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440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槲皮素、卵磷脂、类神经酰胺和胆固醇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减压旋蒸,得到油相;(2)配制PBS缓冲液,加入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得到P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植物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槲皮素是天然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植物性黄酮醇,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过敏、防紫外线损伤、抗衰老、防晒、美白、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等药理作用。据目前研究显示,槲皮素的毒性较低,小鼠灌胃给药LD50约为10

50g/kg,长期应用未见毒性反应以及无明显皮肤刺激作用。鉴于槲皮素广泛的潜在护肤作用,近年来,多国已将槲皮素列入化妆品原料目录。市售的含槲皮素化妆品主要是面霜、乳液、精华、爽肤水等。其中槲皮素与曲酸配伍可增强曲酸的稳定性。
[0003]然而,槲皮素的制剂学特征尚不理想,主要问题包括:槲皮素体外稳定性较差(光照不稳定、酸碱不稳定)。因此,通过使用药剂学方法,开发合适槲皮素的载体以提高其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潜力和价值。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具有提高其中主药的稳定性的特点。虽然关于制备槲皮素脂质体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CN202010879360.9、CN201110453651.2、CN201210590103.9),但目前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粒径仍然较大,粒径约为200nm,不利于透皮吸收(CN201810376603.X)。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得到的槲皮素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一,包封率高,利于透皮吸收,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将槲皮素、卵磷脂、类神经酰胺和胆固醇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减压旋蒸,得到油相;
[0007](2)配制PBS缓冲液,加入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得到PBS

PEG溶液,即水相;
[0008](3)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水浴加热,然后进行乳化,得到槲皮素脂质体。
[0009]所述步骤(1)中的槲皮素、卵磷脂、类神经酰胺的质量比为1

2:35

40:1

2,所述胆固醇与类神经酰胺的摩尔比为1

2:1

2。
[0010]所述类神经酰胺为Cetyl

PG羟乙基棕榈酰胺、花生四烯酰胺MEA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氯仿、乙醇、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槲皮素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

2g:200

300mL。
[0012]所述步骤(2)中的PBS缓冲液浓度为20

30mmol/L,pH值为7。
[0013]所述步骤(2)中的聚乙二醇为PEG200、PEG40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乙二醇与PBS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

2:20

30。
[0014]所述步骤(3)中的水浴加热温度为35

40℃,时间为1

2h。
[0015]所述步骤(3)中的乳化转速为6000

8000r/min,乳化时间为30min。
[0016]所述步骤(3)中乳化后在4℃下稳定2

3h。
[0017]类神经酰胺是一类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它们通过修复皮肤组织,提高肌肤保湿能力,减少皮肤敏感性,从而改善皮肤状况。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得到的槲皮素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一,包封率高,利于透皮吸收,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槲皮素脂质体的粒径分布;
[0021]图2为实施例1和对比组得到的槲皮素脂质体的体外透皮吸收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1)油相部分的制备:
[0025]1、称取2g槲皮素、36g卵磷脂和2g Cetyl

PG羟乙基棕榈酰胺:胆固醇(1:1摩尔比)置于旋蒸瓶中,加入约300ml氯仿,搅拌超声溶解,至无明显固形物;
[0026]2、将旋蒸瓶置于旋蒸蒸发仪上,减压旋蒸5h,水浴温度35℃,将溶液中的氯仿旋蒸至不出溜,此时旋蒸瓶内壁有均匀膜层,即油相。
[0027](2)水相部分的制备:
[0028]配制200ml 20mmol/L PBS缓冲液(ph7.0),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ml PEG400,混合均匀得到PBS

PEG溶液,即水相。
[0029](3)乳化:
[0030]1、将上述200ml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摇晃混合,并于35℃下水浴加热旋转1h,仍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然后常温超声至无明显固形物,放置4℃过夜保存。
[0031]2、使用实验室型乳化机,转速为7000r/min,充分乳化约30min。最后在4℃下稳定2小时,得到槲皮素脂质体。
[0032](4)表征:
[0033]使用1μm PES过滤器对所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的样品进行过滤,较难过滤,取约2/3的样品进行5000r/min离心10min,样品出现三层(上层为透明的液体层,中间为白色乳化层,下层为黄色的固体层,分析应该是加入的槲皮素);将样品超声混合,然后再次进行乳化约30min后,再次取样测得粒度分布,绝大部分在24nm。
[0034]将未离心的部分样品,直接取样进行表征分析,如图1所示,测得粒度分布2789nm、264.9nm、44.7nm分别占比61.7%、27.9%、10.4%。
[0035]测试例一槲皮素脂质体包封率测试
[003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实施例1得到的槲皮素脂质体中游离槲皮素浓度、脂质体中槲皮素整体浓度,进而计算出槲皮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0037]实验条件如下
[0038]色谱柱:苯基柱,5μm,100A;
[0039]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
[0040]流动相A:0.2%甲酸水、流动相B:甲醇;检测波长:360nm;
[0041]梯度洗脱条件:45%A55%B等度洗脱30min。
[0042]空白溶剂:甲醇;
[0043]对照溶液:称取10mg样品,加入10ml甲醇,振摇溶解,过滤(0.22um滤头)。
[0044]样品溶液1(槲皮素上清):取槲皮素脂质体静置2

3天后的上清,并用甲醇稀释10倍后,超声,过滤(0.22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槲皮素、卵磷脂、类神经酰胺和胆固醇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减压旋蒸,得到油相;(2)配制PBS缓冲液,加入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得到PBS

PEG溶液,即水相;(3)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水浴加热,然后进行乳化,得到槲皮素脂质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槲皮素、卵磷脂、类神经酰胺的质量比为1

2:35

40:1

2,所述胆固醇与类神经酰胺的摩尔比为1

2:1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神经酰胺为Cetyl

PG羟乙基棕榈酰胺、花生四烯酰胺MEA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氯仿、乙醇、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槲皮素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鹤祥厉保秋牛哲明崔博任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拜思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