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31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输担架,属于运输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伸缩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在使用时,对于四肢或头部有损伤的患者来说,可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到两个头部固定圈中间,将头部第一束带和头部第二束带分别与两个头部固定圈套接,将头部第二束带绕过患者的头部从第二卡环穿过并反向粘贴到头部第二束带的顶部上,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和限位,有效避免头部受损的患者因颠簸对头部产生二次伤害。者因颠簸对头部产生二次伤害。者因颠簸对头部产生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输担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救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运输担架。

技术介绍

[0002]担架是医院常用的医疗运输工具,当一些地方遇到险情后,如:地震、泥石流等,由于道路受到损坏,救护车不能进入受灾地方运输伤员,需要及时抢救的伤员,需要用担架抬送伤员到特定地方就医。在救援伤员的过程中,需要现将伤员放置到担架上,再转移到运输车上运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0003]现有技术中,在救援现场常用的担架在使用时,将伤员放置到担架上后,对伤员的头部用颈托进行保护、并对四肢进行固定,比较常规的技术手段是在担架的两侧安装固定带,用相连接的两个固定带对伤员的四肢进行固定,在运输伤员的过程中,灾后的场地道路不平整,救援人员在运输伤员的过程中经过不平整的道路时担架会发生晃动,对于有骨损伤的伤员来说,在运输时颠簸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加重伤者的病情,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担架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担架以解决现有的在救援现场常用的担架在使用时,将伤员放置到担架上后,对伤员的头部用颈托进行保护、并对四肢进行固定,比较常规的技术手段是在担架的两侧安装固定带,用相连接的两个固定带对伤员的四肢进行固定,在运输伤员的过程中,灾后的场地道路不平整,救援人员在运输伤员的过程中经过不平整的道路时担架会发生晃动,对于有骨损伤的伤员来说,在运输时颠簸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加重伤者的病情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运输担架,包括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伸缩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套设有同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套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套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条,所述连接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头部固定圈,所述连接片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对上肢固定圈,所述连接片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对下肢固定圈;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进行限位和稳定;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加固;还包括输液组件,所述输液组件用于对需要输液带进行固定和限位;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履带轮和升降机。
[0007]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片顶部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连接片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对
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球头,所述球头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头,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头和所述锁扣卡接,所述伸缩杆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壁。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头部固定圈套接的头部第一束带,所述头部第一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另一所述头部固定圈上套接有头部第二束带,所述头部第二束带与所述第二卡环套接,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一对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对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护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对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上肢固定圈套接,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护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对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二护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对第四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与所述下肢固定圈套接,所述连接片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存储盒和第二存储盒,所述第一存储盒和所述第二存储盒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第一存储盒和所述第二存储盒顶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网,所述保护网与所述挂钩挂接。
[0009]优选地,所述输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片底部一侧的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输液杆,所述放置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稳固杆,所述输液杆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稳固杆与所述限位槽卡接,所述输液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钩,所述输液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卡块。
[0010]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的踏板,所述踏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踏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操作台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履带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升降机电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稳固杆的一端开设有多个防滑槽。
[0012]优选地,所述卡块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弧形块,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凸块。
[0013]优选地,所述头部第二束带的材质为魔术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条的材质为魔术贴。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的材质均为树脂材质。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条、第一卡环和第二连接条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患者躺在连接片上时,可适应第二连接条的一端穿过第一卡环再粘贴,实现对患者的头部、上腹部、臀部和下肢的限位,达到对患者进行限位的效果,使用履带轮能够减少在道路不平整的场地上行走时的颠簸,尽量减少患者受到的二次伤害。
[0018]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在使用时,打开锁头和锁扣,转动打开第三支撑板,解除对伸缩杆的限制,拉动第二支撑架移动,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抵接时,转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地面抵接收缩进第一支撑架的内壁,此时第一支撑架位于侧卧伤员的背部,将患者侧身放置于连接片上,救援人员抬起患者同时转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使患者保持水平,水平移动患者同时拉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恢复原位,从而伸缩杆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重新卡接,可转动第三支撑板,将锁头和锁扣锁紧,达到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限位效果,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患者因为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晃动产生的二次伤害,提升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使用的稳定性,在对伤员的搬运过程中能够尽量减少救援人员对伤员的搬运,进一步减少对伤员的二次损伤。
[0019]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在使用时,对于四肢或头部有损伤的患者来说,可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到两个头部固定圈中间,将头部第一束带和头部第二束带分别与两个头部固定圈套接,将头部第二束带绕过患者的头部从第二卡环穿过并反向粘贴到头部第二束带的顶部上,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和限位,有效避免头部受损的患者因颠簸对头部产生二次伤害,对于上肢受损的患者来说,可将第一护板套设到患者上肢的外部,将第一护板放置到指定位置,使用第一护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伸缩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套设有同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套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套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条;所述连接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对头部固定圈,所述连接片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对上肢固定圈,所述连接片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对下肢固定圈;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进行限位和稳定;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加固;还包括输液组件,所述输液组件用于对需要输液带进行固定和限位;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履带轮和升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片顶部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连接片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球头,所述球头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头,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头和所述锁扣卡接,所述伸缩杆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头部固定圈套接的头部第一束带,所述头部第一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另一所述头部固定圈上套接有头部第二束带,所述头部第二束带与所述第二卡环套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武张秀霞黄雪娟田素科蔡弢艺陈陪能鲁祖斌黄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