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组装,相互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错位亦或是开缝的情况出现,会严重影响整体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0004]因此,本使方案特提出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
[0006]为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单元,所述组合单元有多个且均设置为拱形,多个所述组合单元前后组合拼装,所述组合单元正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柱,所述组合单元背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孔,所述组合单元内部包括外防护层、外基础层、钢筋骨架层、内基础层、隔温层和内防护层,所述组合单元两侧面均设置有锚固筋。
[0007]优选的,所述组合单元正面的多个所述对接柱对应插接于相邻所述组合单元背面的多个所述对接孔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外防护层采用C40级别的混凝土材质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外基础层采用C30级别的沙石混凝土灌注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钢筋骨架层采用钢筋材质编织而成,其中所述锚固筋的内侧一端与所述钢筋骨架层内部焊接。
[0011]优选的,所述内基础层采用C30级别的沙石混凝土灌注而成。
[0012]优选的,所述隔温层采用隔温板材质制成。
[0013]优选的,所述内防护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材质制成。
[0014]优选的,所述锚固筋有多个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组合单元的侧面。
[0015]优选的,所述锚固筋外侧一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锚固齿,四个所述锚固齿均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多个组合单元均转移至待装配地点处,随后依次将组合单元顺序导入隧道内部,期间安装相邻的组合单元时,仅需将其前侧的多个对接孔一一对
准前侧组合单元上的多个对接柱,随后继续向前顶进,直至多个对接柱均完全插接于多个对接孔内部,即完成安装操作,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相邻之间的组合单元可通过对接柱建立相互的联系,有效避免单一的组合单元发生沉降,同时两侧的多个锚固筋也能够提供良好的水平限位能力以及竖直方向的限位能力。
[0018]本技术通过内部设置的对接孔配合对接柱不仅能够快速进行装配定位操作,有效提升隧道内壁结构装配施工速度,同时配合内部的锚固筋能够有效提升整个隧道的整体性,不易发生偏移和错位的情况,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中心剖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锚固筋和锚固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组合单元;2、对接柱;3、对接孔;4、外防护层;5、外基础层;6、钢筋骨架层;7、内基础层;8、隔温层;9、内防护层;10、锚固筋;11、锚固齿。
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若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单元1,所述组合单元1有多个且均设置为拱形,多个所述组合单元1前后组合拼装,所述组合单元1正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柱2,所述组合单元1背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孔3,所述组合单元1内部包括外防护层4、外基础层5、钢筋骨架层6、内基础层7、隔温层8和内防护层9,所述组合单元1两侧面均设置有锚固筋10。
[0030]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述组合单元1正面的多个所述对接柱2对应插接于相邻所述组合单元1背面的多个所述对接孔3的内部。安装相邻的组合单元1时,仅需将其前侧的多个对接孔3一一对准前侧组合单元1上的多个对接柱2,随后继续向前顶进,直至多个对接柱2均完全插接于多个对接孔3内部,即完成安装操作。
[0031]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述外防护层4采用C40级别的混凝土
材质制成。外防护层4能够有效提升内壁的整体外部防水性能。
[0032]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述外基础层5采用C30级别的沙石混凝土灌注而成。外基础层5能够将钢筋骨架层6整个包裹于内部,保证其不发生形变。
[0033]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述钢筋骨架层6采用钢筋材质编织而成,其中所述锚固筋10的内侧一端与所述钢筋骨架层6内部焊接。钢筋骨架层6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组合单元1的整体结构强度。
[0034]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述内基础层7采用C30级别的沙石混凝土灌注而成。内基础层7能够有效提升钢筋骨架层6内部支撑力,保证其不形变。
[0035]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述隔温层8采用隔温板材质制成。隔温层8能够有效提升隧道内壁的隔温性能,表面外部温度对隧道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可避免发生火情导致隧道内壁持续燃烧受到损伤。
[0036]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3,所述内防护层9采用沥青混凝土材质制成。
[0037]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单元(1),所述组合单元(1)有多个且均设置为拱形,多个所述组合单元(1)前后组合拼装,所述组合单元(1)正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柱(2),所述组合单元(1)背面边缘处等距设置有多个对接孔(3),所述组合单元(1)内部包括外防护层(4)、外基础层(5)、钢筋骨架层(6)、内基础层(7)、隔温层(8)和内防护层(9),所述组合单元(1)两侧面均设置有锚固筋(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单元(1)正面的多个所述对接柱(2)对应插接于相邻所述组合单元(1)背面的多个所述对接孔(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层(4)采用C40级别的混凝土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隧道内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基础层(5)采用C30级别的沙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成银王跃王力为李斐孙超杰谢雨池李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